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李严、孟达和第一次北伐
性别:未知-离线 greatccy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1
编号 293111
注册 2008-10-2


发表于 2008-11-23 02:3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24 cha 的帖子

楼主的思考角度挺不错的,不过有些观点我不是很赞同。
第一:张郃从洛阳或者说出关中攻诸葛亮可以走四条路。
第一条是出秦岭的子午谷,此道距诸葛大军最远且地势险要不易行军。所以没必要走此路。
第二条是走秦岭褒斜道,距离诸葛仍然很远,并和子午谷一样险要有栈道,不易大军行进,特别不易骑兵行进,且此道一出便是箕谷遇赵云,故不可能走此道。
第三条是出散关经故道,此道虽说比前两条近,但仍然绕了个大圈子,而且抵近阳平关,若诸葛以大军直趋陇东,则张郃前有阳平,左有赵云,后有诸葛,补给线也被切断,岂不自取灭亡。
故此,张郃只可能走陇西,直逼街亭,这也是最快的路线。
第二条:楼主说马谡与张郃到达的时间问题我觉得思路新颖,不过《王平传》当中记载说“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
既有水可据,何需上山。
蜀国本以强弓硬弩著称。据水而军,以矢射之,正是破骑兵的妙法,若是时间紧迫,也应该就地据水布阵。而举措烦扰必定是令行有违常制,过度繁杂。
既然有这么多闲功夫舍水上山,还举措烦扰,恐怕时间还有些充裕,即使是时间紧迫也说明至少马谡并不心慌,而且马在张郃围攻初期阵型未定之时没有发起进攻,也说明马谡“胸有成竹”。
故是马谡先失战法,再失战机。与时间紧迫一说似乎无太大关系。
第三条,呵呵与主题无关的,维生素不是药,我是生物制药专业的,学过这些,呵,维生素只是生物必须的微量元素,缺少了会产生很多不正常的状态和行为,吃多了也不过是保持机体正常,并不能提高身体的任何机能,所以不能不吃它,但是只吃他不吃别的一样饿死。
纯属讨论交流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greatccy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1
编号 293111
注册 2008-10-2


发表于 2008-11-23 13:1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8-11-23 12:34 发表

李严割据?按这个标准关羽还割据荆州呢。

李严确有割据之心,他镇守江州(今重庆)之时,欲挖通长江嘉陵江,使江州成为坚不可摧的堡垒,可惜还没完工就被诸葛弹劾了。(这也成就了今天渝州半岛的有利地形)
我们看看他的用意,江州本就地势险峻,而且并不是前线,江州的任务就是作为北方的汉中和东方永安的大后方,为前线供给给养。根本不需要再人为的制造地利。李严之心,路人皆知。
再看他曾经上表要求把江州一带划成巴州,自领巴州刺史,这样割据之心就非常显然了,只不过前期诸葛不想也没腾出手来收拾他。
纯属讨论交流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greatccy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1
编号 293111
注册 2008-10-2


发表于 2008-11-24 13:1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8-11-24 09:58 发表

这就是典型的污蔑啊。
从这段话看来诸葛亮是蜀汉皇帝。

我们来看看“割据”这个词在词典里是什么意思。“以武力占据部分地区,在一个国家内形成分裂对抗的局面”
    从这里看来李严并没有造成国家内的分裂对抗,不能说是形成了割据。不过我所说的是李严有割据之心。
    巴渝有句古谚叫做“难可押,李鳞甲”,就是讽刺李严的,可能我是重庆人对他的印象不大好吧。不过他想把两江凿通,确实只具有防御的军事用途,没有任何经济价值,而且劳民伤财。现在鹅岭公园附近还可以看到痕迹。
    在当时的情况干这种事情,除了表现出他想要割据,我实在想不出他还有什么其他的用意。他拥有江州地区的军权,并且在江州建造具有私人目的的军事设施,恐怕跟那个“以武力占据部分地区”差不多了吧。而当时的情况江州郡没必要独立一州,李严想做巴州刺史也是有私心的。如果这样都没有割据之心,我想是说不过去的。
    再说诸葛亮,他像李严那样建造过什么诸葛城之类的东西吗,似乎他比李严的私心少得多吧。诸葛亮有无做蜀汉皇帝之心我觉得不需要解释了吧。
    此间纯属观点讨论,像污蔑一类的词语还请慎用。
    言语冒犯之处,还望见谅。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greatccy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1
编号 293111
注册 2008-10-2


发表于 2008-11-27 22:2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8-11-27 12:08 发表

没有反形,就说李严有反心这就属于诛心之论。

难可押,李鳞甲出自诸葛亮弹李严的表,乡里是否有此谚语不得而知,很有可能是对政敌的一种诬蔑。反正后主也不会真的去乡里查实。

别忘了江洲一带古代的巴国 ...

诛心之论是建立在对方没有实际行动和既成事实的基础上,那么来看看李严,他确实没有割据的既成事实,但是他所做的实际行动不得不让我们对其动机进行探究。法律上都有蓄意的罪名,那我们分析探究他的动机又有何不可?
       既然阁下说到了纵深防御的问题,我承认江州需要纵深防御,但让我们看看江州需不需要像李严那样的纵深防御。江州也就是现在的重庆,本有缙云,歌乐,南山之险阻可依,又有长江嘉陵两江之便,易守难攻。而且四周各县,诸如合川,江津,綦江,万县垫江等等具是地势险恶,哪一个没有一夫当关之天险可守。若是外敌来攻,却要龟缩于重庆城防守,而不据守要津险道,似乎更不符合军事常识。哪种情况需要据守江州城,只可能是肘腋生变,内部战乱,四周之险已与人共用,所以才会依托最后的要塞。
       李严所欲建造的李严大城,需要凿穿两江,纵深防御是有了,而且十分坚固,不过却可以致使江州经济凋敝,得不偿失。若是有外敌来攻,决是难以陷落,但敌人完全可以把守江口,绕道前进,除非敌人的目标仅仅只是江州,而不是首府成都。我们想想若是抵御外敌的话到底需不需要“李严大城”呢。似乎在有人想剿灭李严的时候那个“李严大城”才发挥得出它的作用吧。
       如果阁下想来考察一下重庆四周的地形,我可以做阁下向导,如果看过重庆地形还认为抵御外敌有必要崛通两江,那我就无话可说了。
       观点交流,无意吵架,言语冒犯,万望见谅。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9-3 10:0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99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