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求 诸葛亮北伐 双方兵力对比
性别:未知-离线 俘斩万计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6
编号 297470
注册 2008-11-4


发表于 2010-5-24 02:4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第二次陈仓是蜀军“数万”

第四次“蜀军八万”,可能会让激进亮粉如鲠在喉,妨碍其自我麻醉,还是算少一点好,呵呵。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俘斩万计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6
编号 297470
注册 2008-11-4


发表于 2010-5-24 04:4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酒魔剑仙 于 2010-5-24 04:38 发表
第四次魏军还三十余万呢,相当方便魏粉YY

有脑子的人都能分得出,能用“魏军几十万”来yy的,是亮粉而不是魏粉。

魏军越多,蜀军越少,亮粉的幻想满足感就越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俘斩万计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6
编号 297470
注册 2008-11-4


发表于 2010-5-25 07:5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酒魔剑仙 于 2010-5-24 04:58 发表
那麽同理,有脑子的人都能分得出,能用“蜀军八万”来yy的,是魏粉而不是亮粉。

蜀军越多,魏军越少,魏粉的幻想满足感就越强!

也正因为我不yy,所以提议,把蜀军人数算少一点。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俘斩万计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6
编号 297470
注册 2008-11-4


发表于 2010-5-27 07:3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酒魔剑仙 于 2010-5-25 08:16 发表


你的原话还在楼上挂着呢。别这麽快就为一个行为编出两个理由出来。

上面我说了:
第四次“蜀军八万”,可能会让激进亮粉如鲠在喉,妨碍其自我麻醉,还是算少一点好,呵呵。

我一向就是这个态度,并非编造理由。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俘斩万计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6
编号 297470
注册 2008-11-4


发表于 2010-5-27 07:4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盐水芥菜 于 2010-5-25 21:54 发表
史书记录:西蜀当时总户籍约三十八万户;东吴为五十二万户;魏国为六十六万户按每户出一丁,西蜀总兵力不过三十八人,要防东吴,南中,京城,每次北伐能动用的机动力量自然不会太多,多为五到八万人,而魏国仅先 ...

最后一次北伐之前,魏国中央军为西线准备的预备队是“步骑二万”。司马懿迁移农丁到上邽屯田,也就五千人。司马懿远征公孙渊,四万人的预算,朝臣已经觉得兵多,经济负担重司马懿经过争论才最后确定四万的人数。。。。。
这些数字的量级,各位可以掂量一下,看看几十万的西线魏军数字,是否合乎实际。。。。。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俘斩万计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6
编号 297470
注册 2008-11-4


发表于 2010-5-27 09:0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酒魔剑仙 于 2010-5-27 08:38 发表


我上面也说了,有脑子的人都能分得出,能用“蜀军八万”来yy的,是魏粉而不是亮粉。

你究竟是认为蜀军没有八万呢,还是拿“蜀军八万”当真,为了迁就亮粉,才少算一点的?

迁就亮粉。我认为蜀军是五万人以下,或者说五万人左右。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俘斩万计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6
编号 297470
注册 2008-11-4


发表于 2010-5-27 15:0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酒魔剑仙 于 2010-5-27 10:51 发表
既然你认为是五万人,那又何来迁就亮粉少算一点的说法?还是说你根本不识数?

笑,说迁就,是因为我并不认为我的这条数就算得一定正确,也并不是没有可能比这条数更多,所以,尽量只算五万,就含有迁就亮粉、减少不必要的争议地考虑在内。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俘斩万计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6
编号 297470
注册 2008-11-4


发表于 2010-5-28 15:4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派别分歧,看各个论坛,如果斑竹不喜欢这样的对辩,不提也就是了。

我认为,五千农丁屯上邽、中军二万的量级,由此推出魏军有八万以上,未免过分了。

最后一次的诸葛亮的“大众”,还有晋书天文志的“大众寇天水”。

从三国志北原蜀军“大至”,到晋书“虽提卒十万”,都是蜀军兵多势强的意思。经过诸葛亮的连年讲武,用连弩、八阵和无当飞军武装起来的蜀军,战斗力也比魏军匆匆拼凑起来的“中央+地方”军队强。第四次北伐还发生地方和中央军内讧的事情。导致仓促出战招致惨败。

魏军最起码在军队质量上是以弱敌强,取得了北原野战反攻(郭淮“逆击”)的胜利。

[ 本帖最后由 俘斩万计 于 2010-5-28 15:51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俘斩万计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6
编号 297470
注册 2008-11-4


发表于 2010-5-29 09:5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东祖长离 于 2010-5-28 00:26 发表
提醒辩论双方,三国史区是提供给大家作历史讨论而不是用来吵架、攻击他人的地方。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历史观点,哪怕你不认同别人的观点,也请不要乘机取笑、讥讽对方,更不应该挑起事端、给不同自己意见的人大 ...

诸葛亮的军事神话,本身就是靠裴松之等诸葛亮支持者对魏国观点史料进行取笑、嘲讽而得出的,要么轩辕三国历史论坛禁止讨论晋书宣帝纪问题,要么就允许反对者对持蜀国观点史料的亮粉进行反讽,这一点不能含糊!

至于论坛应该是个什么地方,应该怎么管,我可以告诉你,我就是轩辕论坛初创之时三国历史论坛第一任版主!要是我干下去,你还不知道在哪!我记得我当斑竹的时候,论坛的学术讨论水平和热烈程度比你现在要高得多。论坛是讨论问题的,不是玩成幼儿园阿姨和小朋友一家亲就是管好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31 02:2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72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