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中国历史“十大冤将”(图)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中国历史“十大冤将”(图),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实干司马
南海郡公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2
功绩
1033
帖子
10365
编号
310
注册
2004-3-3
#1
发表于 2005-7-20 00:2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袁督师凌迟之时,北京百姓买他的肉咬一口说一声:“汉奸!”,因为北京城的百姓认定,清兵围城是他故意引来的。
数年后,清兵攻入北京,那些吃袁崇焕肉的爱国百姓都到哪里去了?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实干司马
南海郡公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2
功绩
1033
帖子
10365
编号
310
注册
2004-3-3
#2
发表于 2005-7-20 00:4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楼上显然没看明白我的意思。
百姓受社会舆论误导,错主要不在百姓。而把吃肉时
所表现的“愤恨”,
与抗击清兵攻入北京时相比,值得深思。
窃以为此行径足以成为北京人历史上最大的耻辱之一。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实干司马
南海郡公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2
功绩
1033
帖子
10365
编号
310
注册
2004-3-3
#3
发表于 2005-8-11 19:1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袁崇焕的头颅(民心的反噬)
博客论坛
最初知道袁崇焕的经历,是早先读金庸小说<碧血剑>的后记里一篇<袁崇焕>评传,那时 印像不深,金庸的评传写得很好,只是我看的时候还太小。后来大学里重读金庸又看到这篇文章,那是无论如何也难以忘记的了。
皇太极退兵以后,北京解围,袁崇焕被崇祯帝判为凌迟处死,凌迟自宋代被确立为法定刑,大概可算是中国最残酷的刑罚之一,民间又称活剐,是一刀一刀地行刑,据说整个行刑 过程甚至可以长达数天。不过袁崇焕的死没有用那么长时间,因为他最后被北京城的老百姓活吃了。<明史.袁崇焕列传>只是一句“遂磔崇焕于市”轻轻带过,在<明季北略>里却有这样的记录,“遂于镇抚司绑发西市,寸寸脔割之。割肉一块,京师百姓从刽子手争取生啖之 。刽子乱扑,百姓以钱争买其肉,顷刻立尽。开腔出其肠胃,百姓群起抢之,得其一节者, 和烧酒生啮,血流齿颊间,犹唾地骂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尽,止剩一首,传视九边。”袁崇焕的头颅,最后被传视九边,这个九边是笼统的说法,主要是指中国北方边境的一些军事重镇。崇祯的意思大概是要杀一儆百,但是他显然没有达到目的,因为 “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关于袁崇焕的死因,梁启超和金庸都作过很好的分析,特别是金庸,除了当时的政治气候外,他还提及了袁崇焕和崇祯帝朱由检两人之间的性格冲突。毛泽东和李自成对崇祯的评价都不算差,除了那句著名的“吾非亡国之君,汝皆亡国之臣”外,崇祯自杀前对长公主所说的那句奈何生于帝王家也使后人平添了对他的许多好感。然而,崇祯在位十七年间,换了五十个大学士,十四个兵部尚书,杀死或逼得自杀的督师或总督有十一人,杀死巡抚十一人 。他个人性格上的缺陷,却也暴露无疑。
这里我想说的,不是袁崇焕的死因,我只想说一说民众对於袁崇焕那颗被传视九边的头颅的反映以及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东汉末年张角造反的时候,说过一段很有名的话,“至难得者,民心也。今民心已顺,若不乘势取天下,诚为可惜。”张角是个想当皇帝的人,他牢牢记得民心可用这四个字。但所谓民心,是大势所趋,这个势的核心正是利。毛泽东的中国革命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 是因为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拿到了土地改革的现实好处,虽然他们得到的关于将来的种种许诺以后大都未能实现。也正是因为利之所趋,仁义道德所塑造的民心显得那么不可靠,以至于它随时有反噬的可能性。
早在宁远第一次大捷的时候,民众对於袁崇焕的态度就曾有过微妙的变化。天启六年,努尔哈赤带兵十三万进攻宁远城,宁远的守兵只有一万。攻城战打到后来,宁远四周十余里的城墙墙脚已被挖得千孔百疮,眼看就要家破人亡,民众十分惊惶,抱怨袁崇焕为了一己私利,荼毒全城百姓。谁知道历史的手笔就是那么出人意料,宁远城的一发炮弹打伤了不世的枭雄努尔哈赤,并致使他后来伤重而死。宁远一解围,满城大哭,视袁崇焕为再生父母。这里面民众的态度已经值得深思。
崇祯二年皇太极出奇兵从西路进攻,绕过袁崇焕的宁远防线,直逼北京城。袁崇焕率部分兵回京救援,在北京城门口与十倍兵力于己方的皇太极激战。按袁崇焕的意思,全部兵力撤进北京城,依靠大炮的优势等待宁远的步兵主力回师再与皇太极决战。但因为诸多因素,此时的崇祯对袁崇焕已是疑忌太深,拒绝袁崇焕带兵进入北京城,同时北京的老百姓也称袁崇焕的部队是汉奸军。
这里一方面是文化传统的因素,自宋以降,因为屈辱过甚,主战派总是以爱国的姿态出现,即使战败,也少过错,如果不幸身死,甚至可以名垂青史,而与外族的和议几乎一律被视为卖国;而袁崇焕此前曾与皇太极进行秘密谈判,皇太极也已同意与明帝国的往来中将低明朝皇帝一等,客观说这是个有利的谈判,但是由於崇祯对全局理解能力的匮乏,朝中清流与佞臣的一致反对,以及民众对“和谈”的抵制,使得这次谈判中途流产。北京的民众面对 “汉奸”袁崇焕时,他们早已忘记眼前这个人正是三次宁远大捷的指挥者,也早已忘记正是因为这个人的存在才使清兵近二十年不能入关,他们甚至忽视了眼前的事实,袁崇焕率兵连夜兼程从宁远回师,在北京城下为着一群辱骂自己为卖国贼的人浴血奋战。这是何等的荒诞?站在北京城头上的民众戴着“爱国主义”的眼镜,一下子就看到了汉奸。
另一方面则不是文化传统所能解释的。袁崇焕当年的主考官正是东林党人的骨干,而他自己也属东林一派。为什么北京城的老百姓对左光斗,杨涟等东林党人都表示了足够的同情,却对同为东林一派的袁崇焕如此苛刻?除了袁崇焕倔强的性格因素,除了“卖国”这个足以把人杀一千遍的帽子以外,还有别的。
相比于岳飞,以及与袁崇焕同朝代的于谦,袁崇焕的死体现了更深层次的悲剧意义,因为他不但被当权者所杀害,而且遭到了老百姓的唾弃,他的这种悲惨死法,在历史上我能联想到的是董卓,后者被点了天灯。联系宁远第一次大捷时民众的表现,就可以发现在严重危及自身利益的情况下民众的特殊反映。北京城的老百姓“群起抢之,得其一节者,和烧酒生啮,血流齿颊间,犹唾地骂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尽”,这种仇恨让人心生疑惧,因为就算是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只怕也不能如此报复。这里最直接的原因是清兵在城外的烧杀(直接涉及民众自身的利益),以及袁崇焕为等待主力的按兵不动,使得北京城的民众更加相信袁崇焕是个汉奸,而清兵正是他引入关的,这种匪夷所思的猜想在特殊时期不幸地比事实更有市场
面对杨涟左光斗,面对袁崇焕,民众作出了完全不同的两种回答,避害趋利作为一种本能再次得到了体现。鲁迅在<药>中所记录的那种民众的麻木,还有代表正确想法(这个词可能不太确切)的人与民众的隔离以及不被后者所理解的状况,在这里都反映了出来。一个比较残酷的解释是,北京城的民众给予左光斗和杨涟的是事不关己的廉价同情,一旦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他们甚至蒙蔽到可以把自己的守护者生吞活剥。
人在严重危及自身利益状况下的疯狂(这种疯狂在集体状态下很容易得以滋长)是很可怕的,对死亡与丢失财富的恐惧和对责任的逃避心态结合在一起,使这个群体很容易地去寻找替罪羊,并将“爱国主义”以十分廉价的方式改造成暴行的同名词。在这里,我丝毫没有责怪崇祯时期北京城老百姓的意思,首先这毫无意义,其次这些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些人所特 有的,而是藏在所有人体内的作为禀性的思维方式。时至今日,袁崇焕的头颅早已不知去向,即使真的象李敖在<北京法源寺>中所写的那样被安葬,恐怕也已化为尘土,只是崇祯时期北京民众的这种想法,直到今天也没有消退的迹象。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实干司马
南海郡公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2
功绩
1033
帖子
10365
编号
310
注册
2004-3-3
#4
发表于 2005-8-12 16:1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天公将军
于2005-08-12, 1:05:26发表
就说是朝中清流的事, 袁崇焕明奏一套, 暗做一套, 作为一方统帅被判死罪, 已经构成了充分条件.
我虽然不认为崇祯杀袁是英明之举, 更不认为明朝每个该死之臣, 都得到了应有的责罚. 但袁本身的行为, 直接倒置他最后的悲剧, 也是符合当时的*法律*逻辑的.
此言差矣!袁崇焕可是有崇祯授予的尚方宝剑,有足够权力做这些事。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实干司马
南海郡公
★★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2
功绩
1033
帖子
10365
编号
310
注册
2004-3-3
#5
发表于 2005-8-14 23:0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瑶姬小公主
于2005-08-14, 20:37:45发表
引用 (实干司马 @ 2005-07-20, 0:23:02)
袁督师凌迟之时,北京百姓买他的肉咬一口说一声:“汉奸!”,因为北京城的百姓认定,清兵围城是他故意引来的。
数年后,清兵攻入北京,那些吃袁崇焕肉的爱国百姓都到哪里去了?
无知啊,无知,当时老百姓太无知了,直到清朝乾隆年间,才平了反
呜呼
无知事小,说无知就未免太便宜他们了
仅仅是假设:抗日战争判张学良为通日汉奸,东北某城民众群情汹涌,纷纷生吃张的肉并凌迟张;到了不久后日本鬼子攻进该城时,那些大块朵颐的民众却没作抵抗,保持沉默。看到这一幕,你有什么感想?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24 09:0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075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