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对姜维地位的评价
性别:男-离线 实干司马

南海郡公
★★

Rank: 20Rank: 20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2
功绩 1033
帖子 10365
编号 310
注册 2004-3-3


发表于 2008-6-12 23:4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对姜维地位的评价

姜维是靠魏延杨仪的意外身死,才有如此的地位。即便如此,在前期还受费祎很大的掣肘。姜维不属于荆州、东州、本地士族这三大派系的任何一个,所以与他关系好的、服他的人很少,不满他的人就不少,而这也导致姜维很孤立,甚至乎对自己部下的将领都有厌恶。小小的宦官黄皓毫无兵权实权,也没主动害死过谁,姜维向刘禅请杀掉黄皓不成,竟会怕的带兵外出避祸。

其实北伐就是姜维避祸的方式,其目的一在握住兵权远离朝廷,比较安全;二在赌博,如果赌得大胜,那么自己就能建立功名,朝廷那帮家伙才服气,除掉黄皓也容易些。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实干司马

南海郡公
★★

Rank: 20Rank: 20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2
功绩 1033
帖子 10365
编号 310
注册 2004-3-3


发表于 2008-6-13 00:1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humi100 于 2008-6-12 23:57 发表
我快笑死了,姜维和魏延有什么直接联系??

等姜维掌权的时候,魏延至少60好几了,不死了也半退休了.


居然还有为黄皓说话的,现在是不是刮起了阉党风了,无兵权,找人抢姜维的兵权是不存在的?

无实权,就更搞笑,宦人黄皓始专政。这句话大概又是陈寿胡编的

有人反对姜维的一些作战就叫不服他,某些人的思维出奇了。

反正现在就这么一批说话就凭自己吹.史料是不存在的。

笑吧

姜维在诸葛亮死时才什么地位?魏延和杨仪不死,轮得到他?

我只说事实,至于“为黄皓说话”是阁下的臆想,阁下有种就驳我“小小的宦官黄皓毫无兵权实权,也没主动害死过谁”的原话吗?忽悠一句“现在是不是刮起了阉党风了”的废话就当论据?趁早洗洗睡吧!

黄皓有实权?他黄皓带过兵吗?带过多少兵?他黄皓官多大?大的过姜维?

“宦人黄皓始专政。”他再怎么专政,带兵多过姜维?官大的过姜维?如果没有其他大官的鼎力支持,小小的宦人黄皓如何专政?姜维如果不是朝廷没人支持,用得着避祸吗?直接咔嚓掉黄皓就了解了

原来除了张翼被姜维厌恶,诸葛瞻等大官对姜维的态度就被华丽的忽略了,这些史料在是阁下眼中是不存在的

[ 本帖最后由 东祖长离 于 2008-6-13 00:52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实干司马

南海郡公
★★

Rank: 20Rank: 20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2
功绩 1033
帖子 10365
编号 310
注册 2004-3-3


发表于 2008-6-13 23:3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廖化将军 于 2008-6-13 23:23 发表
一帮跑题大王.姜维不搞阿黄,不是他的错,是体制的问题,体制不是他可以动的了的,古往今来,没人能动,合孔子诸葛亮毛泽东3圣合一体,也许都更改不了这弊端.多少能人都过不去宦官这一关,跟个历史上没啥地位的小小姜维JJWW啥呢,有病没有?

吴国群臣面对极端残暴的孙皓还能一起磕头请求斩杀宠臣岑昏,也能成功;相比之下,姜维面对平庸但并不残暴的刘禅请求杀掉黄皓,但居然失败,以致要带兵外出避祸,这除了表明姜维在朝中无甚根基,非常孤立,没人支持反而有人不服反对,以致默许小小的黄皓胡来外,似乎没有对姜维更有利的解释。

[ 本帖最后由 实干司马 于 2008-6-13 23:40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实干司马

南海郡公
★★

Rank: 20Rank: 20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2
功绩 1033
帖子 10365
编号 310
注册 2004-3-3


发表于 2008-6-14 23:3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政都归黄皓管了,这就是小小的黄皓,居然没实权了,现在挂阉党风不要紧,把一群人越刮越无耻.

再次问一句:黄皓什么官位?带过多少兵?有没有兵权?姜维什么官位?带过多少兵?
没错,无耻的是那些动辄说什么“挂阉党风”这类废话的家伙

QUOTE:
张翼厌恶姜维,最后到一起与姜维死与乱军之中.

与姜维死与乱军之中能说明什么?只说明兵变来得太快,张翼姜维等人没来得及反应就很快被杀了。
能说明支持姜维并与之一起战斗到底?你从什么史料看到张翼最后坚决支持姜维并陪伴他一起死的?

QUOTE:
别人厌恶归厌恶,但不是那国事开玩笑。

你从什么地方看到“别人不是那国事开玩笑”的证据?
我只知道谯周谈到投降,蜀国其他大官们没有坚决阻止谯周行为的,至于他们是不是拿事开玩笑就不知道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实干司马

南海郡公
★★

Rank: 20Rank: 20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2
功绩 1033
帖子 10365
编号 310
注册 2004-3-3


发表于 2008-6-15 13:1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南安太守胡烈等知其谋,烧成都东门,以袭杀会及维、张翼、后主太子璿等

不支持姜维,怎么胡烈知道他们的谋划,拣他们几个杀了.

你从何史料中看见胡烈拣他们几个杀了?

耶稣也同两名坏蛋一起被钉十字架杀死,是被罗马统治者专门拣出来放一起的,难道这就证明耶稣跟两名坏蛋是一伙儿的?

QUOTE:
看见写了专政权了,马上改带兵了,姜维官在大,带在多兵,好象也得听令政权吧,除非他要造反.政权归的是那位呢.

用得着造反吗,只要联合一定数量的大臣联名上奏,不杀黄皓不罢休,说逼迫也好说什么都好,黄皓不死都难

岑昏怎么死的,孙皓是如何残暴的,没看见吗

QUOTE:
还好意思说大臣,有黄皓专政,还能让朝廷之上有什么良臣.

想想董允活的时候,黄皓都不敢嚣张.

董允活的时候,黄皓都不敢嚣张;董允死了,黄皓就嚣张了,这不就是那些大臣纵容,“咸共将护,无能匡矫”的结果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实干司马

南海郡公
★★

Rank: 20Rank: 20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2
功绩 1033
帖子 10365
编号 310
注册 2004-3-3


发表于 2008-6-26 23:0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humi100 于 2008-6-15 22:00 发表


六年,与维咸在剑阁,共诣降锺会于涪。明年正月,随会至成都,为乱兵所杀。

那两位是死前和耶稣在一起而已,张翼从投降后是一直跟着姜维的.

又来岑昏,岑昏死的时候是什么情形??能类比吗,怎么不见吴国 ...



QUOTE:
六年,与维咸在剑阁,共诣降锺会于涪。明年正月,随会至成都,为乱兵所杀。

那两位是死前和耶稣在一起而已,张翼从投降后是一直跟着姜维的.

跟着姜维就说明和姜维一条心?

跟着姜维只是投降那一小段时间,结果事变太快,来不及反应就一起被杀了,根本说明不了任何问题

QUOTE:
又来岑昏,岑昏死的时候是什么情形??能类比吗,怎么不见吴国没事的时候,大臣们跳出来说话.

不敢说岑昏只是心虚罢了,何况蜀国有事的时候,一个无实权的谯周的投降论,都没有大臣跳出来坚决阻止

QUOTE:
要比怎么不看魏忠贤,东林党一批人,人不够多了.死的是谁呀.

黄皓跟魏忠贤比,这个太可笑了

黄皓党羽有谁?陈祗,只是侍中守尚书令,加镇军将军。姜维官比陈祗大,而且兵权在握,就是因为“常率众在外,希亲朝政”,才令陈祗飞黄腾达。更重要的是,黄皓与陈祗从没残酷镇压过谁,更没直接或授意害死过任何人;陈祗景耀元年就死了,这时黄皓什么党羽都没有了。

魏忠贤有皇帝奶妈客氏作后台,在宫廷中有王体乾、李朝钦等30余人左右护卫簇拥。朝廷上文臣方面有崔呈秀、田吉等为之出谋划策,讲解起草诏书,时称“五虎”;武臣方面有田尔耕、许显纯等五个负责捕杀、镇压异党,号为“五彪”。此外,还有所谓“十狗”、“十孩”、“四十孙”的大小爪牙。朝廷中受重用属魏忠贤一党的人在社会上大都得到了此类的封号。从朝廷内阁六部直到各地方的总督、巡抚乃至于州县都是阉党之人,网络严密、盘根错节,势焰熏天。连袁崇焕这类手握重兵的名将都给魏忠贤建生祠。
小小的黄皓有这种势力?小小的黄皓有这种兵权?

魏忠贤及其阉党利用两次大狱就把东林党人的“前六君子”、“后七君子”残酷害死,此外害死的其他人更数不胜数。
小小的黄皓及陈祗能这样残暴?

QUOTE:
董允活的时候,有制横黄皓的力量,黄皓有所顾忌,董允一挂,朝廷里没有制横黄皓的力量了,顺者昌,逆者亡了,谁敢出来说话,姜维得罪都要跑路,就更不要谈其他人了。

董允才区区一个侍中,就可制衡黄皓;后来陈祗代为侍中,也是费祎提拔的,比陈祗大的官大把,他们干嘛去了?姜维干嘛去了?

[ 本帖最后由 实干司马 于 2008-6-26 23:03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实干司马

南海郡公
★★

Rank: 20Rank: 20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2
功绩 1033
帖子 10365
编号 310
注册 2004-3-3


发表于 2008-6-26 23:0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若诸葛瞻等属于“将护”黄皓之列的,又何来的“无能匡矫”?
说的简单点,诸葛瞻等维护黄皓,没有除去黄皓的能力。——不觉得这种表达很有问题么?

是有点问题,非无能也,实不为也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实干司马

南海郡公
★★

Rank: 20Rank: 20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2
功绩 1033
帖子 10365
编号 310
注册 2004-3-3


发表于 2008-6-29 19:5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cha 于 2008-6-29 16:29 发表
姜维是靠魏延杨仪的意外身死,才有如此的地位。===========================================================================================


开玩笑吧,姜维是靠诸葛亮的赏识和提拔才有如此地位的,史料记载的很清楚。

魏延只能是一个孤独的将军,根本不可能当统帅,即便他不死,也轮不到他当统帅。

杨议也一样,那脾气性格当不了军事统帅,而且杨议的军事能力到底如何也无证实。

姜维一直是作为蜀汉的军事继承人而存在的,刚刚投靠蜀汉就在军事上被诸葛亮委以重任。

蒋和费是作为政治上的继承人和名义上的军事统帅,而实际负责具体军务的其实是姜维。

魏延有战功有地位,曾被刘备看好重用,杨仪也在北伐处理过不少事务,都有一定地位和资格,姜维那时是什么?一届降将尔
魏延和杨仪好歹都是荆州出来的,姜维是天水降将,不属于任何荆州派、东州派、益州本地派中任何派别
说诸葛亮继承人,先蒋琬后费祎才是正路

QUOTE:
姜维一直是作为蜀汉的军事继承人而存在的

笑,史料在哪里?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实干司马

南海郡公
★★

Rank: 20Rank: 20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2
功绩 1033
帖子 10365
编号 310
注册 2004-3-3


发表于 2008-7-12 22:1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史料记载的很清楚,貌似魏延、杨议这种心胸狭窄、人际关系极差的人,根本不具备担任三军统帅的素质。从后面两人火并,结果双双死亡就足以证明。两人根本不是什么大才。刘备和诸葛亮都是用人高手,更不可能会提拔这两个人当三军统帅。

史料只记载魏延、杨议心胸狭窄,没说他们不具备担任三军统帅的素质

姜维心胸难道就很宽阔?外宽内忌!这样还具备担任三军统帅的素质?

QUOTE:
先蒋后费没错,但是那是政治上,在军事上实质是姜维,当然军事是从属于政治的,所以姜维的地位只能在两人之下

在费祎掌权时代,姜维每次带兵出征都被掣肘在1万以下,谁掌握兵权一目了然

QUOTE:
史料摆在面前,大概是你只顾着笑没看清楚。
:“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於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於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后迁中监军征西将军。

这只说明看好姜维在军事上的才能潜力,离让姜维“作为蜀汉的军事继承人的存在”有十万八千里远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实干司马

南海郡公
★★

Rank: 20Rank: 20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2
功绩 1033
帖子 10365
编号 310
注册 2004-3-3


发表于 2008-7-13 22:4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姜维再怎么外宽内忌起码也获得了诸葛亮和不少将领的认可,起码当了几十年的三军统帅,你的胃炎还没来得及当上统帅,就闹火并、被自己人一刀宰了,脑袋被砍下来当球踢,所有昔日的同事和战友都反对他,没一个人给他说句好话,人际关系恶劣到这种程度恐怕在蜀汉里也是绝无仅有了。莫非你认为这样的人具备担任统帅的素质??姜维再怎么差,也没沦落到这种地步吧,呵呵,胃炎真是不给你争气,难得你那么看好他
杨某人是文官,上面东祖已经说过了,没当统帅的资格。再说了,杨某人因为没当上大官居然窝囊到说自己要是率全军投降魏国就可以做大官了,结果完蛋了吧,呵呵,这样的私欲小人要是当三军统帅,一个国家的三军统帅如果曾说出这样的话,那真是超级暴料了。莫非你认为这样的人具备担任统帅的素质,呵呵,姜维再怎么外宽内忌也没说过这么窝囊的话吧,不然阿斗的脸可往哪里搁啊

姜维再怎么外宽内忌起码也获得了诸葛亮和不少将领的认可?姜维被谁认可过?邓芝,还有谁,总之不超过三个
姜维能坐上这个位子纯粹是人们看在诸葛亮褒扬过的面子上,加上蜀国无能人
姜维说的窝囊笑话也有的,如“为蛇添足”之类

QUOTE:
杨某人因为没当上大官居然窝囊到说自己要是率全军投降魏国就可以做大官了?

“魏氏”是魏国?你的理解力真高,把魏延理解成魏国了

QUOTE:
费是军政统帅,姜维当然还要受其节制,如果姜维仅仅是一员普通将领怎么可能会想要“每欲举大军出”。他连号令其他将领的资格还没有,如何做到“举大军出”。他能够 '举大军出,说明他已经掌握了整支军队,只是还碍着顶头上司的压力,不方便动手而已,费一死,他马上就举大军出了。

说得对啊,“每欲举大军出”纯粹是姜维的主观想法

不方便动手?错,是没权动手!正因如此,所以只有等费祎死了,姜维才得以全面掌兵权。

QUOTE:
二年,亮卒,维还成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统诸军,进封平襄侯。

是啊,我都说过,诸葛亮死后,魏延杨仪很快就死了,姜维才得以上位

统诸军,是的,不过被掣肘,掣肘者先蒋琬后费祎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2 06:5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430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