标题: 问个问题,请三红、冒兄、AB、天宫和对中西历史精熟的其他兄弟姐妹解惑
性别:未知-离线 lessing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1
帖子 148
编号 318493
注册 2009-4-17


发表于 2010-5-9 12:1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鄙人不才,算是正儿八经搞西学的。因此也来说几句。红狐兄的许多看法很大胆,很有批判性,但可惜对相关知识还不够了解。举个例子吧,西方学者对Plato和Aristotle著作的辨伪、编年、辑佚等学问从很早的时候起就一直在做了,到现在可以说是成就斐然。虽然这些事情不可能有最终的定论,但至少关于某些核心著作的真实性,如《国家篇》、《形而上学》等,人们一般没有任何怀疑。而且,古希腊哲学家也常常引用之前的人的著作,并且后来从希腊化时期起,一直有许多注释家评注之前那些大哲学家的著作,因此我们有足够充分的证据来证明其中绝大多数名作的真实性。由于古希腊语和现代西文类似,并没有中国古代那种极为精炼的文言文,再加上许多人都勤于著述,因此留下大量的文字就并不奇怪了。中文翻译过来的Aristotle的著作集共有10卷,其中虽然掺有伪托的,但是据报导其流传下来的著作还不到其实际所写过的三分之一。另外,Diogenes Laertius的《名哲言行录》是我们关于古希腊哲学家生平和著作的重要史料,许多著作的真实性都可以从中得到印证。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essing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1
帖子 148
编号 318493
注册 2009-4-17


发表于 2010-5-9 12:2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其实跟后来中世纪的著作家比,古希腊那些还只能算是小儿科。据报导,Augustine留下了约100部论著,约200封信和500多次布道词。Thomas Aquinas一生只活了50多岁,但他的代表作《神学大全》的英译本就有约50卷,还有大量其他著作,对圣经和Aristotle的注释等其他文本。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essing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1
帖子 148
编号 318493
注册 2009-4-17


发表于 2010-5-9 13:2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42 悼红狐 的帖子

汗。。。虽说古希腊的书看了不少,但还真是从没关心过写作载体的问题。按照自己极为有限的知识,大概上面的朋友说的不错,那些著作家们就是用莎草纸以及后来的羊皮纸来进行书写的吧。至于费用,我完全不了解这些纸张在当时的价格,但像Plato和Aristotle这样的人都开办有自己的学校,门徒甚广,应该不成问题的吧。

关于第二个问题,您引证的那本书我没看过,但据我所知,古希腊史学的两大最高成就:Herodotus的《希波战争史》和Thucydides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都是长篇巨著。其实我觉得,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语言。像文言文那么精炼的语言真的在世界上很难找到第二种。把中国古代的历史著作译成白话文的话,估计也不会显得那么短吧,呵呵。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essing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1
帖子 148
编号 318493
注册 2009-4-17


发表于 2010-5-9 17:5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46 悼红狐 的帖子

您问的有些问题我比较清楚,有些则因为专业的原因了解很有限,还是分别回答一下吧。
1.这个问题我确实不了解,但许多重要哲学家的著作的确是从羊皮纸抄本上发现的,这是无疑的。
2.这个我同样不是专家,但是古希腊的天文学已经非常发达,所以制定出一套比较严密的历法体系应该不是什么难事。至于是否换算,据我的了解一般是没有换算的,特别是到了古罗马Caesar制定所谓儒略历以后。
3.很抱歉,Gibbon这本书我也没有读过,但是据我所知他是花费了数十年时间搜集材料然后写成的,如果没有多少引证,有可能是是写作习惯的原因吧。
4.这个我相对比较了解。西方雕版印刷术也是到中世纪才发明出来的,之前都是靠手抄。我在上帖中已经说过,Aristotle的许多著作都已经散佚了。同时由于传抄版本众多,所以文本考订工作也是必要的。这些都属于西方古典学的范畴。另外,他们保存的比较好的原因有许多,比如当时建有比较好的图书馆(虽然后来也遭到了劫难),航海业比较发达,许多重要文本得以传播到阿拉伯地区,而中国由于焚书坑儒致使许多经典著作失传等。
5.当然存在。上面我已经说过,著作中的不同文本的考订是个大学问。而古希腊语的著作,特别是哲学著作,许多句子的字面含义到现在都不能完全确定,只不过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从英文等现代外语转译过来的罢了。换句话说,是二道贩子而不是原著才展现出“逻辑严谨语言流畅”的。当然,由于西文的写作习惯,对逻辑性的强调本来也是高于汉语的。
6.有可能。一个古希腊语的单词或句子如何译成现代语言,这在许多时候都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举个例子吧,Aristotle的《形而上学》中有个重要术语叫to ti en einai或同源的to ti esti,在中世纪的拉丁语中被译为了essentia,这是一个新造的词,而到现在的英文中就自动变成了essence。但现在学界认为人们通常理解的“本质”并不符合Aristotle的原意,于是倾向于将其重译为the what-it-is。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essing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1
帖子 148
编号 318493
注册 2009-4-17


发表于 2010-5-10 04:1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48 悼红狐 的帖子

我完全不能同意您的这一结论,希望您能再看一看我上面的回帖。简单的说,古希腊文本跟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文本情况类似,版本复杂但不混乱,真伪有通行的标准但不绝对,语言问题和古汉语(如尚书)中存在的也有类似之处。而且,所有这些模糊或不确定的地方都要比我国程度轻。因此,我们当然不能说能对西方古代(我主要指古希腊,古埃及我没有研究过)文明的了解是完全确定可靠的,但至少并不比我们关于本国古代的知识更不确定。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9-3 16:4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88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