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失败分析(转自铁血)
性别:未知-离线 锦官城门吏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好贴 1
功绩 39
帖子 1490
编号 28964
注册 2004-12-28


发表于 2006-5-15 19:4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1、没有建设性观点(是3年前老帖的话另当别论哈)。2、有根本性错误,不能苟同。

(编辑掉了些冲动语言

[ 本帖最后由 锦官城门吏 于 2006-5-16 15:46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锦官城门吏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好贴 1
功绩 39
帖子 1490
编号 28964
注册 2004-12-28


发表于 2006-5-16 14:5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看文笔象是燕老早期旧作,我就不打胡乱说了。
            郭淮等
         积石   阳遂
---------------------------------------------------
5丈           | @      司马      长安
                |
                |

1、如图所示,诸葛一直控制了武功水的东岸@关键点,司马企图夺回而没有成功。还有个叫兰坑的地方诸葛也屯了田,我不能确定在武功水东岸还是西岸。在东岸的话司马就糗大了。

2、诸葛不存在所谓西上五丈原的问题,没有重兵北渡的话,诸葛本来就是向东虎视。

3、诸葛对渭河北的两次攻击力度并不大。两次都没提到渡河有什么阻力,这个很值得分析哦。不能把诸葛描述成努力的想过河切断陇道结果被打回来吧?

4、“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亮欲争原而不向阳遂,此意可知也。”真不知道怎么就诸军无事了,也不知道不向阳遂,什么意可知了。司马在说什么啊?跟后来的千里请战持节营门是一回事吧,司马说来哄手下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锦官城门吏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好贴 1
功绩 39
帖子 1490
编号 28964
注册 2004-12-28


发表于 2006-5-16 14:5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原文中把“1、 诸葛亮为什么不向东出武功,而要西上五丈原? ”先认定为一个事实,再展开论述。我以为不合适。不向东出武功,而要西上五丈原本来是司马说的胡话。谁说诸葛主力西移了?根本没有。根本是假命题,接下来的推理就不知道焉附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锦官城门吏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好贴 1
功绩 39
帖子 1490
编号 28964
注册 2004-12-28


发表于 2006-5-16 15:0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2、 诸葛亮为何没能占领北原的要地?

这个是逻辑问题了。既然司马都说了:诸葛要是真狠,就往东来。那么,诸葛当然重兵向东了。北渡过去,总不能不守斜谷出口吧。兵力隔河两分很好玩吗?

按SUKER大侠跟人拍砖的风格,我可以质问一句:“谁说北原是要地呀?我画了个@那疙瘩才是真的要地!”

实际情况是诸葛占在武功水渭水口上,郭淮部与司马部兵势两分。

[ 本帖最后由 锦官城门吏 于 2006-5-16 15:15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锦官城门吏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好贴 1
功绩 39
帖子 1490
编号 28964
注册 2004-12-28


发表于 2006-5-16 15:0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从刚才 1、2两点站诸葛立场上的分析,与原文有意无意站在司马立场上所作的分析,两相对比,就能看出:司马的部署未必很差,也不能说太好;诸葛的部署好象不错,不错有毛用啊,反正最后没成功。

就这么回事。原作者1、2 两项得出的结论:

“由此可以看出,司马懿的渡河背水列阵是很厉害的部署。。。。诸葛亮不敢拿大军冒险,只能西上五丈原了。。。。有两个错误,第一,没有估计到魏军先抢占了北原,所派去的部队不多,结果被郭淮的反击所击溃,使魏军赢得了时间,加固了北原的防御阵地。第二,没有马上增派主力去争夺北原。。。。总之,是诸葛亮用兵比较犹豫,且计划被对手所预料到(也就是不够奇)才导致蜀军没能占领北原的要点。 ”

这些结论是不成立的,是一开始立论就戴了有色眼镜。选择论述依据材料的时候也欠妥当,第一句是司马嘴里说出的空话,第二条则自相矛盾、一相情愿,属于不合逻辑的自我误导结果。

这样一来,文章就值得整体做商榷修订了。

[ 本帖最后由 锦官城门吏 于 2006-5-16 15:12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锦官城门吏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好贴 1
功绩 39
帖子 1490
编号 28964
注册 2004-12-28


发表于 2006-5-16 15:2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我是不想贬低司马,毕竟他是最后的赢家,但是,我们对比起来看一下:


司马说:“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
诸葛亮:盛兵西行
淮独以为此见形于西


司马说:“亮欲争原而不向阳遂,此意可知也。”(此意可知,不敢东向,只敢上5丈原是吧)
诸葛亮:其夜果攻阳遂
淮独以为此见形于西,欲使官兵重应之,必攻阳遂耳。其夜果攻阳遂,有备不得上。


这么对照起来看,司马这两句话,完全是中了诸葛的计说出来的蠢话撒,全靠人家郭淮给救了。怎么转个背成了证明司马英明的论据了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锦官城门吏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好贴 1
功绩 39
帖子 1490
编号 28964
注册 2004-12-28


发表于 2006-5-16 15:4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zmgo 于 2006-5-16 14:59 发表
如后出师表所言:
王郎、严白虎等人连年不动兵,反被孙策做大,吞并江东。
孙策也是穷兵黩武?
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特点!
不主动出击就是坐而亡国!还谈什么国家富强!
按楼上几位的说法,曹操连年北伐袁氏一族 ...

王朗。。。坐大。。。云云。。。是被批判过的。

陶元珍  世传诸葛亮后出师表辨证 :。。。。此表横插入“刘繇王朗各据州郡”以下一段韵语,颇觉不伦。此可疑点之四。⑸前出师表谓后主“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今此表以刘繇王朗为喻,案刘繇名为刺史,所据不过一二郡,王朗则一太守耳,以繇为喻,真所谓引喻失义矣。此可疑之点五。。。。。⑻孙策未定江东时,不过袁术之一将,未有寸土,势非甚强,当其渡江,众不过五六千,及既逐刘繇,势乃转盛。今此表云:“刘繇王朗,各据州郡,……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使孙策坐大”颇非事实,此可疑之点八。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9-4 03:2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66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