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秋色冷并刀 于 2009-3-3 02:27 发表
呵呵,补充几个战役,年代我没记住。。。百度吧。
繻葛之战 郑—周
泓之战 楚—宋
崤之战 晋—秦
麻隧之战 晋—秦
柏举之战 吴—楚
艾陵之战 吴—齐
笠泽之战 越—吴
《左传》共记前722 - 468年间事,凡18万字;《春秋》记前722 - 481年,凡242年春秋史,列国大小战争约483次 ——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春秋五大战的概念,最早由古典中国文学注译巨擘Burton Watson及台湾张高评等人提出,主要依据是文字篇幅:五大战的篇幅占《左传》的1/12长,平均每战描写约3000字。就历史意义而论,城濮和邲(荥阳)两战的地位是无可动摇的:奠定了晋文和楚庄称霸的基础。城濮做为世界古代史经典战役也早已名扬海外,被编入多所军事院校的正规教程;邲之战借庄王的口,道出了止戈为武的教条,意义也很深远。
韩原是为了给秦穆拉风,西方人推崇划时代的秦帝国,当然也重视秦国的列祖列宗;鄢陵有(吕)魏錡射瞎楚王,神箭养由基,郤至礼见楚子等精彩章节。鞌之战似乎没什么出彩...
楼上补充的战役,另加长勺和槜李,也都很有名,追加下年代:
前707年:繻葛
前684年:长勺 (一鼓作气)
前638年:泓
前627年:崤 (非常重要的战役。擒三帅,放虎归山,孟明视再接再厉,终于复仇,秦师驰骋晋境,所向披靡)
前578年,麻隧
前507年:柏举
前496年:槜李
前484年:艾陵
前478年: 笠泽
《左传》成书年代约在前403 - 389年间,至迟不晚于前3世纪末,文字似乎以晋国为中心,其作者对鲁国貌似所知不多,法国已故汉学家Henry Maspero (1882-1945) 认为作者甚至可能根本没读过《春秋》,而受晋《乘》,楚《梼杌》的影响较大:China In Antiquity 上古中国,麻省大学1978年版
《左传》打着儒家说教的大旗,实际文字里却多征伐内容,所以后世精读《左传》的名人多与军旅有关:寇恂,冯异,关羽,杜预,王僧辩,岳飞,戚继光... 见:张高评 《左传之武略》,高雄,1994年版
[ 本帖最后由 泼皮 于 2009-3-16 04:57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