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姜维不曾“听敌入平”, 兼论《三国志 姜维传》一段文字之断句
性别:未知-离线 暴民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84
编号 289586
注册 2008-8-1


发表于 2010-1-27 21:3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 历山学士 的帖子

学士连最根本的何谓「听敌入平」都没有触及,如何反驳说姜维没有,《姜维传》没有写到「入平」这样的文字并不等于姜维没有,「入平」的意思是进入平地,那不论姜维怎样加强汉中的围守,姜维错开诸围,肯定已经撤出部分围守,为魏军打开进入汉中平原的道路,这已经证明姜维听敌入平不假,当年王平担心的事在姜维错误的部署下成事实。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暴民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84
编号 289586
注册 2008-8-1


发表于 2010-1-28 20:4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历山学士 于 2010-1-28 11:50 发表

拜托你读别人的东西要跟读历史一样,看清楚再说!
拙文的目的就是说,《姜维传》本来记载的是“使敌不得入平”,而不是后代记载所妄自推断而作“听敌入平”!
《三国志》即不言“听敌入平”,姜维何来 ...

学士还是自己先反思自己到底想证明什么?姜维想干什么,从字里行间是充份表达了,就是放魏军进入汉中,蜀军屯守住诸关和围守,等魏军攻不破诸关和围守,师老疲惫退兵时才出击,这样有机会取得大胜。清楚了姜维的想法,自然不会异想天开到以为姜维不曾“听敌入平”。

《三国志》存在了不少错漏的地方,但本话题从《三国志》的本文来看是清楚表达了,《姜维传》的传抄出错的话,那拿姜维要更改的原实兵诸围以御魏军来对比就可,而且也清楚讲明了当年王平抵挡曹爽就是旧部署的战例,《王平传》可是写得非常清楚,看不懂《姜维传》,还有《王平传》可以补救。不是钻牛角尖到拿住《姜维传》错误处当宝藏,你的论据根本一对比《王平传》就立刻破功。

姜维因应汉中是盆地,四面是高山险要,放弃实兵守某些要道围守,等魏军可以依赖少数的道路顺利进入汉中平原,在汉中平原上本已有汉乐两座坚城,并配合部署加固其它要道的围守,使进入汉中的魏军等于进入口袋之中,然后寻找魏军的漏洞破敌。这样的方案是讲出来好看,现实是不怎样实际,除非运气好到极点,能令魏军溃散,不然根本很难取得好处,而这样放魏军进入汉中,要是口袋任何一点出错,亡国就只是时间问题。

不要见到姜维建新围就以为是加固围守使魏军不能进入,或者见本文的平是平日就以为等于是没有提及放魏军进入平地,就是本文没有写「入平」,姜维放魏军入平按本传的记载已经是充分表达了。学士这样的论证水平等于听见「曹操墓」有终年大约四十余年岁女尸就大大声讲一定是卞氏一样可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暴民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84
编号 289586
注册 2008-8-1


发表于 2010-1-29 01:5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历山学士 于 2010-1-28 21:06 发表
我想说的当然就是有什么史料说什么话,而不是如某些人一样意淫历史诬陷古人!
《三国志 姜维传》字里行间哪里表达了“放魏军进入汉中”这样的观点?请用记载说明而不是自己想象!
曹爽之伐蜀,只有骆 ...

学士连史料也分辩不清,正是你自己在意淫历史诬陷古人。《姜维传》目前见到的记载肯定有地方是出错的,但姜维的想法基本还是可以掌握的,其中「不若使闻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正好显示了姜维建议诸围敛兵聚谷退至汉城和乐城,这正是当年曹爽入侵时王平部下想进行之事「今力不足以拒敌,听当固守汉﹑乐二城,遇贼令入」,姜维叫诸围退至在关中平原的汉乐两城,那魏军自然能进入到汉中平原。《姜维传》也明明讲到姜维要做的是与王平不同,即是如王平部下所讲的撤兵固守汉乐二城。

学士所讲的部署肯定是错误理解史料,如果姜维不但不从诸围撤兵,还追加围守,那兵从那里来?汉城和乐城合共的一万兵又从那里生出来的,你又要增加围守,原围守又不撤兵,则汉中屯兵至少要远高于王平时的两万多人才足够支持学士这样的部署。学士的部署不但实兵诸围,还额外加添两城守军,这样就没有理由要命令汉中督撤回汉寿,职责重了更不能离开汉中到汉寿去遥控汉中军事。

而且所谓增加围守也可能不是,最多是重整调配围守,因为当中的建威围,早在延熙年间已经有张翼当建威督。

姜维的部署我也从来没有讲是想误国,只是这样的部署要取利不容易,一失手就肯定无力翻本,就是姜维在剑阁等到锺会撤退,史料也没有讲锺会想怎样撤退,魏军形势大好,就是撤退也没有需要从蜀境撤走,可以退回关城、白水整补部队,汉中魏军继续把蜀军全部死锁,蜀汉的机动部队全在姜维手上,从剑阁北上,魏军守在关城、白水,根本没有机会可能进攻到魏军。魏军不图剑阁,把主力抽回汉中,加强对汉中守军的压力,蜀军的围守在没有剑阁诸军的支持下能否生存是值得怀疑。

QUOTE:
原帖由 历山学士 于 2010-1-28 21:06 发表
我说过主持考古的人员从没有说出土女性是卞后。到您这里成我说的出土的女性是卞后了?栽赃嫁祸可真是您一向的伎俩啊!不过你诬陷我无所谓,而恣意诬陷古人可要小心死啊,抬头三尺有神灵!污蔑祖宗,何能自存?

学士连白话文也可以读错,「学士这样的论证水平等于听见「曹操墓」有终年大约四十余年岁女尸就大大声讲一定是卞氏一样可笑。」这里从何见到是指学士有这样讲过,另自己讲得这样毒就真的要自己保重。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暴民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84
编号 289586
注册 2008-8-1


发表于 2010-2-8 23:5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0 历山学士 的帖子

学士越解就水平越低,汉中蜀军退入汉乐两城还怎样去阻止魏军进入,不会阿Q到见到「令入」就以为蜀军还可以有什么主动权,蜀军就是觉得不能抵挡才退保二城,已经退保二城后还能望遇敌能战,你以为汉中蜀军是精神分裂吗?

平时姜维战略怎样也没有办法推翻本命题的「姜维,不曾“听敌入平”」,敌军未至怎样实兵守围又如何,只要敌军一至,姜维是放任他们进入就已经证明了姜维有「听敌入平」其事。

而且你理解的姜维部署更可是军事外行到不得了的想法,汉中守军并非是全部撤退到汉乐两城,全部汉中军力固守两城,那还想怎样反击魏军,怎样阻止敌军运补汉中。所谓退守两城是把守在山道的面对敌军兵力撤回两城固守,汉中盆地的四周险要诸围还是在蜀军手中,为了把魏军困在汉中盆地,因此需要在汉中的内围要点加设围守,不然魏军取得汉中各山道要地,守在两城只是死路一条。

姜维部署只要有一点失守,不论这失守是怎样发生,整个部署就破产,这是当年王平为什么兵力不足也坚持不能退保二城。锺会考虑退兵,这撤退是否等于连汉中也放弃,在剑阁对峙路途遥远,后退到汉中的话,距离关中就接近得多,屯在白水和关城的魏军只占魏军的小部分,主力回汉中就粮,也可以集中兵力攻击或迫降某些蜀军围守。

汉中诸围还没有失守也不能讲是魏军攻城无力,事实上魏军主力都齐中在前沿,汉中的魏军主要是监视蜀军为主,魏军不攻,蜀军只要不是失去对前景信心或补给出现问题,要对峙半年本不是问题。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暴民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84
编号 289586
注册 2008-8-1


发表于 2010-9-1 22:1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14 历山学士 的帖子

汉乐两城可以监视三条谷道的情况,然而是不能阻止魏军的行动,事实上魏军分了两万人就围住这两个城。要阻止魏军只有在山区屯防,已经出了谷口,魏军已经能发挥兵力优势。魏军并没有因这两城不下就不敢深入,更绕道定军山前向关城进发。

所谓内围是面向着汉中盆地的秦岭需要增设围守,蜀汉本是向外屯驻在靠近关中的山区内,越靠近盆地越不需要围守,即原是防卫从北向南的围守都需要调节来面对来自汉中盆地的威胁。

姜维的失败虽是因为关城失陷开始,然而不计这样的部署本来容易出意外(有王平的意见可以参考),关城的失陷与姜维自己的用兵不当也有关,蜀汉能战之兵本来就不多,最精锐和主力野战部队相信姜维已经抽走到阴平,自己有兵不增援汉中围守,还叫想削减姜维兵权的中央政府为汉中和姜维自己的退路增兵,成都有怀疑而不增派兵力是可以理解,能用之兵几乎已经在姜维手上和汉中,成都只余下最后的预备兵力,最后也证明了这点,邓艾的奇兵如入无人之境,这虽然诸葛瞻无能有关,但如果廖化或张翼的其中一支兵没有派出去,不但有兵还有将可以应付邓艾。

如果姜维带兵从阴平增援汉中,甚至连廖化和张翼这两支都不用派出或只调派一支增援白水,蜀汉三线的防卫都很安稳。另蒋舒也不是直接开城迎入魏军,是主动离开关城,然后向魏军投降,令魏军知道关城虚实可以顺利攻陷关城,如果姜维回师关城,就是也蒋舒一样降魏,关城也不容易失。

兵退汉中自是对应已得关城的情况,魏军没有得关城,汉中的围守能否受得到魏军的压力这可还是个未知数,至少蜀汉名将之一的王平就不敢试,就是亲自上阵也不想放魏军进入平地。魏军的粮食怎样看要吃上数月应没有问题,十余万大军在汉中盆地游动,会发生什么事也没有人敢担保。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暴民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84
编号 289586
注册 2008-8-1


发表于 2010-9-3 23:1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历山学士 于 2010-9-2 13:40 发表
说姜维抽调汉中兵力是关城失守乃至蜀亡主因是不负责任的说法,汉 乐二城各以五千守兵,甚至是黄金围,直到后主投降都没有被攻取。足证兵力并非主因。
主因还是蒋舒投降、桥头不守及邓艾偷渡。假若后主早就采取增兵关城、桥头的措施,邓艾偷渡大致不能形成!
邓艾所行本来就是间道,无守是正常的。最后所谓的守兵缺乏,是因为两路援军都在行军过程中造成的假象。邓艾所率兵力更为有限,如果诸葛瞻先行据险,邓艾也不能越过江油,同样不是兵力问题。
姜维的战略本来不是为了应对曹魏伐蜀时那种倾全国之兵力的情况而是应对曹真 曹爽那样偏师入侵的情况,故而还致力于陇西。在偏师的前提下,兵力有限,不会采取钟会那种围两城而主力继续西进南下的战略。所以在姜维得知曹魏是倾国来伐时,尽最大能力回军。凭什么说他“自己有兵不增援汉中围守”?把姜维致力陇西力图恢复说成是架空朝廷,进而更指责姜维不回援岂不是颠倒黑白?
即使姜维政治智谋不足,没有预料到谗臣干扰能力。但其军事部署与政治斗争是两码事,不能因为姜维预料不到后主不发兵就说军事部署本身有问题!!!

姜维抽调的不只汉中守军,还有是主力野战军,汉中的诸围是有兵,但整体汉中的守军数当比王平年代更少,连主将的汉中督都可以移屯到更远的汉寿,至少是抽走了一部分,不过以不退还主力野战部队才是兵力的大宗。汉中诸围没有被攻破主要是魏军已经攻破关城,没有需要消耗时间在汉中。

关城之失绝对是兵力薄弱所致,蒋舒不能算是主因,蒋舒只是途经关城的路人,他的部队只是过境回后方性质,是从前线武兴被换走的部队,因此蒋舒可以不受傅佥节制,也没有如傅佥有命令要坚守关城而不能出战。姜维事前总应该知道关城没有增兵,叫增兵的是姜维,不但成都没有增兵,姜维自己也没有增兵补不足,这使成都更坚信姜维是想抽走更多部队多于是有实际需要。成都不信姜维也是他自己所做成。而且姜维是可以补救成都不增兵这问题,以姜维常带四五万人北伐,扣在姜维身边的部队至少是有四万左右,占全国兵力近一半。

桥头之兵是用来保障姜维自己的退路,要是姜维退出阴平固守关城、白水,这部队是不需要用的,邓艾再怎样大胆也不会走去奇袭,因为锺会大军远在汉中,最近也只是在关城下,阴平已经远离魏境,近有白水蜀军的威胁,蜀军也可以从关城、武兴绕道进入武都切断邓艾和诸葛绪归路,邓艾能做的最多是是威胁白水关为锺会减轻压力,不过要是锺会退走,阴平魏军就成孤军。

邓艾的兵力是有限,不过肯定一点是诸葛瞻也一样是有限,而且还可能是蜀汉最后的兵力,加上没有什么领兵经验自然妄得妄失,要是只是廖化或张翼带领原北上部队抵挡邓艾,诸葛瞻的那一支留守,邓艾根本是没有机会,而且两支魏军没有联成一气,根本也不可能发生奇袭事。

不论魏军是偏师或全国兵力也好,不理会陇右军才是上算,先在汉中破主力,大胜可乘胜进入关中,不然乘关中空虚,反向取陇右。姜维可能怕合军后被夺去兵权才想先胜陇右偏师来稳定自己在军中的地位,这才可能是姜维任由汉中自生自灭的原因,或姜维想想刘禅等感受到压力后出兵,这样就无人敢再想分他的兵权。

姜維的部署本身危险这是不用怀疑,姜维又没有因应战局调动兵马应战,这是战术指挥方面的错失,布阵危险的是姜维,指挥失当一样是姜维,姜维要负的责任绝对是最大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暴民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84
编号 289586
注册 2008-8-1


发表于 2010-9-5 16:2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20 历山学士 的帖子

从《汉晋春秋》所记的过程来看,蒋舒是骗傅佥要出城作战而离开关城,然后走去阴平投降胡烈,史料写的是阴平,按理应该是阳平才对,胡烈乘虚攻破关城,在这事上,蒋舒在关城只是意外,他的离开使布局维持在原先的剧本上。

汉中守备,在王平时不够三万人,汉中督被移屯后兵力会再减少一点,如果当魏军入侵时汉中督回归指挥,从部署来看,汉乐两城已经分去一万兵,其余不到两万人就要去守诸围,汉中盆地诸围守众多,也需要花很多兵去屯,关城虽是重镇,但这是最后方的防点,北面有武兴围(蒋舒原先所屯之围),东面有汉中盆地诸围守,平时关城可以放最少的兵,问题是当作战时,成都没有增兵,拥兵最多的姜维也没有,即关城的兵力仍然是最薄弱的一环,这是姜维所做成的。

如果不是姜维在沓中,桥头是没有需要屯兵,西北方的魏军怎样走也是需要转经白水关去剑阁方向走,当时没有路自阴平入蜀,六万魏军如果走去开路入蜀,那他只是走向死路,按正常行军,蜀军屯在白水关就足够,何需跑去前面的桥头,只因武都的魏军可以去桥头切断姜维归路才需要有人守桥头。如果姜维觉得锺会要进攻,应该是他自己自沓中退回白水关或关城,不是叫成都派人去帮他守退路,结果是为了带回姜维的主力部队,蜀汉在阴平足足夠屯了全国兵力的一半,壓力最大的漢中得不到任何援軍,关城因没有足够守軍被攻陷。

成都本身的兵力薄弱从调出两支兵力可见,一支已经到阴平个多月,另一支还没有到关城,这也符合总兵力十万的记载,汉中不到三万,姜维四万,余下只有三四万守成都、永安和南中地区。

[ 本帖最后由 暴民 于 2010-9-5 18:36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暴民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84
编号 289586
注册 2008-8-1


发表于 2010-9-9 00:2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22 白云清秋 的帖子

蒋舒在前面都有大约提及,被免职的蒋舒只是带领自己的兵马路经关城,正好遇见魏军入侵,于是留在关城助战,由于不是受任屯关城,因此他不属关城守将关中都督傅佥所节制,傅佥也没有办法阻止他出战,或者蒋舒是在关城发现根本是守不住,加上又不满失去武兴督的职位才会借出城作战为理由逃出关城。

蒋舒应是在魏军进侵前被免去武兴督,交接防区后带领直属部队回成都或汉寿这些驻地,如果在魏军入侵后,蒋舒应可能有新的任务安排。除非有特别的人事制度如曹魏的中护军选禁军武官,正常的人事任命都是出自吏部尚书,或掌政的尚书诸葛瞻、董厥 樊建三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暴民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84
编号 289586
注册 2008-8-1


发表于 2010-9-9 23:5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25 历山学士 的帖子

《汉晋春秋》中蒋舒与傅佥的谈出城作战已经充满显示了蒋舒非傅佥之部属,傅佥是受命不能出战,绝不会容许自己的部下出战。就是《蜀记》也没有讲蒋舒是被改调到关城任职,只是讲是因为被免职而留在关城助守,蒋舒是有带领自己部队在关城,又没有特定的任务,最有可能是途经的部队,因遇战事而留在前线。蒋舒及其部队被解除任命,又没有改调其它围守的记录,那返回汉寿这屯兵重点和汉中督驻地或回京城等候任命最有可能。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暴民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84
编号 289586
注册 2008-8-1


发表于 2010-9-10 00:1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24 白云清秋 的帖子

汉中诸围守的守将任命最初很有可能出自姜维的任命,不是因为姜维在汉中,反是因为景耀年间姜维有约五年时间是在成都,当时诸葛瞻、董厥 樊建又刚任尚书,姜维的影响力会比较大,而且讲官位,也是他比较高。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31 05:3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33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