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崇祯二年后金对袁崇焕反间计的分析
性别:男-离线 金草莓奖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4
编号 296986
注册 2008-10-31


发表于 2008-10-31 18:2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楼主好文,我转载了部分去百度袁督师吧
以下是转贴的地址:
http://tieba.baidu.com/f?kz=495908890
未曾争得楼主同意就已转载,在这里向楼主道歉。
另外,请求楼主同意我将楼主全文转载到袁督师吧。如楼主不同意我转载,请楼主明确说明,我会去请求袁督师吧删除我转载的文章。如楼主同意转载,我会将剩余部分补全。(因百度发帖审核太严,发长帖困难,我可能会在不影响楼主原意的前提下更改个别字词,如文中“戊寅(十月二十七) 大清兵至大安口”我改为“戊寅(10月27日)大清兵至大安口”,才通过百度审核,敬请楼主谅解。
另外,如版主不同意转载,也请版主明确提出。
最后,再次向楼主道歉!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金草莓奖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4
编号 296986
注册 2008-10-31


发表于 2008-10-31 22:5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先看几个关健时间
11月20日 德胜门、广渠门之战  
11月22日 《崇祯长篇》记载太监杨春王成德放回时间(注意二太监是同时放回,“次日各给书二封”)  
《清太宗实录》和《满文老档》 记载王太监放回时间。  
11月25、26日,关宁后金军北京城下对峙,后金军不攻  
11月27日 后金军试探进攻,明军城上下炮击退之。  
《清太宗实录》记载杨太监偷听高鸿中,鲍承先对话  
11月29日 《清太宗实录》和《满文老档》 记载杨太监放回时间。  
12月1日 袁崇焕下狱  
12月14日 太监杨春王成德记入《崇祯长篇》的时间
------------
《清太宗实录》  
11月22日 遣归顺之王太监,赉书致明主议和  
11月26日 进兵,至关厢二里而营  
11月27日 戊申,上闻袁崇焕、祖大寿复聚败兵营于城东南隅,竖立栅木,因令我兵列阵逼之而营。上与诸贝勒率轻骑往视进攻之处。...遂还营。  
戊申先是获明太监二人,付与副将高鸿中、参将鲍承先、宁完我、巴克什达海监收。至是回兵。高鸿中、鲍承先尊上授密计,坐近二太监,故作耳语云,今日撤兵,乃上计也,顷见上单骑向敌,敌有二人来见上,语良久乃去,意袁巡抚有密约,此事可立就矣!时杨太监者,佯卧窃听,悉记其言。  
11月29日 纵杨太监归,后闻杨太监将高鸿中,鲍承先之言,详奏明主,明主遂执袁崇焕入城,磔之。锦州总兵祖大寿大惊,率所部奔锦,掠夺民物,毁山海关而出。  
————
从这里看,先假设反间计是真,“单骑向敌”很可能对应11月27日的战事,即《辽师入卫纪事》中的 “二十七日,奴攻外罗城南面,城上下炮击退之。辽将于永绶,郑一麟营,炮药失火,兵立火中不敢退,公当即给赏,每人二十金。 ”
反间计的时间算是对上了,但又有新的问题,“城上下炮击退之”,即二十七日战况,城墙上京营官兵能够看到。
如二十七日,后金单骑与袁部二人战场会面,语良久乃去,这一重大事件,京营官兵能够看到,按常理也会报告。反之,这一重大事件未见报告,其发生的可能性就不大。
继续假设反间计是真,崇祯听闻杨太监奏后金单骑与袁部二人战场会面,要查证很容易!找京营官兵一问便知,眼见总比耳听强些吧。好吧,弱智崇祯没有调查,12月1日直接召见袁崇焕准备拿下,先问问袁崇焕或祖大寿是否有后金单骑与袁部二人战场会面合理吧,袁崇焕或祖大寿申辩,我部未与后金单骑场会面,语良久乃去,并提出京营官兵可作证,这下,弱智崇祯总该想起找京营官兵问问吧。

---------------
再看《崇祯长篇》崇祯二年甲子:  
提督大埧马房太监杨春王成德为大清兵所获口称我是万岁爷养马的官儿城中并无兵将亦无粮饷昨日选了一千匹马去了还有一二百废马次日大清兵挑选百余匹用大清兵将春等带至德胜门鲍姓等人看守闻大清兵与满总兵战得了马二百匹生擒士将一员次日各给书二封一令春向德胜门投逓一令王成德向安定门投逓内言南朝万历时节屡次著王喇嘛讲和总置不理前年袁崇焕杀了我们些人我们恼恨得紧又闻毛文龙掣了台土兵我们所以提兵到此今要讲和要以黄河为界  
---------
继续假设反间计是真,两太监的记载很详细,如两太监分别是
11月22日与11月29日放回,为什么要记成“次日各给书二封”。从文义可看出这里的“次日”是11月22日。不记日期不要紧,把两个不同的日期记成同一天就要紧。继续假设反间计是真,杨太监密奏对明来讲是重大事件,为什么非要与王太监送信混在一起了呢?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金草莓奖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4
编号 296986
注册 2008-10-31


发表于 2008-11-2 19:5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11月22日(或11月21)放回的太监杨春王成德(或王成德)所送书信对明廷有无影响呢?
看《崇祯长篇》
内言南朝万历时节屡次著王喇嘛讲和总置不理前年袁崇焕杀了我们些人我们恼恨得紧又闻毛文龙掣了台土兵我们所以提兵到此今要讲和要以黄河为界  
“今要讲和要以黄河为界  ”这句话,不知道崇祯看了是否会生气。但在11月23日起至11月29日,崇祯干了几件事。
《崇祯长篇》“(11月)甲辰下兵部尚書王洽於獄 ”;“(11月)丙午下工部尚書張鳳翔於獄”。
11月22日(或11月21)放回的太监杨春王成德(或王成德)所送书信是否刺激了崇祯呢?不得而知。是否加剧了崇祯对
王洽、張鳳翔、袁崇焕等人的不满,不得而知。是否事实上起到了反间计的效果,不得而知。
精华帖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金草莓奖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4
编号 296986
注册 2008-10-31


发表于 2008-11-2 20:3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再回来看
《满文老档》  
11月22日 让投降我们的王太监拿想议和的文书,送皇帝那里。  
11月26日 前进,在关厢南二里处扎营  
11月27日 袁都堂的兵被我们击败,剩余的兵在城东南隅设营立栅。去进攻时,列兵前进到近处停止。上率诸贝勒、少数僚友去看要接近处和要接近和要攻入的地方。...随后停止回来了。  
11月29日 派了杨太监去崇祯皇帝那里,把高鸿中,鲍承先说的话全报告了,因此杀了袁都堂。  
————
满文老档说杨太监去崇祯那里,把高鸿中,鲍承先说的话全报告,但未说报告的内容。是“顷见上单骑向敌,敌有二人来见上,语良久乃去...”呢,还是“今要讲和要以黄河为界 ”呢?
————
现在去掉日期,变成这样
让投降我们的王太监拿想议和的文书,送皇帝那里。  
前进,在关厢南二里处扎营  
袁都堂的兵被我们击败,剩余的兵在城东南隅设营立栅。去进攻时,列兵前进到近处停止。上率诸贝勒、少数僚友去看要接近处和要接近和要攻入的地方。...随后停止回来了。  
派了杨太监去崇祯皇帝那里,把高鸿中,鲍承先说的话全报告了,因此杀了袁都堂。
——
接下来我在11月22日加上“杨”字,变成这样:
让投降我们的杨王太监拿想议和的文书,送皇帝那里。  
前进,在关厢南二里处扎营  
袁都堂的兵被我们击败,剩余的兵在城东南隅设营立栅。去进攻时,列兵前进到近处停止。上率诸贝勒、少数僚友去看要接近处和要接近和要攻入的地方。...随后停止回来了。  
派了杨太监去崇祯皇帝那里,把高鸿中,鲍承先说的话全报告了,因此杀了袁都堂

再对对《崇祯长篇》
今要讲和要以黄河为界
11月甲辰  下兵部尚書王洽於獄
11月丙午  下工部尚書張鳳翔於獄
12月辛亥  召對逮督師尚書袁崇煥於獄
————
变成了“今要讲和要以黄河为界 ”导致袁崇煥被杀。

以上是一种无责任假说,不必当真。乱改史料毕竟站不住脚,仅仅想提供一思路。我是史学小白,所述内容漏洞很多,望诸位谅解。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15 04:3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28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