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真实三国之灭吴, 连载
性别:未知-离线 loyani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45
编号 28451
注册 2004-12-21


发表于 2005-2-4 18:4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slq321于2005-01-31, 20:00:02发表
当然,诸葛恪的个性本来就爱嘲弄别人,开玩笑,如果是孙和开他的玩笑,应该是正常的,因为他本人对此是很无所谓的.也正因为这一点,文化程度不深的孙权非常喜欢他.

喜欢嘲笑挖苦人只能说明诸葛恪不太讲究礼法规矩,孙权出身寒门并不等于他文化不高,不然,也不会有吕蒙读书的典故出现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oyani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45
编号 28451
注册 2004-12-21


发表于 2005-2-4 18:5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slq321于2005-02-04, 18:48:18发表
还漏个事,就是晋武帝立傻瓜太子的事情,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我就不多说了,而且这也与三国灭吴有点偏题,值得一说的是,这父子俩有一个相同的地方,都是靠“枪手”帮忙才当上的太子,当年司马炎在司马昭考察他时,让心腹羊琇替他答卷子,傻瓜太子呢,由他的一个宫人帮忙,后来写得太好了,还改的很粗糙才让武司马炎过目,竟然瞒过了司马炎。

我觉得司马炎还算是比较聪明的一个皇帝,不会昏庸到在这件事上被“骗过”的程度,他本身对立太子一事也费了很多的脑筋,犹豫了相当长时间。因为立谁不立谁,都将牵涉到一大批人的利益,确实很难下决心。

最后我们都知道,拥立惠帝的一派获得了胜利。这应该是几个政治利益集团长期激烈斗争之后的结果,不能说成是“靠宫人写答案骗过老皇帝”这么简单。

而且说老实话,从日后嵇侍中血和被毒杀等事来看,惠帝的智力并不是特别低。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oyani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45
编号 28451
注册 2004-12-21


发表于 2005-2-6 02:3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slq321于2005-02-04, 19:19:41发表
非也,非也,晋武帝很犹豫是真,但是他为什么要立这个傻瓜太子,二个原因:
   1:史书上有的猜测是因为傻瓜太子的儿子很聪明,很得他的欢心,所以武帝想以后孙子当上皇帝该多么好,就立了这个太子,但他没想到,这个孙子不是贾南凤所生,有什么保证呢?而且正是由于贾南凤杀了这个孙子导致八王之乱的第二个阶段的开始。
   2:招福的文章中说得很清楚,是后宫的事情,具体可看她的文章吧。
   几个政治集团的说法,并不贴切,当时反对立这个太子的并没有形成什么集团,象孙和孙霸明显形成两派的现象并不存在,只是反对而已,反对的只是一些老臣,比如卫瓘、和峤等,也只是婉转地暗示而已。卫瓘趁醉说这个凳子可惜,后来竟被贾南凤报复杀了九个人。
  这也是一家之言,呵呵,大家讨论交流吧。
  司马炎是个很聪明的皇帝,而且很有能力,问题是当皇帝不是当哥们,要的是制度,我们可以说,司马炎是个依靠个人魅力或者说是人治的典型,发生了什么事情他都靠临时变通,个人魅力去摆平,这样的国家在他死后很快就乱了。

首先应该明确一点,人无论做什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获得或者保持住利益。自己的,家族的,乃至国家的。

"物以类聚"、"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哈哈。并不是说一定要在史书上明确记载着“举国中分”,歃血为盟才算是。封建社会可以说是没有比谁当皇帝更大的事情了,那么围绕这个决定,就一定会有若干群体为之努力。而这种斗争是非常残酷的,失败者动辄便是身死族灭的下场。

立储君无论如何不会随便到因为某人的儿子聪明,不管他本人素质如何,先立为太子再说的程度。因为史书不是小说,不能很详细地描绘记述一个人的心理活动,这就导致了我们在读史时很容易产生的一种错觉----历史人物大多是浅薄而无内涵的,他们做一些事情往往不需要什么理由,喜怒无常,令人捉摸不定。事实确实如此吗?呵呵,显然不是。

皇帝也是人,他的所言所行也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必须符合贵族群体的利益要求,不然他就得下台。依靠个人魅力统治一个国家只是种美好的愿望罢了。当然,皇帝的个人能力某些时候还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忽略了他身后的众人。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oyani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45
编号 28451
注册 2004-12-21


发表于 2005-2-6 02:3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slq321于2005-02-04, 22:13:50发表
十二:羊与陆上任

  这一回我们终于看到两位完全可以被称之为国士的人物登场了,情况是这样的:

其实习凿齿对羊陆二人互动的评论可谓一针见血,“振武以惧物,未若德广而民怀。匹夫犹不可以力服,而况一国乎?力服犹不如以德来,而况不制乎?”,一切都是为了并吞和反并吞,称之为国士,有点言过其实吧。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oyani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45
编号 28451
注册 2004-12-21


发表于 2005-2-6 09:5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slq321于2005-02-06, 8:16:24发表
看来国士二字又要引起争论,呵呵,我的认为是国士就是指品德高洁,水平杰出的人物,而羊陆二人应该符合这个条件吧.

德行高洁是必须的(主要是必须符合忠义这两个字),至于水平是否杰出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羊陆二人谈不上国士,只能说是谋略出众素质很高的将领。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oyani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45
编号 28451
注册 2004-12-21


发表于 2005-2-9 19:4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凤雏于2005-02-09, 19:43:15发表
阿斗太软弱,当然是孙休强了。但相比较灭亡责任则主要是孙皓而不是孙休。

现在一般的看法是,孙权对东吴的覆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10 11:2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914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