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人中吕,鬼中羽 于 2008-7-14 00:47 发表
第一、我说的不是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而正是一般的所谓“第四次”北伐,即章武九年这次。《明亮纪》中关于第一次北伐和第四次北伐分别有“封爵增邑各有差”和“封爵增位各有差”的相似记载,佐证这两次战役魏军 ...
这想法真独特,A是军事家,能力比B强,B想到的A为什么想不到呢。这种逻辑真是强悍!去仔细看看传里杂说的,
因谓诸将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数日,亮不动。帝曰:“亮欲争原而不向阳遂,此意可知也。”遣将军胡遵、雍州刺史郭淮共备阳遂,与亮会于积石,临原而战,亮不得进,还于五丈原。
是时司马宣王屯渭南;淮策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议者多谓不然。淮曰:“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宣王善之,淮遂屯北原。
OK,这两段截然不同的记载还能和稀泥?一个是从亮数日不动,才后知后觉的算到诸葛的意图。一个是一到渭南就算准诸葛一定会争北原,而且还说”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和某人之前大大咧咧的说“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的嘴脸真是个鲜明的对照啊。
[ 本帖最后由 kyu 于 2008-7-14 09:06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