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以孙子兵法和史实 公正评价诸葛亮的军事才能, 无可诋毁的绝代名将诸葛亮
性别:男-离线 益德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南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568
编号 29562
注册 2005-1-4


发表于 2011-7-25 20:3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伤云 于 2011-7-25 09:45 发表
空城计本身不见于正史,其次也早就被证伪

空城计没法证实,但好象也没法证伪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益德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南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568
编号 29562
注册 2005-1-4


发表于 2011-7-27 10:3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1-7-25 22:59 发表
空城计不是早被裴松之证伪了吗?

裴松之证伪是裴按情理进行证伪的。我正是认为裴松之的那个证伪难以成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益德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南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568
编号 29562
注册 2005-1-4


发表于 2011-7-27 16:4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31 伤云 的帖子

3、4你也不认同,就不说了,我们来说说1、2。

关于1,司马懿与诸葛亮是有可能会于阳平的,就是曹真、司马懿分路伐蜀那次。这次曹真声称“可大克也”的军事行动,曹真传里却说“会大霖雨三十馀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魏军一进攻诸葛亮,老天就下大雨了,莫非诸葛亮有“天变”特技。不排除是史家曲笔。为什么陈寿不记载空城计?“甲首三千”陈寿也没有记载。如果真有空城计这回事,对司马懿总不是很光彩的事,陈寿不得不为之隐讳是有可能的。

2、裴注三国志记载文聘的空城计、赵云的空营计,也是“连试探都没有直接退军”了。后人读书时知道是空城计,但是对当时临场指挥的人来说,既然已经怀疑有伏兵,退军守险,观望一番后再决定下一步行动,也是可能的选择。至于“兵少的线报”,如果已经怀疑有伏兵,当然也会怀疑是对方放出的假消息。都不敢攻打了,难道原地休息,等诸葛亮包饺子?撤回去据守险要是很正常的。

[ 本帖最后由 益德张 于 2011-7-27 16:52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益德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南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568
编号 29562
注册 2005-1-4


发表于 2011-7-30 22:4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伤云 于 2011-7-29 10:55 发表
至于史料分析,这个是空城计是否存在的关键。大雨不可进兵这个说法,如果是在司马懿传(假如三国志有的话),理解成曲笔也有道理。但在诸葛亮传内,参考赤壁之战在曹操、周瑜等人不同传记内的记载方式,就不太像曲笔了。而且为尊者讳到这个程度也不正常,因为空城计只是一场战斗的得失,而天下大雨是战役失利的原因。

曹操、司马懿的情况略有不同,陈寿在武帝纪里简写赤壁,但还可以周瑜传里还可以写具体点。司马懿陈寿就更得闭讳,不能在司马懿传(假如三国志有的话)里写,更不能在诸葛亮传里写,看看诸葛亮传里到了诸葛亮VS司马懿的时候,陈寿才用了几个字就带过了。

曹真、司马懿分路伐蜀,成功的关键之一是相互配合好,如果是因为司马懿部被诸葛亮晃点了一下,导致其它一路魏军被诸葛亮派魏延出击扁了一下,造成全军士气低落,最后不得不来个“大霖雨”退军,这样的话陈寿要为司马懿讳,就只好顺带着为曹真讳。

当然这些都是想象,所以我认为空城计是没法证实,但好象也没法证伪。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3 12:1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30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