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伤云 于 2011-1-9 13:22 发表
回甲兄:
1、既然有战例的赵云很难或者无法进行比较,那么完全没有战例的黄忠又怎么去讨论呢?总不能是因为没有战例所以有了自由发挥的空间了吧。而且整部《三国演义》,提及年老体衰对武力的负面影响,似乎只有关平担心关羽年老一处,其他武将年龄跨度在数十年的也不少,却不见有任何提及。
2、附加武力这个提法,如果将暗器、弓箭、宝刀宝剑等非常规兵器,或者无尾驹呼雷豹一类异兽列入的话,个人是很赞同的。但杀手绝招也要被排除的话,就未免有些牵强了。更何况是在《三国演义》里多次出现的大刀类普及型绝招拖刀计。
3、这属于小说情节解读的差异了。为一个作者力捧的主角人物花费大量笔墨敷衍出如此精彩的一段,调动了三个龙套和一个重要角色,其结果竟然不是为了给主角增加一些正面的肯定,这是我无法理解的。甲兄不知道从此处看到了什么?在我看来,此段用宋魏、徐晃极写颜良武艺之高强,然后通过关羽出其不意的袭斩颜良来制造一个巨大的情节波折,极大突出了关羽的与众不同,让这一段既出乎读者意料之外,细品又在情理之中,实在是很高妙的写法。
PS:再说回不同时代人对《三国演义》的解读差异。明清两朝读三国演义,无不感刘备之仁,念关羽之忠,奇孔明之智,恶曹操之奸。可到了民国,就有鲁迅先生开始批评刘备忠厚似伪。到了现代更有不少读者竟然以为曹操才是《三国演义》突出的英雄人物,罗贯中精心构造的种种奸诈之行反而被认为是足智多谋不拘小节。就连“枭雄”这个略带贬义的称呼,也已经被理解成偏向褒义。还是那句话,人心变了,视角也变了。
回伤云兄:
1、《三国演义》中可以通过一些人物对老年武将的态度、言语看出“年老武力下降”的规律。所以,年老这个因素不可忽略,如何处理,可以再讨论。
2、我给出的武力结论是:常规武力+附加武力。
例如:关羽常规武力99+附加武力拖刀计、会射、防拖刀;张飞常规武力99+附加武力大喝、会射;马超常规武力99+附加武力铜锤、善射、防乱箭;赵云常规武力99+附加武力神射、防乱箭……
可以将附加武力都看做绝技。
3、当然有地方给关羽增加一些正面的肯定了。例如:在曹营众将栗然的情况下,程昱说可敌颜良的非关公不可、曹操担心恐其立了功便去,关羽的武力就已经被肯定了;关羽孤身一人敢直接冲入颜良万军之中,这更是对关羽的肯定。
至于颜良,虽然有“方欲问之”和“马快”解释了其被斩的原因(不是因为武力),但是颜良在战场上如此表现,还是暴露出了明显的思维缺陷(太不小心了)。
“马快”同时也是对赤兔在突袭中的重要作用的肯定。……
我觉得原文写的很清楚,这些都显而易见。当然我一般只关注其中的武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