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杂谈】从武松醉打蒋门神说说武二郎和关二爷
性别:未知-离线 凤凰河传说
(穆罕默德)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59
编号 299220
注册 2008-11-17
来自 基地组织


发表于 2010-4-16 13:3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杂谈】从武松醉打蒋门神说说武二郎和关二爷

这个贴子是受之前百度水浒吧的某个朋友(汗,想不起是谁了~~)的“武松=关羽?”的启发,当时就觉得这个朋友说的不无道理。昨天在图书馆看到《鲍鹏山新说水浒》一书,翻了一翻,鲍老师说,武松是一个很自我欣赏,甚至可以说自恋的人。于是我豁然开朗,顺手也总结了下武二和关二的几点相似之处如下。
    1.自恋,即超过一般程度的自我欣赏,自视甚高。当然,这里说的并没有贬义的意思,这种自恋的基础是不管是武二郎还是关二爷,都有着超出常人的本领和能力,在这个前提下,自负或自恋不仅没能有损大英雄的美好形象,相反,倒更凸显他们的过人之处,也使英雄增加了一层人格魅力,变得更加可敬和可爱。反之,如果一个没什么本领的人物还要自恋,那就只能给读者留下笑柄。
    2.强烈的表演欲。严格来说,这是从第一条衍生出来的,一个没有高度自信的人,很难想像他会抓住机会就要在人前现一把。武松和关羽恰恰都具备这样的特点。在讲到醉打蒋门神的一节时,鲍老师说,武松打人的行为极具艺术性和观赏性,打得好看,他是将醉打蒋门神设计成了一场精彩的表演。
    同样,我们也可以从关羽的身上看到类似的情景,有代表性的场景是温酒斩华雄,曹操斟酒,关羽说“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当然,我们没看到关公是怎么杀的华雄,据我估计场面也未见得多精彩,毕竟战场上的真刀真枪和街头斗殴的性质是不一样的,不过从“去便来”这几个字,看到二爷解决问题的干净利落,其中似乎也有那么点表演的意味吧。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斩颜良之前,面对威风凛凛的河北名将,二爷轻蔑的说出“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固然这不是二爷的大话,不过这之中的语气,越咂摸就越感到其中也有那么点武二的味道。
     另外,鲍老师还说了武松醉打蒋门神的另一个心态,即受到施恩所说“(蒋)自夸大言道:‘三年上泰岳争交,不曾有对。普天之下,没我一般的了。’”的煽动和刺激,而要通过击败对手而更加彰显自己。与之相似的就是关羽也曾主动要求和马超PK,可能也是出于同一心理。(当然激将法在古典小说里几乎是百试不爽的)
    3.为小义失大义。关羽和武松都是义气之人,恰巧也都有着因小义而失大义的举动。于武松,自然是说他介入了施恩和蒋门神的黑吃黑,当了回打手的角色。关二爷在华容道放走了曹阿瞒,更是早就成了一段公案。
     总结:应该说,上面讲到的这几个特点,都不是关羽和武松所特有的,至少我觉得还有孙猴子也符合这几条(额,可能最后一条除外吧,至少我想不起什么事例了)。不过,分别作为《三国演义》和《水浒》的招牌人物,我们可以说这几条特点在他们两人身上表现的更为突出。当然,我也没有将两人等同起来的意思,如果真的能将这两人等同,那倒是我们国家古典小说的悲哀了。事实上,由于两人所生活的环境,受的教育,最终的身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关羽和武松呈现给我们的是完全不同的形象。
    不过,即便这两个人身份地位相差如此之大,却让我们从中看出了相似,而有关这一点,在技高一筹的曹雪芹的书中有着更明确的例子,正是“晴有林风,袭为钗副”。这应该是人性的复杂和妙笔生花的文学创作相结合创造出的成果吧。

首次发贴,欢迎板砖西红柿臭鸡蛋

[ 本帖最后由 凤凰河传说 于 2010-4-16 17:51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凤凰河传说
(穆罕默德)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59
编号 299220
注册 2008-11-17
来自 基地组织


发表于 2010-4-16 17:5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武二的傲更多的是江湖汉子在压迫下迸发出来的反抗意识,比较典型的是在孟州牢房前后的表现;而关二爷的傲气则是对自己实力有着充分信心后表现出来的一种自负心理。
====
确实,应该说两个人的性格形成的原因是不同的,不过我觉得也可以讨论下,毕竟武松的傲固然和他生活的层次有关,也未尝没有对自己的手段充分自信的成分在里面(虽然有时候可能表现为过度自信)。


武松的傲则恰恰与关羽相反,武松都是对比他地位低的,能力不如他的人傲,地位高于他或者差不多的,只要给武松留三分面子,武松立马能变脸,看看宋江、施恩那几段,很容易能得出这种结论。
===========
这就不一定了,其实武松和关羽都可以说是吃软而不吃硬的。宋江和施恩给武松的可不仅仅是三分面子而已吧,况且武松在见到宋江之前就对他有所仰慕了。
张青和孙二娘倒是本事不如武松,也没见武松怎么傲。

不过武松的素质确实有点问题,有不少仗着本领到处欺压别人的劣迹,而且武松的傲气、自恋、逞能,都是带着市井特点的,关二爷是自然不会带着这种市井气。可能这种差别也算是环境和教育对性格形成有所影响的一种体现。

所以我斗胆用了“晴有林风,袭为钗副”作类比。黛玉再怎么有了委屈,也不会像晴雯“立起两个骚眼睛骂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凤凰河传说
(穆罕默德)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59
编号 299220
注册 2008-11-17
来自 基地组织


发表于 2010-4-17 11:2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5 徐如林 的帖子

再说明,我从来没有认为关羽和武松是一样的,只是认为他们的性格有相似之处。

    既然徐兄举了例子,不妨较真一下。
    那汉道:“我虽不曾认的,江湖上久闻他是个及时雨宋公明;且又仗义疏财,扶危济困,是个天下闻名的好汉。”
    姑且赞同徐兄说的,武松看中仰慕宋江的是“天下闻名”,不是“仗义疏财,扶危济困”,不过徐兄说“而他不知黑三郎是宋江与知道他是宋江后的态度转变正说明我之前的结论。”这个也不尽然吧,武松听说这家伙是柴进的贵客,还是准备打他的。
    先说孙二娘和张青的那段,武松说“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都头武松的便是”的时候,还是刚刚差点被人做成包子,也不知道这两人是谁,后来再说说话,很快就喊大哥了。
    关羽对待下层人物的态度反映出的既是他本身的修养和道德,同时也因为他的地位决定的,越是有身份的人往往对待下属越是平易近人。而武松一直是市井小民,也没有什么太多的教育,他不可能有这种大气。


    既然徐兄又说到施恩,那么我再来补充下我的观点。武松对施恩的恭敬,或者说谦卑吧,前提是施恩的厚待,他是感激的,当然,他表达的方法可能有点过头,甚至让兄觉得他是在自贱。是的,武松虽然有精细的一面,但是他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受到别人点恩惠判断力就下降了~~我觉得到也谈不上自贱,只是看出这人是个性情直,没心机而已。在我看来,这也是武松市井小民的特点的体现。
    同样,关羽不说“自贱”的话,也是由于他的身份,教养和个性的限制,而不是他的内心没有感激,只不过感激的表现可能是克制而内敛的,不可能像武松那样直肠子。
---------------
   “关羽他傲的对象往是在某方面超过他,或者可能跟他不相上下。比如像马超、黄忠这样的”
    哎,我之前说了这么多废话,回头一看,是我自己在主贴里说的不清楚,其实我想说的武松身上那种和关羽相似的傲,就是说这种“对有实力的对手表现出不服气并且主动发起挑战”的特点嘛
      感谢徐兄了,这么认真的和我讨论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9-13 19:1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28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