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暂时发言马甲 于 2009-11-21 03:11 发表
5000精骑跟虎豹骑是两回事,虎豹营的马也不是速度最优,而是耐力速度负重等综合素质最高,而驿马选取明显是速度优先,而且曹军精骑追一日一夜是不换乘急追的速度,驿马可是可以换的。虎豹骑不虎豹骑跟驿马速度 ...
孟达是拿自己人头来赌的反叛,也不是不懂兵事的书呆子,不可能用普通行军的速度来计算司马懿进军速度,不论怎样看驿马的速度,需要的时间越短则从宛城到上庸的时间越多。上庸的兵力不少,只是派遣先锋部队可能骇不倒孟达,反而被上庸军取得头彩,以后要再攻就难得多。
宛城至上庸这段路不怎样是屯驻重地,在路中已经有屯粮的仓库是不太可能,申仪统领的只有一城,孟达为整个地区的首脑,申仪会有足够的存粮补给司马懿的数万大军是不太可能。
曹魏对蜀汉的评估是不可能会出兵,因此箕谷疑军他们也应该看成只是疑军,派遣重将监视,没有想到要开战,那关中的兵力多少并不重要,要是一开始判断将与蜀汉会有恶战,那的确是需要调兵或征兵,然而曹魏还没有这样的想法。在曹真没有入关前,关中都督是在长安,没有箕谷的疑军,夏侯楙也不会跑去郿城或陈仓,指挥中心还是在长安。
史料提及的曹魏无备当然不是只讲陇右无备,是曹魏对蜀汉一线根本完全没有戒备才会因蜀汉出兵而震动了曹魏朝野,陇右是兵锋所及,当然震动更大,这也显示先前的箕谷的疑军根本并没有怎样影响曹魏。曹魏根本不觉得箕谷蜀军真的想来开战,自也不会急调部队增援关中,效果只是提早叫醒了守军备战,不过调入曹真可能比调兵更具威胁力。
调兵增援长安已经需要二十余天,要是在已经有大军在陇右作战,第二波部队的准备时间会比第一波更长,调动越多部队西入,补给压力越大,第二波部队的准备工夫会被拖得越长,卫臻需要个多月才到长安绝对有可能,而且按记载来看,蜀军六月撤退,那卫臻是在六月到长安,时间上并非很迟,这时候收到蜀军撤退的消息,这奇兵已经没有出动的需要,于是部队留下来边开垦边观望战局。
请留意我讲的是如果当时诸葛亮已经出现补给困难,曹魏就没有需要再派遣奇兵。史料上没有记载是司马懿方已经出现缺粮,诸葛亮出现缺粮也不见于曹方的记载,魏方有派遣奇兵出散关作战,可没有见到记载讲蜀汉有出兵去威胁司马懿粮道的讲法。
另外你明白什么叫内线和外线作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