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穆弘此人武艺如何?排名高仅因为揭阳系老大?
性别:男-离线 陶心
(失败的毛毛)

太常丞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293
帖子 5354
编号 31363
注册 2005-1-28
来自 吴地娄东南


孙立假擒石秀之前林冲平祝龙、穆弘平祝虎、杨雄平祝彪三场“平局”单挑,应该结合之前李应十七八合击败祝彪一战来看,那么梁山一方林冲、穆弘、杨雄三人确实是留手了,目的就是配合孙立立威,最终达到连环计的效果。
在当时宋江帐前,秦明因为冒失被擒,能出阵前马战的,数得上“一流或以上”的战将无非就是林冲、花荣、穆弘、石秀、杨雄这几个。花荣留着保护老大不轻易出手,石秀要配合演苦肉计,所以去演转马灯的自然是林冲、穆弘、杨雄。
穆弘至少准一流的水平是保底的。

[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23-8-30 12:18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陶心
(失败的毛毛)

太常丞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293
帖子 5354
编号 31363
注册 2005-1-28
来自 吴地娄东南


回复 #35 Lance_Sarot 的帖子

原著文字上无论是客观描写还是主观插叙,都没有孙立救场的证明。
之前三场打斗,各自是单独成立的。
然后杨雄战场水平如何,不应该受蓟州城章节的因素影响,因为那个涉及到被人背后偷袭、一时忍气等因素,这个都是书上文字可展示。我们就看三打祝家庄这个章节,作者对他全都是正面描写。秒杀小兵就不谈了,救石秀时挑掉挠钩,书上明言他“眼明手快”;救李应时和石秀一起步对马吓跑祝彪后、是杨雄出手废掉祝彪的坐骑;也都是书上正面叙述的。然后对祝彪时,没有小说中那种表示下风的套路化用词,所以,杨雄是明显强于祝彪之流的,这也是天罡水平和地煞水平的正常差距。
再结合后来杨雄有过脑后一棒打翻燕青的战例,出手快、准是作者对他的设定。石秀是猛中有巧。两人互补。
穆弘作为假打三人组之一,那么也是正常天罡水平。至于他是否具备八骠能力,因为此人战例少,只能说存疑。
孙立确实具备石秀那样的天罡水平,但也不宜高估,因为书上明言“原来石秀武艺不低似孙立”封死了他的上限。他马战方面,最多是达到八骠的水平。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陶心
(失败的毛毛)

太常丞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293
帖子 5354
编号 31363
注册 2005-1-28
来自 吴地娄东南


回复 #38 Lance_Sarot 的帖子

祝彪对李应十七八合是真败了,不是诈败,书上明言祝彪“战李应不过”。
祝彪与李应之间的差距,大于韩滔与秦明之间的差距,但又小于祝龙与秦明之间的差距。所以他能抗住花荣十几回合(有的版本改成了五十回合,也是花荣在假打,为了潜伏在作铺垫)。
祝彪如果放到十六小彪里面比较,是弱于韩、彭二将的,只不过比欧鹏强罢了。
祝家庄的优势是地利和栾廷玉的头脑。
杨雄、石秀第一次对阵祝彪虽然是二打一,但二人当时是步对马,当场吓跑祝彪。
之前战例,书上正面评价杨雄“眼明手快”,否则石秀也要被挠钩搭去勒。而到了此战例,祝彪勒马走时,“早被杨雄一朴刀戳在马屁股上”,注意这个“早”字。
作者前后对杨雄都是表扬式的描写,刻划的就是出手快、准。
所以再到配合石秀假打孙立时,原文情节,并不是石秀替下杨雄,也不是孙立为了替杨雄解围换下祝彪。而是孙立摆足POSS,对着宋江阵中问了一声“谁来与我决战!”(注意这个细节),然后石秀才跑出来,战孙立,而且文字描写是,孙立叫阵之后,才是“宋江阵内鸾铃响处,一骑马跑将出来,众人看时,乃是拼命三郎石秀……”也就是说,之前石秀一直在阵内。这个章节,宋江这边全体人员的人物就是1配合孙立立威,2协助石秀以被俘形式潜入庄内。
至于之后杨雄亮点,他之后是步军将校,但脑后一棒打翻燕青向来是水平的明证。他的水平就是在祝家庄战役中得以定位,基本上和石秀在一个水准上,弱也弱不到哪里去,出手更准是特长。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陶心
(失败的毛毛)

太常丞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293
帖子 5354
编号 31363
注册 2005-1-28
来自 吴地娄东南


回复 #40 Lance_Sarot 的帖子

关键是,水浒中如果他诈败,会作说明的,不会让读者自己体会的,这是水浒写手的一个特点。祝彪因为十七八合因为战不过而走,那就是作者给他进行武力定位了,浮动也浮动不到哪里去。

第三次打祝家庄的三场打斗,前面已经分析过了,各自独立,与孙立叫阵、石秀出阵的事情也是分隔的,不存在孙立或者石秀去给谁解困的问题。
你认为孙立给杨雄解围,书上没有原文明证。水浒传在打斗方面还是白描风格的。而且要搞得这么复杂干什么,派一个不具备假打能耐的去假打,那梁山这边又不是没人能和祝彪真打短期打平。穆弘被别的网友质疑的话他也不必假打了,派其他伙伴真打祝虎也更合适。反正短期打个平手罢了。
梁山敢让林冲、穆弘、杨雄上,因为放心,这三个肯定强于对方三兄弟。
宋江当时都已经被教做人两次了,已经谨慎了,他都不怕,我们怕什么。

至于燕青那次,不是二打一的问题、也不是相扑的问题,那次是偷袭与反偷袭的问题:
燕青是从背后偷袭,这个时候两人都不知道,打翻了石秀;
然后燕青又打算偷袭杨雄,这个时候杨雄有察觉了;但石秀还没爬起来,所以不是二打一,是一对一;而且杨雄是背对敌人;
结果杨雄把棍子往背后准确打中燕青,反而把偷袭者燕青打翻了;
杨雄打翻燕青之后,石秀才爬起来,打算去打燕青。
以上,全过程,石秀无过错,杨雄有功劳。
这段情节,表现得就是杨雄的手段特点。
提燕青这件事不是证明杨雄实力有多雄厚,而是前后映证了他的特点和地位。他的武力是不掺水的天罡水平,风格“眼明手快”,又马步全能,能假打祝彪不奇怪。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9-15 22:2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56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