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明朝皇帝VS清朝皇帝, 相同点与不同点的对比
性别:未知-离线 intermlbai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9
帖子 904
编号 280785
注册 2008-6-4
来自 司隶虎牢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发表于 2009-12-26 22:3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74 鹧鹄仔 的帖子

出生率和存活率这个是根据人口数量反推的吧?
另外,粮食产量相同情况下人口多一倍是不是就每个人一定吃到的少一半?假如同样出产10000斤粮食,你一个地主拿走8000斤,剩下的可能只够养活10个人,但是换个地主拿走6000斤也许就能养活20人。
明中期以后的土地兼并严重,朱家龙子龙孙占有大量土地,却不负有相应义务,这一点上那些王爷们根本比不上传统的乡间士绅。记得万历年间封的福王是2万顷吧?另外还有好几个王爷都是万顷计的土地。这些皇家庄园跟不种地的旗人比起来真不知道哪个消耗更多。满清虽然以蛮夷入主中原,但是康乾年间多次减免税负却是罕见的。印象里有资料整理说乾隆年间有四次全国性减免税负?好像乾隆60年间减免累计达2亿两白银。
我还是赞同明清难兄难弟的说法,作为传统封建王朝,清是明的延伸和更进一步发展,优点缺点皆然。非要拿虚无缥缈的资本主义萌芽说事未免有点YY的感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intermlbai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9
帖子 904
编号 280785
注册 2008-6-4
来自 司隶虎牢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发表于 2009-12-26 22:3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不小心连发了,编辑一下。
引用一下北师大的中国古代史下册中关于明末土地兼并的描述吧“在河南,有藩王72家,‘中州地半入藩府’,‘惟余芳草王孙路,不入朱门帝子家’”

[ 本帖最后由 intermlbai 于 2009-12-26 22:43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intermlbai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9
帖子 904
编号 280785
注册 2008-6-4
来自 司隶虎牢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发表于 2009-12-27 10:2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81 悼红狐 的帖子

小冰期对于历史上的影响似乎并没有您说的那么大,如果连续几年平均每年气温1~3度,持续十几年就足以进入冰河期了。
事实上我本科时曾经因为课程需要粗略研究过气候对历史的影响,以前气象学家著作中介绍小冰期主要对半干旱地区影响更大,往往导致游牧民族南下,而单纯对于农耕地区的生产力影响相对并没有达到足以灭亡一个王朝的地步。而且小冰期还有很强的区域性,例如根据不同地区资料现在得出中国小冰期的低温期尚有不同见解。
现在换了专业了,本科的知识都忘光了,说得远远不够完善,大家姑妄听之吧。

[ 本帖最后由 intermlbai 于 2009-12-27 10:40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intermlbai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9
帖子 904
编号 280785
注册 2008-6-4
来自 司隶虎牢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发表于 2009-12-27 14:2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92 大明英烈 的帖子

毛治下的的中国结束了战乱,加上前面已经奠定了近代化的基础并做了一定的现代化努力,粮食产量的提高,平均寿命的延长导致人口增多,这一点是不能否认的功绩。以传统观点来看他显然是一代明君,至于他犯下的滔天大罪不属于本区讨论内容,就不多说了。
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显著的现象就是人口的增长是社会整体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24 02:4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22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