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理论一文就已经提到,我的态度是事前接受,事后解释,解释是放在得出结论之后才做的事。
1、哦,原来是先有结论,明白了。
那自然是:兄要典韦劣势便劣势、要典韦优势便优势,刚好回合数又未知,可以任意解释。只是兄有没有想过:这样刻意解释出的结论有说服力吗?
曹洪的战例确实是最差的,但这里不比曹洪,曹洪要比的也是李典。
2、我想听听兄关于:何曼、何仪、何仪副元帅、黄劭等人的武力定位。不会是武力相当吧?
如果没有模糊因素的话,赵云与许褚的差距就可大了。
3、我想听听兄认为这个模糊因素对武力的影响有多大?
只要兄将模糊因素对武力的影响阐述清楚了,别人自然看得懂结论。
曹军既然冲阵,说明许褚和张辽两对武将至少没占上风。
4、没有人说许褚占上风,说的只是战平。在兄没有将高览武力定位清晰的情形下,许褚一段时间战平高览,怎么能说是劣势?
在我看来,如果是张飞同等情况下遇到许褚,一定不会不敢恋战。
5、兄的主观认定也拿来做依据,难怪许褚又多了一个劣势战例。
兄能否在举证时,多谈点原文,少谈点个人想象。
断后掩护的三人未受伤,却导致其他人受伤,更该死了,还要你们三个断后干什么?直接跑吧。说明三人的目的根本就未实现,断后成功的例子就不列举了。
6、张飞并非一个人来的。兄看看书便会发现:许褚骑无鞍马来战张飞。张辽、徐晃二将,纵马也来夹攻。两边军马混战做一团。究竟是混战的容易受伤,还是明确的3打1的容易受伤,这很好推测。
在我看来,酒醉者并非就一定要被刺中肩膀。
7、兄又自行设定所谓的平均期望值了,兄要是设定为:酒醉者应该被刺死,那么许褚便表现优秀了,当然兄没有这样设定,于是许褚便又多了一个劣势战例。
再提醒兄一句:依据是不能靠个人主观规定、主观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