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亡隋之因:杨广难辞其咎
性别:未知-离线 诸葛周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67
编号 279144
注册 2008-5-23


发表于 2016-4-12 17:4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亡隋之因:杨广难辞其咎

杨广虽然被妖魔化,但是对大隋的灭亡还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历史上隋炀帝杨广三征高句丽,间接导致的隋王朝的灭亡。先前隋炀帝杨广打突厥、打吐谷浑,都打得很漂亮,但打一个小国高句丽却连连失败。打强大的突厥、吐谷浑都没有用倾国之兵,一个人口数百万,兵力十余万的高句丽,用得着动用军队一百二十万,几乎就是倾国之兵,还有无数的后勤民夫,这需要多少粮食与财力?

一征高句丽,山东已经有人造反,或许这时可以说,是杨广没有把这些小人物造反放在心上。
可二征高句丽,杨玄感造反,跟着他造反的重臣高官不计其数,甚至皇族也参与了,整个统治阶层的基础开始动摇,全国造反之火越演越烈,突厥数十万大军屯于边境,虎视眈眈,隋朝面临非常严重的内忧外困。
可就在这种内忧外患的严重局势下,杨广居然还要三征高句丽,为一个根本谈不上隋王朝核心利益的东北小国,不惜一切代价去打,何必呢?
之后,杨广在国内形势大坏的情况下,他居然还惦记着江南,跑去江都,不留在两京(长安、洛阳)任何一处坐镇,为平叛将士打气作后勤力量,难怪后世说他开运河是为了寻欢作乐、游山玩水。江南确实风景好,纸醉金迷,还记得赵构的南宋被说成是”直把杭州作汴州“吗?赵构那是因为中原沦陷了,才跑到江南。杨广最后一次下江南之前,长安、洛阳并未沦陷。王世充守洛阳,遭遇当时被誉为最强大的农民起义军——瓦岗军强攻猛打之下,依旧坚守着。假如杨广亲自守洛阳,会是什么情况?说不定还会引来一些勤王之师来救。杨广被围雁门关,李世民不也是前去救驾吗?有强势的杨广在,就可以团结一些隋朝将官同心协力镇压叛乱。上次杨玄感已经围攻洛阳,杨广还不吸取教训?真的不明白他在这么危急的时候还要跑去江都干什么?如果觉得洛阳比较危险,战况正酣,大可回到旧都长安,拥关河之险,坐观中原战局,待机而动,也未尝不可。守护洛阳的王世充当时还是隋朝的将官,假若有杨广在侧,何尝敢反?李渊也未曾举兵,只要杨广不远离中原,他也未必敢举兵。瓦岗军也不过刚刚有了点势头,结果杨广一走,张须陀一败,中原就再也回不去了,原来隋朝的一些将官失去了信心,更是接二连三地反了,包括跟着杨广身边的宇文化及、司马德戡等人。
三征高句丽只是诱因,但是当出现问题能不能解决是一回事,愿不愿意解决是另一回事。而我们看到的是,杨广遭遇大问题,却选择逃避,最后自暴自弃,说什么”好头颅,谁来砍“,留在扬州等死,结果被宇文化及利用,逼反了骁果卫,把一支精锐变成杀死自己的利器。
因此,杨广不固基业,弃走两京,远离中原而去江南,还打算在丹阳建都,无疑在自挖坟墓,这才是亡国之本。最终,洛阳便宜了王世充,长安成了李渊的囊中物。
至于什么挖运河导致亡国,这个我绝不赞成。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诸葛周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67
编号 279144
注册 2008-5-23


发表于 2016-4-12 19:1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复 #2 小陆伯言 的帖子

杨坚总体上还是个明君,如果硬要说他有错的话,只能说他选错了接班人。想不到这个接班人竟然临危畏惧,选择避世消极,自取灭亡。不过,杨广又确实是杨坚五个儿子中最优秀的一个,至少看起来是这样,总不能认为喜好玩乐没有心机的杨勇最好吧。换了别人选接班人,估计还是会选杨广。很矛盾!杨坚其余四个儿子跟李建成比还是差了一大截。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诸葛周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67
编号 279144
注册 2008-5-23


发表于 2019-7-20 12:4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喋血中原 于 2019-7-16 10:46 发表
杨广感觉还是控场能力不行。
汉武帝倾尽国力灭匈奴,因为频繁战争,后期导致国库大减,人民疲惫,武帝都下罪己诏的地步了,最终汉朝还是延续下去。
朱棣的工程繁重远胜杨广,还安排郑和频繁下西洋和远征蒙古, ...

倾尽国力打赢一场仗和打输一场仗是两码事。汉武帝是打赢了,大家就没意见。刘备倾尽国力输了夷陵之战,蜀汉几乎有亡国之患,西南几个郡守勾结孟获,即刻跳出来反他。
杨广一征高丽落得过惨败,王薄、孙安祖等就跳出来反他。二征高丽比第一次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差点成功,谁知后院起火,杨玄感又跳起来反他,为了摆平国内的杨玄感,将到手的胜利又付诸东流了。三征高丽,高丽这次是直接投降,只是表面臣服,让杨广换回面子,实则等隋军一走,又没那么回事了,并没有从根本上征服高丽。浪费许多人力物力,最终其实没有征服高丽。却造成大量钱财和人民、兵力耗损,国民都不事生产,加上杨广在处置参与杨玄感动乱的叛民、叛兵不当,通通诛杀,激起更多的流民造反,各处占山为王,国内就乱成一团糟。另外,这些造反者中,像李密、窦建德几个杰出的人物,最终成了气候,没有给大隋中兴的机会。几个平叛大将靴世雄、张须陀先后败亡,再没有优秀的将领出来扭转局面。不同太平天国,因为自身内讧分裂,给了满清机会,加上平叛的曾国藩、左宗棠给力。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3 17:45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884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