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中国历史上第一款割地卖国条约——《唐、蕃清水盟约》, 唐朝割地全过程
性别:未知-离线 小贩
(仙子!请自重……)

Rank: 1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54
帖子 12307
编号 29483
注册 2005-1-3
来自 Watchmen-德玛西亚




QUOTE:
公元前200年,刘邦率兵前去抗击匈奴,时逢冬季,风雪交加,奇寒无比,有十分之二的士兵冻掉了手指。于是冒顿佯装败北,暴露自己的老弱病残之兵,掩藏起精锐之师,诱汉兵追赶。高祖果然将以步兵为主的全部三十二万汉兵用以北逐匈奴。高祖到先平城(今山西大同),其步兵还没有到齐。冒顿派精骑四十万围困高祖于白登山(今山西平城),七天七夜,被包围的汉军得不到军粮接济,情势十分危急。高祖用陈平计,暗中派使者厚赠礼物给冒顿的阏氏,阏予对冒顿说:“两主不应相困。现在即使得到了汉朝土地,单于您也终究不能住在那里。况且汉王自有神灵保佑,请单于您仔细考虑。”冒顿原与韩王信的大将王黄、赵利相约共灭汉王,可王黄、赵利的军队未到,冒顿怀疑可能和汉军有密谋,就听取了阏氏的话,放开包围圈的一角。高祖刘邦下令所有士兵都拉满弓外向,从匈奴解开的一角直冲而出,终于和大军会合。冒顿这时已引兵离去,汉朝也领兵撤退。其后冒顿常结连汉朝叛将,引兵侵扰汉朝边地,使得汉朝深感忧虑。当时汉初定,国力弱,于是高祖便派刘敬前去缔结联姻和约。奉送皇族女儿冒称公主去做单于的阏氏,每年奉送给匈奴丝棉、绸绢、酒米食物各有一定的数量,汉匈结约为兄弟之国,冒顿才稍稍停止侵扰。

看题目就想起有这档子事。
有赔款、和亲私以为定有国书。割地,估计有实际承认,但须要考证:此次约定汉军不出塞,之前汉军出不出塞?那么是不是实际控制范围有减少。
基本上有9成把握可以肯定,当时也干了卖国条约这事。

另:个人觉得卖国条约不应再往前考证,塞外疆域,战国时才定。汉应秦统,闭关自锁有失主权,且塞外匈奴已初具国体。再往前就多是部落或天子内部的臣属之争了,若无国体,无有卖国。不过,如果诸侯国算国,和和,那么“XX之会”的开了好多。估计可以往前推到夏朝。肯定有兼并,而且只要不是一口吞并,那就肯定会有停战认赔的认可出卖主权的卖“国”协议。

[ 本帖最后由 小贩 于 2013-8-27 11:11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小贩
(仙子!请自重……)

Rank: 1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54
帖子 12307
编号 29483
注册 2005-1-3
来自 Watchmen-德玛西亚


说唐朝卖国,是为满朝脱罪的节奏啊!!!总算看出来了。。。。。。

国与国之间,除非打平,否则停战协议肯定有人吃亏,有人占便宜。
但打赢了还去割地赔款的,估计该是世界历史第一条约:尼布楚条约!这才是真正的奇葩。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小贩
(仙子!请自重……)

Rank: 1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54
帖子 12307
编号 29483
注册 2005-1-3
来自 Watchmen-德玛西亚


一场军事行动的胜利的标志是啥?你也谈历史?难怪历史给弄的拧巴巴的。
按自己的设想去找依据,夸大依据的作用,然后对历史进行体谅,粉饰,甚至修改。

战争的胜利标志如果是按杀人数来算,二战的胜利者该是谁???

胜利的标准搞不清,功劳,功纪是神马也是一本糊涂账。那么历史被黑白颠倒再正常不过了。
但这样的历史又有神马意义?

[ 本帖最后由 小贩 于 2013-8-28 15:26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小贩
(仙子!请自重……)

Rank: 1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54
帖子 12307
编号 29483
注册 2005-1-3
来自 Watchmen-德玛西亚


还有你的帖子,我都说了,我就看了个标题,然后就想起有这么个问题。然后就想起了最奇葩的条约,也可以说是对中国利益损坏最大的条约,并且现在还被称为第一个“平等条约”
另一个不明确?

什么叫不明确,第一,岁币,这是赔款吧?第二,以汉军不出塞,这本就意味着塞外土地主权的放弃。长城塞口在哪,明不明确自己看地图去。第三,女儿都是搭头的说。这还不算割地卖国?这个能叫不明确?
然后明明白白的清军清扫和俄方困守,这样的态势就因为参战的人多了然后就叫输了?次噢。。。。

这些历史发明家啊!!!没意思,不说了。

[ 本帖最后由 小贩 于 2013-8-28 15:41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小贩
(仙子!请自重……)

Rank: 1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54
帖子 12307
编号 29483
注册 2005-1-3
来自 Watchmen-德玛西亚




QUOTE:
原帖由 KYOKO 于 2013-8-28 16:01 发表
胜利的标志是战略目标达到,比较典型的是日德兰海战吧

雅克萨会战,清军几十倍对方的兵力,十倍的伤亡,拿不下一千多沙俄三流部队把守的城池,也有脸称什么“雅克萨大捷”。

=========================== ...

就我的表述是:战打赢了,谈判却亏了。而且亏的非常大。

其它什么“大捷”不大捷,当然有标准,其实也和参战人数无关。但和杀伤和损伤比有关,也和绝对人数相关。大捷起码是双方有师以上级别军队参加的。起码要击溃和杀伤俘虏3成以上才叫大捷吧?几百个人的伤亡,那样报捷的,多是看到报告给山大王吧?

至于,有人不把小胜当回事,硬要“大捷”才算胜利。对于这样高贵冰艳的度态,我唯有景仰。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7 06:5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89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