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枫儿 于 2007-5-30 22:56 发表
个人享有生命权,社会负有了保护个人生命安全的义务——社会负有的并非不作为的义务。那相对等的是什么呢?在这一方面,个人负有什么义务,社会享有什么权利,以维持权利义务的平衡呢?
楼上如果是学过法律的,应该明白我在讲什么吧?
就人而言:权利——生命权,第一性义务——不杀害他人,第二性义务呢?
人身权无法全部补偿,谁愿意以什么补偿来交换自己的生命呢?其第二性义务含有惩罚性,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如此而言,不是死刑,个人究竟以什么权利与社会交换社会的义务(社会无法享有生命权),个人应当负有的合理的第二性义务是什么(与生命权利相适应吗?有适当的补偿和足够的惩罚吗?)?
法律会对人的行为形成导向,是鼓励、谴责或放任。以一个人的自由交换另一个人的生命,是平等吗?是正义吗?这值得鼓励还是放任?
本人是学法律的,但是不明白。
相应解释:
--------------------------------------------------
个人享有生命权,社会负有了保护个人生命安全的义务——社会负有的并非不作为的义务。那相对等的是什么呢?
--------------------------------------------------
我解释过了,于社会负有的义务(保护个人生命安全的义务)对等的是:
1,从义务,权利方面,与其对立的权利是社会享有的社会权力。
2,从权利标的方面来说,与其对立的是个人必须保证让度出的基本权利(部分财产,行为,自由权)。
希望看完帖子再发言,回答已经解释清楚的问题很无聊。
--------------------------------------------------
在这一方面,个人负有什么义务,社会享有什么权利,以维持权利义务的平衡呢?
--------------------------------------------------
这部分问题和前面的重复。
个人负有的义务就是保证让度部分基本权利。社会享权利就是社会享有的社会权力(是由个人让度权利汇集构成的),请注意权利和权力的区别。
个人让出了自己部分的财产,行为,自由权,交换得到了社会的义务,即保证个人剩余下的权利(全部的生命权和合法财产权,自由权和行为权。)举个例子来说,个人的行为权有很多,从法理上来说,个人有犯罪的自由,但这部分行为权利是你让度给社会的权利,你一旦使用了犯罪的行为权,就是收回了部分让度给社会的行为权,破坏了你和社会的契约(这就是社会契约论),社会者由于你的犯罪行为权的行使而受到伤害,所以社会行使那些没有犯罪者让度的行为权对你执行刑罚。
也就是说,当你一旦犯罪,这时候由于你首先破坏社会契约,就成了社会契约之外的人,这时候,契约已经被破坏。由于你的犯罪行为,为了保障哪些和社会有契约的人的剩余权利,就会用哪些人给予他的让度权利对你进行刑罚。以维持权利义务的平衡。
-----------------------------
权利——生命权,第一性义务——不杀害他人,第二性义务呢?
-----------------------------
这个问题问的逻辑太混乱了!回答起来很麻烦。
首先这个问题不是建立再社会契约论上的,社会契约论是个人和社会的契约,是解释权力权利来源的一种,这个问题问的则是令一种解释方式---权利义务对等关系。
这个解释大意是:人于人的权利是有冲突的,为了保证每个人的权利行使,建立了法律,使得权利分割均匀,权利重合的部分就是义务,权利和义务相互对等,权利需要义务的执行作为保障,义务的执行就是得到权利。
生命权对等的义务是不伤害别人的生命权,这就是整个对应的义务,涵盖了所有的对应义务,无什么第一性,第二性之说。权利义务都是抽象概念,在这里说“杀害他人”等具体行为无法对等解释。
---------------------------------------------------
人身权无法全部补偿,谁愿意以什么补偿来交换自己的生命呢?其第二性义务含有惩罚性,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
这个问题概念不清。
我们都知道法律分类的,这里要说到民法和刑法的区别,请注意,民法是权利本位,民事法律行为是为了补偿权利财产的伤害,刑法可完全不是这样!刑法是义务本位,刑罚不是为了补偿权利财产的伤害,而是为了保证其他人的权利。因此,再杀人刑事案件中谈“补偿“是概念错误的,刑罚的目的根本不是补偿死者,而是保证剩余公民的生命权,用补偿的思胧视眯谭J谴砦蟮摹?
至于”其第二性义务含有惩罚性,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我完全没有看懂,这个义务的主体是谁?而且对罪犯的惩罚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并不对应啊,对应的应该是消灭罪犯再次犯罪能力。
----------------------------------------
如此而言,不是死刑,个人究竟以什么权利与社会交换社会的义务(社会无法享有生命权)
----------------------------------------
越深入,问的就越混乱,越看不懂
如果是社会契约解释,则是:
个人以让度权利交换社会保护个人剩余权利的义务。
如果是权利义务对等解释,则是:
个人以遵守法律规定的义务来交换社会保护个人相应权利的义务。
有点拗口,但很清楚。
--------------------------------------------
个人应当负有的合理的第二性义务是什么(与生命权利相适应吗?有适当的补偿和足够的惩罚吗?)
--------------------------------------------
”第二性义务”不知道是不是个即兴发明的法律抽象概念(我只知道第二性权利),但是在google上查了一下,只有最近的一篇论文说最近有专家提出了这个概念:
http://www.tecn.cn/data/detail.php?id=9138
------------------------------------------------------------
最近,又有学者提出了“第一性义务和第二性义务”的说法,并说明了责任与义务的关系。该学者指出:“责任,可经由义务加以定义。义务有第一性与第二性的性别之分,责任被定义为第二性义务,即当第一性义务被违反时,义务即转化为第二性义务,权利人得强制取得之。”
------------------------------------------------------------
由此可见,第二性义务和第二性权利的意识差不多。可是这个概念好像和这个问题中的意思相差太远。如果硬理解的话,就是当个人第一性义务被违反时(违法),,义务即转化为第二性义务,权利人(法律)得强制取得之,对其进行刑罚。这是解释刑罚权力来源的比较新的说法,和本帖讨论的问题无关。
------------------------------------------------------------
法律会对人的行为形成导向,是鼓励、谴责或放任。以一个人的自由交换另一个人的生命,是平等吗?是正义吗?这值得鼓励还是放任?
------------------------------------------------------------
至于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个想当然的问题,而是实践性强的问题。我只能说,并不是所有人都认为剥夺生命是重于永久剥夺自由的。其实从心理上分析,无期徒刑重于死刑的主要原因是罪犯保有希望,一旦希望也消失,那么无期徒刑将是重于死刑的刑罚--当然希望有事是无法剥夺的。
以一个人的自由交换另一个人的生命,是平等吗?是正义吗?
诚然,我们承认并不是平等,正义。但是:
以一个人的生命交换另一个人的生命,难道就是平等吗?是正义吗?
显然同样并不是平等,正义的。当一个人的生命消逝的时候,是无法找到平等,正义的,法律刑罚的重点应该避免他的发生,而不是放在如何惩罚已经发生的罪犯。至于取消死刑后谋杀案件的下降,这有很多具体数据表明,不用我赘述。
[ 本帖最后由 Sphynxyu 于 2007-5-31 11:16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