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关于诸葛亮任用张裔、杨洪的讨论
性别:未知-离线 南海一粵蠻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8
编号 312637
注册 2009-2-25


发表于 2009-2-25 12:1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一般太守不在,守太守事的上有郡丞、都尉,下有郡吏功曹,於此史不絕書
無論楊洪是否已經上任為州吏,又干洪何事?

另劉備死,劉禪立,蜀臣「普 增 職 號」,故楊洪由州吏治中升為蜀郡太守(於蜀等於河南尹)由百石吏升為二千石大員,又怎能理解為左遷?

且劉備死,劉禪剛立,益州牧位空懸,那麼州牧屬吏若不另有安排,又當向誰人負責?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南海一粵蠻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8
编号 312637
注册 2009-2-25


发表于 2009-2-25 17:3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东祖长离 于 2009-2-25 13:51 发表


拿后汉书的内容往三国历史生搬硬套是问题多多的。

根本就没什么有力资料证明蜀汉的州治中就是“百石吏”。

所以用后汉书的记载的俸禄去推断杨洪的升迁是不对的。



推断杨洪是升职还是贬职,是加 ...

......怎麼一來就是頂帽子......
州郡吏員,斗食以上通稱百石,這還須要甚麼証據呢?
後漢書百官志不夠,那張家山、尹灣的漢簡又夠不夠呢?
在常例之下,要証明楊洪的益州治中從事的職秩不只百石
那才須要提出証據吧......

其餘問題,你我的看法似乎差不多吧......
算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南海一粵蠻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8
编号 312637
注册 2009-2-25


发表于 2009-2-26 13:3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东祖长离 于 2009-2-26 00:36 发表



先生发表错误的观点别人自然可以反驳,而且先生三个观点我只反驳了一个,你就认为是“就是頂帽子”?


後漢書百官志能证明的是后汉通常情况下的官员俸禄,可是没有记载蜀汉的官员的具体俸禄。

同样 ...

第一頂是「亂套」,第二頂就「錯誤」......

張家山漢簡的《二年律》簡內的秩律記載
由皇朝直接派授的官位最低為一百二十石的「鄉部」
這是西漢的制度

尹灣漢簡的《東海郡吏員集簿》記載郡縣各級自署吏員
秩職最高的為百石的「卒史」
這與《後漢書》百官志內「餘自辟除,通稱百石」的記載可以互証
這都是東漢的制度

漢末晉初,社會制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晉書》沒有記下諸州郡吏的確切秩級(如南蠻漏眼,請方家補充)
但唐朝杜佑的《通典》有如下記載:
「州 之 佐 吏 , 漢 有 別 駕 、 治 中 、 主 簿 、 功 曹 書 佐 、簿 曹 、  兵曹 、  部 郡 國 從 事 史 、 典 郡 書 佐 等 官 。  皆 州 自 辟 除 , 通 為 百 石 。 職 與 司 隸 官 屬 同 , 唯 無 都 官從 事 。 漢 魏 之 際 , 復 增 祭 酒 、 文 學 從 事 員 。 晉 又 有 武 猛從 事 員 。  歷 代 職 員 , 互 相 因 襲 , 雖 小 有 更 易, 而 大 抵 不 異 。」

從上三例可証,州郡各自辟除的吏職皆為百石是常例
楊洪的益州治中從事,只要沒有加官,就是州吏,自可應用到上面的常例之中

倒是足下一而「亂套」再而「錯誤」的指稱楊洪不當應用於常例之內
卻無法舉出絲毫証據

而蜀書內那個「遷」「轉」
足下也很明顯沒考慮到與劉備的在世時間與親疏關係

無論是一頂還是三頂,帽子就是帽子
餘不復言......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南海一粵蠻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8
编号 312637
注册 2009-2-25


发表于 2009-2-26 18:0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9-2-26 14:16 发表
关键在于自汉末以来,作为官职高低的禄秩已经逐渐失去作用。引用后汉乃至西汉的资料,就有些不合时宜了。
尤其刘备势力仅领一州,治中从事之职岂能简单视为百石吏?参照彭羕的例子就可以看出,当时治中地位实在 ...

冒牌兄:
南蠻都知道引了西漢的竹簡有點不合時宜
不過上面脫口說了,後面就補充一下,見笑了

至於引用後漢的史料,眾所周知《三國志》有傳無志,探索典章制度不引東漢史料,那要引甚麼呢?
你若認為引東漢史料是不合事宜,南蠻可是會覺得非常意外的

上面要講的話都說過了
1 益州治中是州吏
2 這個州吏的重要性視乎當州牧的劉備在不在
3 地位重要與否不能單看職務高低,侍中千石就比許多二千石來得舉足輕重

至於彭羕例套到上面三點亦合適,而且冒兄也不會認為那個湊合的江陽郡與蜀郡有可比性吧?
若然,南蠻可是會再次的覺得非常意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南海一粵蠻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8
编号 312637
注册 2009-2-25


发表于 2009-2-26 18:3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东祖长离 于 2009-2-26 18:10 发表


真滑稽,你的观点有错误,别人自然可以反驳,说你的观点错误也有问题么?难不成还要昧着良心说你全对你才满意?


你拿汉简和后汉书百官志互证,这只能证明西汉跟东汉的地方制度上的相似,根本无法说明蜀 ...

嘻......已經變成菜市場了......
第一個問題,是降職
第二個問題,是升職

另,在足下嘶罵之餘
沒有舉出任何証據益州治中從事不是百石吏
最少南蠻在這問題上提供了自己的理據
足下可以不同意
請提出支持足下的証據

罵街之舉
恕不奉陪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南海一粵蠻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8
编号 312637
注册 2009-2-25


发表于 2009-2-26 22:4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天|°很灰 于 2009-2-26 18:52 发表
左迁原来是升迁
受教了

左遷雖然通常意指貶職,但並不是所有的左遷都是降職,有的是平調,有的其實算是升職,只是實權或親任減低,是明升實降罷了。
看看三國志內關於左遷的實際情況:
首先是降職的

盧毓傳
文 帝 踐 阼 , 徙 黃 門 侍 郎 , 出 為 濟 陰 相 , 梁 ﹑ 譙 二 郡 太 守 ....... 遂 左 遷 毓 , 使 將 徙 民 為 睢 陽 典 農 校 尉
後漢書百官志:
每 郡 置 太 守 一 人,二 千 石
魏書:典 農 校 尉 , 秩 比 二 千 石 .

朱據傳
遷 驃 騎 將 軍 . 遭 二 宮 搆 爭 , 據 擁 護 太 子 , 言 則 懇 至 , 義 形 于 色 , 守 之 以 死 ,[一]遂 左 遷 新 都 郡 丞
後漢書百官志:
將軍 , 不 常 置 . 本 注 曰 : 掌 征 伐 背 叛 . 比 公 者 四 : 第 一 大 將 軍 , 次 驃 騎 將 軍 , 次 車 騎 將 軍 , 次 衛 將 軍 .
每 郡 置 太 守 一 人 , 二 千 石 , 丞 一 人

然後是平調而親任減退
夏侯玄傳:
玄 字 太 初 . 少 知 名 , 弱 冠 為 散 騎 黃 門 侍 郎 ......明 帝 恨 之 , 左 遷 為 羽 林 監
後漢書百官志:
黃 門 侍 郎 , 六 百 石
羽 林 左 監 一 人 , 六 百 石
羽 林 右 監 一 人 , 六 百 石

鮑勛
僕 射 司 馬 宣 王 並 舉 勛 為 宮 正 , 宮 正 即 御 史 中 丞 也...帝 益 忿 之 , 左 遷 勛 為 治 書 執 法
後漢書百官志:
御 史 中 丞 一 人 , 千 石
晉書職官志:
又 置 治 書 執 法 , 掌 奏 劾 , 而 治 書 侍 御 史 掌 律 令 , 二 官 俱 置 . 及 晉 , 唯 置 治 書 侍 御 史 , 員 四 人 . 泰 始 四 年 , 又 置 黃 沙 獄 治 書 侍 御 史 一 人 , 秩 與 中 丞 同

費詩傳
州前部司馬......左 遷 部 永 昌 從 事
兩個都是州的吏職
按東漢常例,都是百石

再來就是明升實降的
蘇則傳
徵 拜 侍 中...... 左 遷 東 平 相
後漢書百官志:
侍 中 , 比 二 千 石
漢 官 秩 云 千 石
魏書:
宋 姬 生 東 平 靈 王 徽
後漢書百官志:
每 郡 置 太 守 一 人 , 二 千 石 , 丞 一 人 . 郡 當 邊 戍 者 , 丞 為 長 史 .[一]王 國 之 相 亦 如 之 .

崔林傳
拜 尚 書 , 出 為 幽 州 刺 史
左 遷 河 閒 太 守
後漢書百官志:
州刺史六百石
每 郡 置 太 守 一 人 , 二 千 石

楊儀傳
拔 儀 為 尚 書 . 先 主 稱 尊 號 , 東 征 吳 , 儀 與 尚 書 令 劉 巴 不 睦 , 左 遷 遙 署 弘 農 太 守
後漢書百官志:
尚 書 六 人 , 六 百 石 .
每 郡 置 太 守 一 人,二 千 石

羅憲傳
遷 庶 子 ﹑ 尚 書 吏 部 郎 , 以 宣 信 校 尉 再 使 於 吳 , 吳 人 稱 美 焉 . 時 黃 皓 預 政 , 眾 多 附 之 , 憲 獨 不 與 同 , 皓 恚 , 左 遷 巴 東 太 守
後漢書百官志:
尚 書...侍 郎 三 十 六 人 , 四 百 石
校尉比二千石
每 郡 置 太 守 一 人,二 千 石

薛瑩傳
為 左 國 史 . 頃 之 , 選 曹 尚 書 同 郡 繆 禕 以 執 意 不 移 , 為 群 小 所 疾 , 左 遷 衡 陽 太 守
後漢書百官志:
尚 書 六 人 , 六 百 石 .
每 郡 置 太 守 一 人,二 千 石

從上列可見,左遷並不都是單純的降職,更多的情況是明升暗降,被外放掉。
之前那個彭羕左遷是個很明顯而且不高明的陷阱,可惜的是設陷阱的人本身並不很了解「左遷」的真正含意。有時候別只顧查字典,對比一下其他史實,才能知道史料到底在說甚麼。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南海一粵蠻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8
编号 312637
注册 2009-2-25


发表于 2009-2-26 22:4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暴民 于 2009-2-26 20:35 发表
俸禄只是其中一这种判断官位高低的办法,实际上官员还会看班位高低,在没有官品前,则可以用朝位来比,因此如尚书这类俸禄低朝位高又掌实务的官职就不能只计俸禄,从二千石太守转任六百石尚书当没有人觉得是贬官 ...

暴民兄:
你在講的是權力的多少
南蠻在講的是制度的高低
你真的打算這樣打發區區麼?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18 21:4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43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