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大家分析子午也许遗漏了什么
性别:男-离线 xiaomatu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
帖子 1196
编号 29757
注册 2005-1-7


发表于 2005-8-22 09:0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无隙于2005-08-21, 0:02:06发表

QUOTE:
原帖由天公将军于2005-08-20, 23:38:45发表
[quote]原帖由青蓝于2005-08-20, 16:35:15发表
分析少了什么吗?就我所知的来告诉天公先生。

1 韩信暗渡陈仓。
老实说句,韩信暗渡陈仓并非是轻兵昼夜兼行的那种装备低下之类的状态,好好翻书你会发现,实际上韩信以明修栈道来麻痹甘章,使其不知己所向,暗地里集结部队训练,整装的暗渡陈仓,实际上韩信的部队是非常有战斗力,而甘章是急急忙忙的从都城出发去与韩信会战。在这等情况下,关中三王互不相助,这些都是实际战斗力对于刘邦所有利的条件,难道魏延出子午谷雍凉诸军还会象韩信出陈仓时的见死不救理也不理?
而韩信出陈仓从时机上的选择也恰恰是魏延所不能及的--------项羽离开彭成东去打田荣去了。这才是韩信能成功的出关的根本原因。
这点上,韩信不止不用面对项羽主力的救援,连关内军都不用面对,只打一个雍王甘章。切甘章因降项而导致二十万秦军部队被坑,他的雍王根本当达不踏实。仗城之险他甘章也必不能久,又无救至。怎能不败?
可以说,韩信的暗渡陈仓考虑的事项和安全系数是这么多奇兵中最高的了已经(堪比诸葛亮的疑兵出陇之计)。
魏延子午谷相对此而言,计划的细密和周全程度差了三个档次。

2 邓艾偷渡阴平
这一个就不说了。偷袭的对象是蜀,而蜀军主力都拿去堵钟会去了,只要顺利通过了阴平小道,进入川地平原就可以为所欲为了(但是即使如此江由那里也是非常非常之险)。
我瞧不出魏延只要抓下长安蜀军就可为所欲为的样子。

3 曹操偷袭乌巢
看看过程就知道了,郭嘉战前进言要出兵,曹操打完回来说下回决不搞这种打法,什么原因?途中没有田寿和张辽两人,怕是曹操已经葬身于漠北了。谁打仗会愿意把胜负交给这些根本不可能把握的条件?

天公说的第四个例子我不大清楚,但从以上三个例子来说,魏延之计可行性不高。策划的慎密不如韩信,偷袭的对象不如邓艾,打仗的运气不如曹操,谁会去搞那个子午谷?

1. 如果诸葛亮采纳魏延的建议, 他也大可以象韩信那样, 选精锐之精锐, 实施加强训练, 让这些军队的战斗力也达到以一当百的程度上. 如果魏延突然出现在长安城下, 夏侯懋不比当年章邯慌才怪呢. 人家章邯好歹也是做掉过陈胜, 项梁的名将, 可夏侯懋呢?

P.S. 雍王名字叫章邯, 不是甘章.

2. 邓艾偷袭成都, 在某种程度上也冒了和魏延同样的危险. 撇开姜维部不论, 蜀国还有棉竹的诸葛瞻部, 成都的刘禅部. 不论将领素质, 从军队数字而言, 那个单独单位都能把邓艾人给吞了. 但这些负面性还是每个奇袭者都会遇到的. 邓艾知道其中之险, 他成功了. 夏侯懋要是迎战魏延, 下场又怎知比章邯, 诸葛瞻好到哪去呢? 夏侯懋最理智的应变是坚守城池... 但他这中水准的人, 犯下诸葛瞻或更严重的错误, 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历史上奇袭失败的例子的确不少, 但这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取决于敌方将军的临危应变能力.

百里视千里奔袭郑国, 而兵败淆山, 何也? 晋文公虽死, 却托孤于大夫赵衰. 对春秋熟悉的朋友们, 当然知道赵衰绝非等闲之辈. 百里视的军队自然遭到了灾难性的截击.

反观我举的这四个成功例子: 除韩信的对手章邯不算白痴以外, 其他的诸如: 刘禅, 囊瓦, 淳于琼, 那个不是酒囊饭桶? 奇袭这些人为大将的地方, 军闻变将先乱, 故尔防守部队虽众, 基本都是一触即溃. 所以魏延在考虑袭击长安/潼关时, 第一眼就瞄上了夏侯懋这个傻瓜, 想在他身上做文章, 也是非常理智的想法. 试问, 夏侯懋更象囊瓦, 淳于琼他们呢, 还是赵衰那样的呢? 如果长安守将是曹真/张郃之流, 魏延断然不会提出次建议的.

1.长安不只一个夏侯懋,只要有一个人站出来固守就够受,凭魏延不足一万的疲师攻打拥有差不多兵力的长安,难度系数太大了,这个理论依据是长安所有的将士都逃走才有可能成功(前提还要在子午谷的路上不被发现)。
2.邓艾打成都和魏延打长安有的比吗???就算夏侯懋和刘禅一样软弱,但是他们的地位不同啊。刘禅可以选择投降,因为他是最高级领导。而夏侯懋不行啊,他没那权力。再加上他的软弱、魏的严刑,所以他绝对是坚守也只能是坚守待援。
还有说历史上的人物是白痴,历史有名字的不管好差能力都还不错的。你所举的刘禅, 囊瓦, 淳于琼中囊瓦我不清楚,但是刘禅的“乐不思蜀”虽然成为千古笑柄,但在当时又何尝不是保命保富贵的最好办法。不管在三国或是别的朝代君主有几个比他过的好活的长。
接下来是淳于琼“乌巢酒徒”虽然不好听,但是他曾经也是西园八校尉之一啊。而且是他在醉后被曹操打了(从另一方便证明曹操有运气)。按你这样说的话,夏侯渊也是酒囊饭袋了,因为他给比他年龄大多了的老家伙黄忠给杀了。孙权也是酒囊饭袋,因为带着几万人马被张辽的800人杀的跟什么似的。 [/quote]
就三国而论的话,夏侯懋绝对和刘禅一个级别。夏侯渊至少还打过不少胜仗,死也是大意死在军前,至少也是战死。孙权自己打仗不行,但是知人善任,是明君。夏侯懋可有一点值得称道的地方?

再说了,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要是主帅象刘禅马谡诸葛瞻一样,哪怕下面的王平之流再有正确的意见也是必然不会被采纳的。

夏侯懋的确无法和刘禅相提并论,但是和诸葛瞻马邈绝对并驾齐驱甚至还不如。


顶部
性别:男-离线 xiaomatu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好贴 1
功绩 32
帖子 1196
编号 29757
注册 2005-1-7


发表于 2005-8-23 10:1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5-08-22, 21:12:14发表

QUOTE:
原帖由天公将军于2005-08-22, 18:35:25发表
1. 夏侯懋身为主将, 他一旦错乱, 手下除非有奇才, 一般是很难控制的住局势的. 就说有一两个能人看出其中玄机, 可夏侯懋早已逃之夭夭, 又能如何? 魏延疲惫程度怎么也没邓艾高, 长安士兵数目怎么也没成都多. 那又怎样? 只要对方主将失去斗志, 多多的士兵都是一群待宰羔羊.

2. 夏侯懋没有投降的权力, 还没有逃跑的权力么? 自古这样的膏粮子弟为将, 临阵逃跑的也不少啊. 就是不跑, 也许会倾全城之力, 与魏延决一死战... 那样自然会得到章邯, 诸葛瞻那样的下场. 至于冷静的坚守城池, 等待救援, 这是需要冷静和胆略的! 你认为夏侯懋能有这样的战略眼光么?

P.S. 你误会我的意思了... 我是说: 偷袭酒囊饭袋一般没有不成功的(至少我现在想不出反例)... 但我从来没有说被偷袭成功的都是酒囊饭袋!!! 比如, 我就认为章邯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结果还是让韩信这个历史巨星用偷袭手段给做了.

1 魏延的疲惫程度比邓艾要轻一些,但是邓艾的精兵锐卒也比魏延多很多。邓艾是三万锐卒走阴平,江由的不战而降更给了邓艾整休的时间和基地。主将的因素下一回告诉你。

2 请给个夏侯懋要逃跑的理由,谢谢。据我所知,夏侯懋面对的不是刘禅那种情况。军事上弱如刘禅也会同意诸葛瞻出去打一场。夏侯懋不仅有坚城长安,还有雍凉诸军在近可做支援,又有帝都的中央军为后路。夏侯懋是怎么想到逃跑的?能分析一下么?谢谢。

夏侯懋逃跑的理由只有一个,身为膏粱子弟,懦弱无能,怕死。不管是出去打一仗还是守城都有被俘甚至战死的危险。只有逃跑没有。自己是驸马这个特殊身份多半死不了。隋唐时李元吉弃太原逃跑李渊也没砍自己的宝贝儿子。曹爽面对司马懿,在极为有利的形势下(皇帝在手里,调动天下兵马的兵符在自己手里),还是选择了最下的投降。手下的智囊如桓范苦劝亦无用。

所以魏延的奇袭就是瞄准对方主帅弱这个命门,当然奇袭的成功率肯定不会很高,基本有五成把握就值得去赌一赌。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31 06:4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490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