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孟德献刀一事是不是有点不太严谨?
性别:男-离线 益德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南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568
编号 29562
注册 2005-1-4


发表于 2006-7-12 13:0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孟德献刀一事是不是有点不太严谨?

演义中说“王允得书,寻思无计。一日,于侍班阁子内见旧臣俱在,允曰:“今日老夫贱降,晚间敢屈众位到舍小酌。”众官皆曰:“必来祝寿。”当晚王允设宴后堂,公卿皆至。酒行数巡,王允忽然掩面大哭。众官惊问曰:“司徒贵诞,何故发悲?”允曰:“今日并非贱降,因欲与众位一叙,恐董卓见疑,故托言耳。董卓欺主弄权,社稷旦夕难保。想高皇诛秦灭楚,奄有天下;谁想传至今日,乃丧于董卓之手:此吾所以哭也。”于是众官皆哭。坐中一人抚掌大笑曰:“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否?”允视之,乃骁骑校尉曹操也。允怒曰:“汝祖宗亦食禄汉朝,今不思报国而反笑耶?”操曰:“吾非笑别事,笑众位无一计杀董卓耳。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允避席问曰:“孟德有何高见?”操曰:“近日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今卓颇信操,操因得时近卓。闻司徒有七宝刀一口,愿借与操入相府刺杀之,虽死不恨!”允曰:“孟德果有是心,天下幸甚!”遂亲自酌酒奉操。操沥酒设誓,允随取宝刀与之。操藏刀,饮酒毕,即起身辞别众官而去。众官又坐了一回,亦俱散讫。”

1、当时董卓得势,虽然王允请来赴宴的虽然都是“侍班阁子”内的“旧臣”,难保这么多人中没有个把想投靠董卓的,王允当着这么多人说董卓的坏话,要是有人去告密怎么办?

2、王允也算是老臣了,这么一大把年纪才第一次做寿也不太可能。

3、当然,王允可能事先进行了调查,确定这些人都讨厌董卓,问题是这些人里恰巧有个“屈身以事卓”的曹操。曹操“屈身以事卓”,他自己的计划是“乘间图之耳”,而且达到了“今卓颇信操,操因得时近卓”的地步,问题是,别人并不知道曹操的计划,在旁人的眼里这时的曹操就是一个投靠董卓的小人角色,王允为什么要请曹操来?就不怕曹操去告密?

4、如果王允已经知道曹操的计划,只是当着众人演一出双簧,这怕也说不通。刺杀计划知道的人越少越好,王允或许糊涂,想不到这一点,但多疑的曹操怎么也没想到?而且还当着“众官”的面借刀、设誓、藏刀、饮酒毕,“即起身辞别众官而去”。整个刺杀计划居然一点也不遮掩。

5、曹操说“闻司徒有七宝刀一口”,曹操当时只是个骁骑校尉,他知道王允有七宝刀,可见七宝刀为王允所有并非机密,董卓就不会去调查一下这把独特的七宝刀的来路?


文学作品当然难免会有不太严谨的地方出现,但有些情节留有模糊空间,可以勉强解释过去。不过这一段我一时想不出该如何自圆其说,不知各位有何高见?

[ 本帖最后由 益德张 于 2006-7-12 13:10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22 11:0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07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