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远古三皇到底是哪三皇呢?
性别:未知-离线 达鲁花赤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2
编号 31256
注册 2005-1-27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7-5-23 16:1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对于"三皇五帝",我的稿子里写的:

《皇帝前传》的拍摄花絮(一)

      好啦,接下来,偶们就隆重介绍一下《皇帝前传》的诸位演员同志们!
??首先,偶们要介绍的是领衔主演——皇同志和帝同志,虽说这二位同志在《皇帝前传》拍摄以后由于出场费大幅上涨的问题,变为只有一位叫做皇帝的出演名额了。所以大家往往就只记得皇帝同志的出色表演,但偶们不能忘了,其实在历史的舞台上,皇帝最早是两个不同的角色。
??皇同志的扮演者有三位,帝同志的扮演者有五位,他们的超炫组合有一个辉煌璀璨流芳千古的名字——那就是“三皇五帝”组合!(亲友团在哪里?尖叫声!口哨声!)按照中国古时典藉来理解,当年盘古(瓠)大厨好不容易磕开天地蛋蛋,分清了蛋黄、蛋清、蛋壳之后(古语有云,治大国如烹小鲜嘛),“追日族”夸父从早到晚赶大歌星曦和同志的个唱不幸光荣牺牲后立下遗嘱捐献出他的身体(好象盘古也是如此)为这盘鸡蛋加上了葱花、酱油啊虾米的作料。终而由这个伟大的组合来首先品尝这盘色香味俱全的油爆葱花蛋了。
??事实上,“三皇五帝”这个组合的名称出现了很晚。大约在战国时期形成几种“五帝”说;战国晚期始有“三皇”一词,而直到秦汉之际才形成几种确有所指固定词汇的“三皇五帝”说,从而宣告这个组合的正式组建。
??咱先唠唠帝。有学者认为“帝”字从“禘”字衍化而来。如《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彭祖》中有句“而谧於帝【上尚下示】”,此处的“帝”也就是“禘”;《礼记•祭统》上说“凡祭有四时,春祭曰礿,夏祭曰禘,秋祭曰尝,冬祭曰烝。”而“禘尝之义大矣,治国之本也”。禘祭最早可能用于祭天,所以“帝”早期乃指天帝,《山海经》有帝的许多伟大事迹。用郭沫若的话来说“《山海经》之帝俊(后),实即天帝,日月为其子息。”帝们“实如希腊神话中之至上神‘磋宇司’(zeus),并非人王也。”到后来邹衍叔叔的“五行说”成为网络流行语言,“五”也成为了吉祥数字,那帮贵族们都抢着用“五”为他们的驷车上牌照的说。“帝”便开始扩充为“五帝”即“五方色帝”——白、青、黄、亦、黑帝了。《春秋纬•文耀钩》为这五位哥哥配上了好听的艺名(这年头出来混的谁不请经纪人用好的名儿来包装包装?):“苍帝曰灵威仰,亦帝曰赤熛怒,黄帝曰含枢纽,白帝曰白招拒,黑帝曰汁光纪。”战国时期,齐愍王和秦昭王二位哥们觉得称王没劲(下面还要扯到,想想也是,公司里只有一个经理的时候,你哪天被人叫做经理,那是叫一拉风,可等到满大街都是经理的时候,NB的猛银们谁还愿意被人叫经理?),既然人主的名号不时髦了,咱借天神的名号吧,于是两位哥们一拍屁股手拉手宣布称“帝”,政治决定历史,两哥们虽然爽了只一会就被大伙反对又不让手下兄弟再叫总裁又做经理去了,但一帮研究历史的老学究们却由此来劲了,他们屁巅屁巅的赶到三代以前的古纸堆里,挑萝卜拣白菜的拉了五位,美名其曰“五帝”,不过俗语说得好啊“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五帝”的入围名单却是不尽相同了。
??当然从“禘”字是“帝”字字根的角度来推演,又别有一番风味——虽说禘祭最早是祭天的,不过后来猛银们觉得死去的爷爷或者爷爷的爷爷的爷爷们功业同天,快乐的流氓生活要靠他们来罩着,所以禘祭渐变为祭天配祖,这帮被祭的爷爷的N次方们也就是“帝”。《礼记•曲礼》有云“措之庙,立之主,曰帝”。估摸着东周之前入围名单是比较单一清晰的,闹腾就闹腾在这“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本来按中央红头文件精神,诸侯们是没资格进行禘祭的。但这时候中央还算哪根葱啊?诸侯兄弟们纷纷来禘祭自个的爷爷的N次方们,《左传》中就说鲁国老大多次行禘、郊之祀;《国语•晋语》中晋平公也大张旗鼓的去郊祀鲧,这下好了,帝的正式编制只有五个,可谁都想捧这金饭碗啊,于是呼啦啦帝就跟几千年后今天的机关一般,虽说编制办只给了五个人头,可看官您要是到这五帝办公室一瞅啊,嗬!八九张办公桌挨着呢!《论语•八佾》中谁谁谁问孔老爷子禘祭是嘛东东的时候,周礼的超级粉丝孔老爷子没有象达鲁花赤一样文思如泉涌写出妙文《禘祭是个嘛东东》楞是装傻“俺不晓得”,就是因为老爷子认为山东省地方政府没资格来搞禘祭玩,但老爷子又不愿说鲁国老大坏话,害得偶们可怜的孔老爷子只得吹胡子瞪眼大摇其头了。
??好了,存此二说,各位看官大爷们,咱还是参加入围“五帝”先进典型领导同志表彰大会先!入围“五帝”的先进典型领导同志的名单经达鲁花赤统计公布如下,望其他同志以他们为榜样,见贤思齐,努力学习,也望入围的几位同志戒骄戒躁,不放松自身的学习,永葆先进性,争取更大的进步(鼓掌,长达数千年的热烈鼓掌):
??黄帝、颛顼、喾、尧、舜、太昊、宓戏、伏羲、神农、炎帝、少昊。
??有一种说究,认为出现得越晚的神话人物往往被说成越古的。这也难怪,前面一大帮人排队,您削尖脑袋瓜儿插中间做中流砥柱,还不如死皮赖脸的贴到前面呢——横竖也就一插队呗。譬如偶们刚才扯到的大厨盘古同志,就是一个一插队便挤在公交车门口并且双手死拽住车门不放的主儿,偶就出生在蛋蛋里,还能有比偶更早的么?——事实上盘古的故事最早见载于三国时期的《三五历记》一书中的。可惜的是三国前的哥们虽然熟悉挤公交车要贴前面的郁厚社会学理论,但却缺乏拽着车门儿一夫当关的邃深哲学远见。于是乎,有了五帝,人们又向上推溯,又找个三位爷,不过如何称谓他们呢?按《说文解字》之意,“自,始也。始王者,三皇。”也就是说,这三位爷是“始王天下”的,就加“自”于“王”之首,便是“皇”了。(想起《二刻拍案惊奇》中道衍和尚劝说燕王朱棣造反时的那句“臣当送一顶白帽子与大王戴”,汉语文字真是诡谲得很啊!)而此时关于夏商周三朔循环的“三统论”也已成型流行一时,为响应“三朔更替”的伟大号召,编制办就批给皇三个编,这样继“五帝说”之后“三皇说”便又出笼了。
??推校“皇”的意义,《诗•小雅》“朱芾斯皇”和 “皇皇者华”中的“皇”字是表示辉煌的意思;在《楚辞•九歌》中“穆将愉兮上皇”句,则是以“皇”指天神。根据顾颉刚与杨向奎的《三皇考•童序》说法,由于战国以后本来只能印在天神名片上的专用头衔“帝”字被人抢了给滥印在自个的名片了,人们便改用了表示美表示大的形容词 “皇”字来称呼上帝。可是老人家他辛辛苦苦紧急启动旧名片召回机制又换新名片的折腾没多久,伤心的天神老爷爷发现他又被这帮龟孙子给耍了——到战国之末,“皇”字又化为人了。嗳,同情一下下……
??跟“五帝”纷纭杂说一般,“三皇”所指何人亦是歧说颇多,这次偶们表彰大会就不开了,就把入围“三皇”的同志通报表扬一下吧,这几位同志分别是:
??天皇、地皇、泰皇(太昊)、人皇、燧人、女娲、有巢、伏羲(庖牺)、祝融、共工、神农、黄帝。
??“三皇五帝”之说,纷繁杂乱。数学水平高的看官您琢磨琢磨就知道,上面这些同志要是随意搭配的话,那会有多少种组合!而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史上,不同的流派出于不同的目的,诠释出N个版本,略略说来,有史家、道家一系,天文、术数一系,国家祭祀礼仪一系,道教祭祀礼仪一系。其间既有藕断,又有丝连。比如偶们上文提到的“五色帝”,《礼记•大传》注者郑玄便唤这五位神仙哥哥叫“太微五帝”,并且扯道“王者之先祖皆感太微五帝之精以生”。祭祀五色帝时,便以五位神仙哥哥以其精所感生的五人帝配祭,也就是太昊配祭苍帝哥哥,以炎帝配祭赤帝哥哥,以黄帝配祭黄帝哥哥(天帝和人帝称号相同),以少昊配祭白帝哥哥,以颛顼配祭黑帝哥哥。就这样以私生父子的关系连结了这两个版本。而到了那帮牛鼻子老道那(杨过语),三皇被分为初、中、后三组;五帝则变为虾米“中央玉宝元灵元老一炁帝君、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九炁帝君、南方梵宝昌阳丹灵真老三炁帝君、西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七炁帝君、北方洞阴朔单郁绝五灵玄老五炁帝君。

[ 本帖最后由 达鲁花赤 于 2007-5-23 16:12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达鲁花赤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2
编号 31256
注册 2005-1-27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7-5-23 16:4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只是一种尝试而已。
事实上这种东西式很枯燥。

而要这样写自己感觉也更郁闷。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9 12:0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54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