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三国史话
» 炮轰诸葛亮神话系列之三——木牛流马究竟是何物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20150519版)发布
(2015-5-19)
论坛营运现状公告
(2014-8-10)
三国志12pk版下载
(2013-4-20)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对外开放
(2013-1-16)
岳飞传解密剧本发布
(2011-4-12)
招募各版斑竹和网站管理技术人员
(2006-4-19)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炮轰诸葛亮神话系列之三——木牛流马究竟是何物
布衣仙人掌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8
编号
280081
注册
2008-5-31
#1
发表于 2011-4-11 10:2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其实,真正有生命力的东西是很难失传的,因为当人们使用它的时候,确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率,怎么会让它失传呢?有很多好象很精巧的东西之所以很快就失传了,其根本原因要么是性价比太低要么就是用途太小。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如果仅仅是改良的独轮车,那么还好,诸葛亮做了一件正确的事。如果真是那么复杂的机械装置,那么失传就是必然而且应该的了。诸葛亮呕心沥血其实是在做无用功了。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布衣仙人掌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8
编号
280081
注册
2008-5-31
#2
发表于 2011-4-11 10:4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26 暂时发言马甲 的帖子
呵呵,运输工具竟会没有日常应用需求?假如所谓木牛流马真的性价比高过独轮车,那人们会放着又省力又载物多的工具不用,却去咬牙咧嘴的拉那些人力车?
如果你的逻辑成立,那弓箭,马车之类也没有日常应用需求,早该失传了。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布衣仙人掌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8
编号
280081
注册
2008-5-31
#3
发表于 2011-4-11 14:3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29 暂时发言马甲 的帖子
原来木牛流马只在在大批量运输上性价比高,小批量的就低了
这到底是个什么东东???
看来中国古代就诸葛亮用得着大批量运输,霸气。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布衣仙人掌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8
编号
280081
注册
2008-5-31
#4
发表于 2011-4-11 15:1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30 落星追魂 的帖子
青铜器制作工艺怎么就失传了?还真的给你上一课,青铜器制作工艺是在铁器大量出现以后才失传的。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布衣仙人掌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8
编号
280081
注册
2008-5-31
#5
发表于 2011-4-11 15:2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32 冒险王 的帖子
木牛流马不是没有广为流传,而是很快就失传了。诸葛亮以丞相之尊,又有大量粉丝,他精心发明的东西,如果不是根本没有生命力的冗物,想失传都很难。至于说只适用于山间栈道也根本没说服力,中国自古就是个多山国家,并非诸葛亮死后就都变成平坦大道了。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布衣仙人掌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8
编号
280081
注册
2008-5-31
#6
发表于 2011-4-11 15:2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34 暂时发言马甲 的帖子
真会说
载多而行少,宜可大用,不可小使;
木牛流马单车载重是多少?一万吨还是两万吨?如果单车载重上万吨,那没说的,后代确实用不着了。如果单车载重几百斤,难道后世就没有达到这个运输量的了?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布衣仙人掌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8
编号
280081
注册
2008-5-31
#7
发表于 2011-4-12 10:1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说的再多,就是个性价比问题。相对于木牛流马的制造成本,它的运输效率其实是很低的。现在有很多包括机械专家在内的人士都按照历史文献复制过所谓“木牛流马”,事实证明,效率确实很低。速度慢,载货量低,易损坏.....远不如普通车辆简洁高效。诸葛亮喜欢钻研科学技术的精神值得表扬,但他也确实没有很好的考虑到是否符合经济原则,以至于殚精竭虑发明出来的东西事实证明不过是些大玩具而已。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布衣仙人掌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8
编号
280081
注册
2008-5-31
#8
发表于 2011-4-12 14:0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50 伤云 的帖子
难于自圆其说啊。首先,你说结构复杂和制造成本是其失传的原因,难道“木牛流马”会比汽车还复杂还高成本?为什么汽车不会失传?还不是因为汽车的性价比高,相对于汽车的高效率,它的高成本和复杂性都是可以接受的,是小于它产生的经济效益的,这正是汽车得以普及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木牛流马显然不具备这种因素,这正是它很快失传的主要原因。
至于说木牛流马只适用于蜀道这一特殊地形,而不能在其他地方显示其优越性,那根本就是强词夺理了。不说山地了,在古代就是平原上也未必有多少平坦宽阔的大马路,木牛流马如果真的出色的话,到处都会有让它大显身手的地方。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布衣仙人掌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8
编号
280081
注册
2008-5-31
#9
发表于 2011-4-12 17:0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52 暂时发言马甲 的帖子
我说汽车只是用来做比方,只是告诉你,真正有生命力的东西不是那么容易失传的,就是失传了,以现代科学之昌明,后人也完全可以根据记载复制出来。就怕是本身一无所用,又吹的天花乱坠的东西,怎么复制也复制不出来,不失传那才叫奇怪。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失传了,偃师发明的能歌善舞的机器人失传了,鲁班那能在天上飞三天的木鸟也失传了。幸亏失传了,能够让后代愚氓粉丝拥有无限意淫的空间。如果不失传,我倒想看看这些圣贤是如何挑战物理学定理的。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布衣仙人掌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8
编号
280081
注册
2008-5-31
#10
发表于 2011-4-13 09:4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58 暂时发言马甲 的帖子
地动仪没复制出来?哈哈,孩子你真的凹凸了。科学的东西会复制不出来?只有伪科学的东西才无法用科学精神来复制,比如那个3000年前的全自动机器人,比如诸葛丞相的木牛流马。就冲你的无知,你不必再发言了。你有必要去恶补一下科学知识,不要总是钻进故纸堆中难以自拔哦
[广告]
真诚支持说岳,携手共创辉煌
布衣仙人掌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8
编号
280081
注册
2008-5-31
#11
发表于 2011-4-13 10:1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67 暂时发言马甲 的帖子
小子,救人救到底。我索性再给你讲透澈一点,科学的东西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根本就是违反科学原理的东西,你怎么可能用“不可知论”来作为它“客观真实”的证据呢。
地动仪不仅复制出来了,而且有大有小,都已经验证了它的科学性,为什么能复制?因为它是科学的,当然可以复制。
木牛流马也有很多人复制,也造出不少形似的东西,但事实证明,都是些笨重低效,毫无实用价值的玩具,为什么木牛流马无发复制?因为它是违法科学原理的东西,反科学的东西只能是无用低效的。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布衣仙人掌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8
编号
280081
注册
2008-5-31
#12
发表于 2011-4-13 11:0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70 暂时发言马甲 的帖子
地动仪是张衡的,可不是那个耍嘴皮子的张仪。
你连地动仪已经得到科学复制的事实都要瞪眼否认,可见你已经陷入某种偏执状态了,告诉你,无知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加偏执。
[广告]
《精忠报国岳飞传完整版》火热发布
布衣仙人掌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88
编号
280081
注册
2008-5-31
#13
发表于 2011-4-13 13:5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74 伤云 的帖子
谁说博物馆里那个了?那个是仿制的,我说的是复原的。唉,这点可怜的求学精神喔。
2005年3月30日,冯锐带着重新计算的结果,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了自动化所的实验室。把重新调整后的震波拿了出来。
冯锐:算出的很多参数他还不能直接用,因为还是算,我们再拿实际地震,把真实的地震和它结合起来,再送到震动台,它既有真实地震那样丰富的震动信息,又有相当于陇西地震产生的效果。
最后的试验正式开始,这次试验是关系到科学复原成败的关键。冯锐紧张万分的盯着振动台每一次频率的变化。
唐山地震,云南地震,越南地震,河北地震。
地动仪实验,连续7天168小时的强干扰试验,没有一次误触发。
2005年,冯锐复原模型,得到了考古界,科技界的一致认可。
冯锐:张衡地动仪,它是真实的,是起过作用的,是科学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自豪,民族自豪感。
地震来自地底深处,神秘而恐怖的自然现象。千万年来在他的面前,人类是绝望的弱者。随着134年陇西地震,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利用仪器,强烈的感受到来自地壳深处的震颤。在这伟大的时刻,人类智慧的巨臂似乎已经扼住了自然的咽喉。然而龙珠震落的铿然之声,没能在华夏大地上引发“科学的变革”,而是淹没在一场政治的风潮中。
1873年转瞬即逝,中国人冯锐穿越历史迷雾,跨越学科的壁垒,科学复原了地动仪。与其说是对“张衡地动仪”这一古代神器的追索,不如说是对人类科学精神的回归。
[广告]
安装Alexa工具条,提高轩辕排名,支持轩辕发展!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轩辕史话
> 炎黄春秋
> 我思我在
> 法律探讨
> 三国史话
春秋文艺
> 古典小说
> 诗词歌赋
> 现代文艺
> 韦编三绝
> 对联雅座
> 滴翠亭
> 藏经阁
> 双七钟社
> 笑书神侠
> 辕门射虎
> 虎帐点兵
游戏人生
> 同人战棋手游
> 三国戏英杰传
> 三国鼎立
> 轩辕公会
> 三国志12
> 英雄史诗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步步为营
> 游行天下
> 游戏贴图
轩辕工作室
> 兴唐传·瓦岗山异闻录
> 豪华曹操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
> 《精忠报国岳飞传》制作组
> 大一统演义
> 曹操传MOD作品交流
> 东吴霸王传
> 封神英杰传
> 杨家将
> 吕布传
> 三国无双战略版
> 北宋志·赵匡胤传
> 战旗春秋
> 曹操传MOD制作交流
> 金庸群侠传MOD交流
> 风华录
> 设计与修改
怡情岁月
> 影音经典
> 动漫先锋
> 绘画摄影
> 情感轩辕
> 衣食住行
> 体坛动力
> 谈股论金
参政议政
> 迎宾阁
> 鸿胪寺
> 登闻鼓
> 监造府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4 02:2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12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