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在下对北宋冗官冗军的一点浅见
性别:男-离线 陶心
(失败的毛毛)

太常丞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293
帖子 5354
编号 31363
注册 2005-1-28
来自 吴地娄东南


朝廷多一兵、山野少一贼的思路姑且不论对错几何,但编制庞大,则管理不善,无论是操训、军备、屯田、流动,都从基层开始失控,甚至中期在西北边防还有部队参与边境经商,倒显得“与民同乐”。由于“将不知兵,兵不知将”,使得将也懒得多管兵。所以北宋的战斗力孱弱,是积弱,是全面的、积重难返的,所以那么郁闷,屡战屡败。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陶心
(失败的毛毛)

太常丞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293
帖子 5354
编号 31363
注册 2005-1-28
来自 吴地娄东南


冗军的问题不只在于数量,还更在于性质和运作。否则人家北方每每全民皆兵出来,如何不算冗军。

说到宋军的诸部诸线的协同问题,就伴随着他们的屡战屡败史。张节度分析过的对辽作战就剖析了这一点。
对夏作战似乎也一样,小弟不增深入研究过,但仍觉得一些战斗战役败得可惜,原可避免。比如说好水川之战,说起来虽然有各经略大员攻防意见不一、任福经验主义贪功冒进等理由,但小弟觉得问题似乎不仅仅在于谁主张退敌后反出击、谁又在作战时中了元昊经典的迂回包抄等问题,而在于,元昊如何能做到的呢?西夏号称20万的大军,居然能在隆德、静宁一线以北,笼竿、高坪一线以西,也就是六盘山以西,秦州北外的丘陵地带从容穿梭布置,就没有其他宋军的巡哨吗?既然选择了主动追击,应该不只是任福他们一支部队的活。难道对夏作战只是环庆、泾原二路的事情吗,秦凤路给人感觉就好像缩在驻地干看一样。任福等给人家包围后,来援的除了原本就和他们同征的耿傅、朱观、王珪外,也只有泾川都监赵津一部。郭遵、范恪这些人哪里去了?难道兵力就那么吃紧,怕人家声西击北,所以守了渭州以北就调不开力量去六盘山以西了?韩琦要打,而夏竦给吓破胆了?连相邻地带的驻军在攻守都不能做到对事不对人的协调,仗怎么打得顺。

冗军若只数量多,如果转业到地方上实在销纳不了,多出来的员额还可以屯田等等处理。但问题是冗的不仅是数量,还有配合协调。但这个不配合不协调,却又建立在中央集权的上层约束下。也就是说,军官们成了执行“严格”“组织程序”的人,而不是指挥打仗的人。

唐代中后期的“监军”问题也给部队作战带来诸多不便甚至重大损失,但将领们至少还有别苗头、看人头进行钻空子、找方式抗辩的意识。到了宋代,什么刘延庆、童贯之流一督战,将领们在战术上除了“紧跟领导”、“宁犯政治错误,莫犯组织错误”外,好像就什么也不会了,到时候跟着逃而已。

[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6-11-7 10:25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3 16:1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38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