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武评目标与严密性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2-5 15:1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83楼:
1、甲兄,我的说法可是有实例支持的,在张飞、黄忠分别与张合交锋时,刘备都“恐有失”而派武将增援,诸葛亮可是信心十足的。
=====================================
那个恐有失不是我们讨论的观战者的恐有失。

2、甲兄,我在推数值的时候,可不是完全未知,武将分档及排名都已经确定了,比如推赵云的时候,关羽是多少,赵云就是多少,因为之前已经有了赵云=关羽的结论。
=====================================
兄就结合自己已知的分档和排名推个张飞的武力值,好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2-5 15:1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南帝孟获 于 2009-12-5 14:51 发表

我的依据也是毛本,张郃的100合是我记忆有误,但是张飞的这个三五十合平张郃可以通过马超对张郃的战例来缩小误差,吕布许褚的20回合的误差想要缩小则困难的多。
我于武评就是一无名之辈,记不清楚的地方烦请 ...

1、兄过于自谦了,兄的大作至今还在新三论坛。

2、我一讨论到罗本就经常记忆有误,与兄一样。

3、在我的武评中,不分胜负与武力相当是两个概念。

[ 本帖最后由 甲乙丙jyb 于 2009-12-5 15:19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2-5 15:3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9-12-5 15:22 发表

1、甲兄只要承认面对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就行了。
2、那个仅有初稿,还不成熟,事实上就是自己都认为有矛盾而找不到破解办法。

我想进步;通常批评我的人都是能够帮助我进步的人。

我这篇主贴实际上是在回答一些武评中最基础性的一些问题,以提高武评讨论的层次,发到“友盟”,无人理睬,与轩辕诸兄的讨论我非常乐意。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2-6 09:3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nalanqx 于 2009-12-5 15:57 发表
然而这些事实确实没有发生也不会发生,那么您的理论就可以作为一套科学严密的体系作为认定了~~

我的主贴看来兄没有仔细看。

我的一些判断完全是主观认定,肯定不够严密;我追求的是一种相对的严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2-7 10:2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108楼:
1、好吧,我知道整个大象(兄就不要找人带我去摸大象全身了),但是我非要用大象的某个部位来默认为大象的全部,感谢兄的比喻。像我这样的思路居然让兄批驳了如此长的时间,要么是兄还真有耐心,要么就是兄的比喻根本就不确切。

2、我本想说100步笑50步的,但又觉得有些惶恐,毕竟别人的思路尚未完全成熟的推出,我又怎能提前下结论,何况我下的结论大家也未必认可。

3、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批驳,我的武评思路的缺陷大家应该已经都看的很清楚,如果有相对更严密的、能够成熟推出的思路,不用别人反驳,我都会自动修正、纠正。否则,老是那一套的批来批去,我已经被批的麻木了,无动于衷了。呵呵。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2-7 10:2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将军高览 于 2009-12-7 09:35 发表

寡人也经常批评甲兄,是不是寡人也是帮助甲兄进步的人啊?

那要看批评的质量,批的我不得不重新发主贴来回应的,都是对我帮助大的,其余也有帮助,帮助小一点,呵呵。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2-7 10:3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ylh2004 于 2009-12-6 20:29 发表
建议楼主改题目为三国武评目标与严密性,
因为武评并非三国一家独占。

可以用于其他武评的武评系统,只怕用不上,因为未见过其他武评有完整的武评系统。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2-7 13:4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emony007 于 2009-12-7 11:57 发表
我的排名和高将军相去不远,除了关张赵吕马并列第一外,颜良可以排第二,是孤零零的一个第二,然后才轮到双文、典韦、许褚、黄忠、庞德!
其实颜良有可能在某些时刻表现出来的武力比我所说的那5个第一还高,但是吃了两点亏一是有战场应变能力不够强,战斗素质不全面,二是战例太少!

颜良只吃了一处吃亏,吃亏在兄的标准制定。
(1)将单挑前的场面应变能力,考虑进单挑中的武力;
(2)将战例多少也作为判断武力强弱的标准。假如A只有一个战例50合击败吕布,请问A在兄的排名中能否排第一?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2-7 15:2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dddzz 于 2009-12-7 14:32 发表
1、呵呵,甲兄的话总是比较极端。
时间与耐心或确切之间有什么关系?真正值得拿来讨论的问题,基本上都拥有着永恒的新鲜度,唯物论与唯心论、地心说与日心说、光的波粒二相性……还有那些国际辩论赛上的高质量辩题,如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知易行难与知难行易……等等,随便哪个甚至足以支持千年以上的论战,我们这才讨论了多久啊。或者甲兄认为这个问题根本不值得讨论,因为甲兄肯定正确?

如果甲兄真的对“时间”疑惑,那我也不妨大方回答:一是感兴趣;二是也正好有时间。

2、既然甲兄表示麻木了,兴趣不大了,那我就收个尾,再问甲兄些其他问题。
以甲兄看来,现有的武评界,除了甲兄自己的武评系统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有可能实现甲兄所谓的“武评终极目标”的武评系统?
如果有,他们实现终极目标的可能性与甲兄武评系统实现终极目标的可能性相比,哪个更大?抑或一样大?

1、我的意思是兄的比喻是不确切的。我的主观认定,倘若有作者来支持,尚有可能是正确的;而大象的局部默认为整体,这个是违背事实的,明显错误的观点,还用得着其他人来反驳。

2、我不愿评价自己的武评系统,这个还是让别人来评价吧,我会尽快将我的修订版发布;
其他武评系统,个人只见过:煮酒大师、京华过客前辈、陆逊fox兄、吕布姜维兄、乌雀南飞兄,还有一些不够完整的例如马岱兄、南帝孟获兄,不排除有遗漏。
就实现终结目标而言,不仅上述提到的诸兄,所有武评爱好者应该都没有问题,但是我主贴中说过,在完成了同样的武评目标基础上,可以比较过程与方法的严密性。兄将来必定是出色的评委。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2-7 16:3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dddzz 于 2009-12-7 15:46 发表

1、甲兄不是自己也说“永远不会有人知道作者的真实意图”吗?怎么又把“作者意图”这个尚方宝剑拿出来了?

2、看出弦外之音了,甲兄为人坦荡,我就说出来了:在完成了同样武评目标的基础上,其过程与方法的 ...

1、正因为作者意图的不可知,所以我的主观认定有可能是正确的;但是兄现在拿着一个明显不正确的主观认定来比喻我的尚有可能正确的主观认定,显然是不恰当的;

2、说不定明天我就能见到明显比我的武评系统更完善的武评系统;说不定已经出现了,只是我没有看到;说不定有人正在为了更高层次的武评目标(例如将武力值精确到小数)而努力……一切以发布为准吧,呵呵,我的修订版还没有发布,还是先不要说太多了。

3、等我发布后,希望兄有时间将我的武评系统与其他武评系统加以对比,无论结果如何我都相信:只要能得到兄的评价,本身就是一种荣誉。

[ 本帖最后由 甲乙丙jyb 于 2009-12-7 16:34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2-7 19:1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dddzz 于 2009-12-7 17:52 发表
1、呵呵,甲兄也开始“一切皆有可能”了啊。也就是说甲兄承认,在这条设定上的目标与严密性方面,同#1中兄所举的甲(追求的武评目标是“无”)是一个级别的咯?

2、甲兄明鉴,我们正在讨论的这条武评设定,可 ...

1、对于主观认定本身,我无法证明它是正确的,所以不够严密;但是别人也无法证明它是错误的,所以可以使用。重要的便是认可度,如果只有很少的人认可,我的主观认定必然会在一定时间后自动消失或被人遗忘,所以,我要尽量争取多一些的认可度。

2、还有一些与这相类似的不够严密的主观认定,一般都是用于判断强弱的,例如:
对于一段时间单挑后更有信心的一方,通常我默认稍强;
对于未交代原因的被助战一方,通常默认稍弱;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2-7 21:2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南帝孟获 于 2009-12-7 20:16 发表

这就是分歧争端的来源,如果LZ一直坚持这个态度,而不愿意从别人的阐述中吸纳一些独到见解,只愿我行我素的话。我不禁怀疑,LZ是为了辩论而武评,还是为了武评而武评。

呵呵,并非人人都能够体会我为什么要作出这些这种不够严密的主观认定,可能马岱兄、吕布姜维兄能够体会,可能煮酒大师更是体会到这一点而放弃了二维武力的结论研究。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2-9 11:2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dddzz 于 2009-12-8 09:30 发表
1、按甲兄前后所说的来看,在本帖#1的分类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甲兄自归的丙类,所采用的方法与甲兄所列的甲类如出一辙,严密性也相当,总的来说根本没有分别;而反过来说乙类甚至甲类也都能达成终极目标……从甲兄分类的依据看,分成不同类型的理由并不存在,由此看来所谓的甲类、乙类、丙类自然也就是伪类别了。

2、在甲兄的武评系统中,甲兄后面所说的这些设定都是在我们所讨论的这一条成立的基础上才有存在的意义。
甲兄的武评系统就像一个倒立的金字塔,最下方的塔尖就座落在我们所讨论的这条武评设定上。如果这个小小的基座稳如泰山,那甲兄的武评系统便是奇迹般蔚为壮观的存在;可一旦这条设定有争议甚至不成立,甲兄的武评系统自然也就成了镜花水月般的空中楼阁了。

1、我说都能,那是因为有人不用武评系统也能完成终极目标;有人写了武评系统,却违背自己的武评系统完成终极目标;……
所以,对于严格遵循自己的武评系统完成终极目标的与上述的区别,必然就在于过程与方法的严密性。

2、一部分武将武力值的确定可以达到一种较严密的程度;这一点我的武评系统同样可以,就算我放弃了这些不够严密的主观认定,不是一样还有“武评公理”;
一部分武将武力值的确定很难达到那种较严密的程度,我就增加了一些不够严密的主观认定较不严密的完成了,但在我看来这个较不严密在没有出现更严密的方法之前就是相对而言最严密的。

3、兄要么给出更严密的方法,要么在自己较小的武评目标下,嘲笑我的武评目标制定的过高、过大,在明知不能达到某种严密程度的情况下,偏偏还要较不严密的完成。

4、吕布姜维兄确定了500个武将的武力值(原来是级数,现在也改为了分数),原来我也不能理解,其中的大部分武将的武力值的确定根本不可能严密的起来。
现在,我明白了,我们追求的是一种相对的严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2-9 11:4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9-12-8 10:34 发表
我以为主观认定的基础是演义中战例不够丰富,有些武将战例太少,难以定位;或部分地方作者交待不够清晰,读者在理解方面出现了比较大的分歧,始终无法达成共识。

所以掌握主观认定要把握几条原则。

1、尽 ...

1、兄说的很有道理。兄说的其实是关于某个模糊细节的主观认定;例如:温酒=10余合还是10合;

2、而我现在的主观认定确立的是“武评标准”,所以当然要慎重。
我并非只考虑了一处“恐有失”便提出了这样的主观认定,然后强行推广至全部战例,相反,我是收集了与“恐有失”相关的全部战例,然后仔细分析能否采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处理,当这个标准提出的时候,所有可能因此而产生的问题,我基本都考虑到、都有了相应的解释,这正是根据这样的标准得出的结论并不离谱的原因。

3、兄提到李严,黄忠强于李严的判断,只能根据黄忠战后的信心。太史慈战程普呢?所以,我考虑了所有战后有信心的战例,又提出:
公正单挑被中断后打出信心的一方通常较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2-9 13:4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dddzz 于 2009-12-9 12:56 发表
1、2、
甲兄在1、2中说到了过程与方法的严密性以及相对而言最严密。甲兄的意思是不是:三国演义武评,只有甲兄的系统才能达到过程与方法的相对最严密?
不知道这个意思上我理解错了没有?

3、
为什么我要给出更严密的方法后才能参与讨论?讨论过程中我曾经提出自己的方法,甲兄有没有看过?
将我归入较小武评目标类别的依据是什么?讨论一下武评设定成立与否,就是嘲笑的武评目标制定的过高、过大?

4、
甲兄的全文正在陆续发布中,前面有很多定义性与分析性的文字,写的很好;但是我前面也说了,在甲兄目前的系统中,最关键最根本的一条设定是有争议的,讨论了很久,说来说去也就是有可能成立而已。

如果甲兄的全部武评系统的唯一基础,仅仅是一个“一切皆有可能”,难道还不容读者质疑一下,讨论一下吗?

而且在我们的讨论过程中,有一位网友提出了一个解决的办法,在我看来这几乎是完美的解决了甲兄武评系统座落在有争议的基石上的问题。就好比是将甲兄的倒金字塔从并不稳固的基石上转移到了另一块稳如泰山的磐石上。这样即便我们正在讨论的“恐有失”还不能达成一致,都不会妨碍甲兄武评系统稳定性的一丝一毫。可是甲兄根本没有将这样的方法放在眼里,三言两语后就视而不见了。

看到了甲兄前前后后的态度,我开始诧异,仅仅是“永远不会有人知道作者的真实意图”或“一切皆有可能”这样的无敌法宝,就足以让甲兄产生这样的自信吗?还是另有缘故?比如甲兄其实并没有对武评掺注太多的心血,所以也就不用太在乎什么……如果这样,才更需要有人与甲兄讨论,如果甲兄最终建立起了相对最严密的武评系统,文后长长的感谢名单中即便没有在下也无所谓的

能够写出让笑笑兄喜欢的回帖,我自己也很高兴。
1、我的过程与方法能否达到相对而言最严密,那需要通过比较才能确定,比较就必需要有另外一个武评系统才好比较。
即结论的格式应该是:相对于某个完成了同样武评目标的武评系统而言,我的武评系统是较不严密的(或较严密的)。
不知道兄现在是否能够理解什么是“相对而言最严密”。

2、相对而言最严密是我的追求,有没有达到不知道,我说了也不算数,那需要通过与更多武评系统的对比,综合更多人的结论(笑笑兄的结论我很看重,呵呵),才能得出一个较有说服力的结论。

3、兄不需要给出更严密的方法,只要有人给出过更严密的方法完成了同样的武评目标,兄即可通过相对于这个更严密的方法来批驳我的方法相对而言不严密。因为我已经说过了,这个不严密我是知道的,但是以我的水平看来,必须这样,只有这样才能让我相对而言最严密的完成武评目标(除非看到其他的相对而言更严密的方法,其余皆改变不了我的想法)。

4、其余还是等我的武评文章贴出到一定程度之后再来讨论吧。

[ 本帖最后由 甲乙丙jyb 于 2009-12-9 13:49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2-9 15:3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dddzz 于 2009-12-9 14:36 发表
1、能看到的现有武评系统也有不少啊,想必甲兄也看过不少了。从甲兄的话语中不难看出甲兄的意思:相对于这些所能看到的现有武评系统而言,甲兄的武评系统是较严密的(没发布的那些可能更严密的不在比较之列)。这就是甲兄的相对而言最严密了吧。

2、武评说到底是带有一定逻辑性的文学艺术,真的系统性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与境界,是不可能相互比较的。你能够比较李白与杜甫的诗谁写的更好吗?同样,决定一个武评系统是否合理或严密的关键时刻,往往是在该系统诞生的初期;真的等到甲兄完成了自己的武评系统,像在下这样武评目标较小的武评一般爱好者,自然只有仰视的份,哪里还会有像现在这样讨论的底气。

3、到饭店去吃饭,厨师的炒鸡蛋烧的好不好,是不是一定要顾客下厨房亲手炒一个鸡蛋,或者赶是到外面其他饭店里买一份更好的炒鸡蛋来往桌子上一放,才可以点评这份炒鸡蛋的色香味,酸甜苦辣咸、嫩老……等等呢?

4、甲兄所说的武评文章贴出到一定程度,只是这个倒金字塔本身的建设;不瞒甲兄,看过甲兄之前发布的文章后,对甲兄这个倒金字塔本身的牢固程度在下也是很有信心;只是这个倒金字塔所在的地基问题不解决,甲兄的武评文章无论贴出到什么样的程度,我的疑惑都是一样的。..

武评目标小可以更严密,兄现在就站在一个比我目前的严密性更严密的层次来批驳我的不够严密。兄批驳的很对,我确实也可以更严密,但是那样我就觉得难以完成我的武评目标。兄是教我:有何更严密的方法能够完成我的武评目标?还是劝我:放弃那个过大、过高的武评目标,以提升严密性?

既不放弃武评目标,又要更严密,以我的水平和能力目前做不到。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2-9 15:3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liduxing 于 2009-12-9 14:07 发表
武评是什么?
就是非要用不严密的材料  验证出严密的逻辑
这里我只能祝福LZ了

不需要很严密,只要相对而言更严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2-9 18:0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dddzz 于 2009-12-9 15:54 发表
甲兄差矣,甲兄在顶楼关于武评目标与严密性的分类在下也是不赞同的。
即使按甲兄的说法,借用甲兄的概念,武评目标与严密性也并不矛盾;不是只有武评目标小才可以更严密的;也不是武评目标大就可以相对不严密……兄的这套分类法,无非是用“追求更严密”的方法将在下归入“武评目标小”的层次中罢了。武评层次低的,自然达不成武评终极目标了。一个摔倒在跑到上的选手,自然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其他选手向终点冲去了。

在下已经说了,借用甲兄的概念,在下看来武评目标与严密性也并不矛盾。提升严密性,并不需要所谓的放弃过大、过高的武评目标。

具体到恐有失即一方下风这个我们一直讨论的问题:甲兄为什么这么看重这条设定?在具体使用中甲兄最想在哪里用这条设定?在讨论中在下提出的关于恐有失的处理方法以及隐含的合理性与严密性的分析为什么入不了甲兄的眼?为什么在下认为某网友的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

1、如果我们定一个武评目标:确定诸葛亮的武力值。
我随便打个分数:58,我的目标完成了。
兄如果指责我不严密,那么请问兄如何更严密的完成这个目标?还是干脆放弃这个目标?

我没有将兄划入武评目标小的行列,因为兄不仅有可能完成这个目标,而且方法可能比我更严密;当然兄也有可能放弃这个,进入武评目标小的行列,这完全取决于兄。

2、对于恐有失、助战、战后有信心等我一样看重,因为这些能够帮助我完成武评目标。

3、兄的提议,我没有采纳,仍然忽视了双方观战者的差异(如果兄指的是要优先考虑观战者的话),因为我觉得不考虑不够严密,考虑了同样不够严密,还不如不考虑来的简单。
魏军对唯一能敌关羽的武将(庞德)的关心程度难道一定就比关平对关羽的关心程度低,兄大概也只能主观认定为通常;要是再考虑到魏军会不会看错了,好了庞德说不定强于关羽都有可能。

武评不能一味的提出其他可能性,考虑的可能性太多,我们将难以作出肯定的结论,如果非要强行作出一个结论,那还是主观认定;武评只能是从众多可能性中主观认定一种相对而言最可能的可能性以得出肯定的结论,虽然明知这样做不够严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2-10 11:1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回笑笑兄:
1、难道没有感觉到过武评界一个比较公认的说法吗?武评分析时对待演义中不同的人物,严密性的要求是不同的。
==========================================
晕倒,我最近才想通的,才敢制定了一个这么大的武评目标。
诸葛亮的例子,我主贴中已经提过了,并非回帖中才有,可能兄没有注意。

2、在给诸葛亮确定武力时,打分的方法显然不严密,但是只能这样;
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给赵云评定武力,但是我们可以有更严密的方法,所以,给赵云打分的方法由于相对而言不够严密而被舍弃;
如果要求严密性都达到赵云的那种方法,显然,只有放弃对诸葛亮的武力确定。

感谢兄的理解。

3、我确定武力的方法分为了几类,
第一类是通过完全有效战例“失败程度+回合数”确定,这是最严密的一块;
第二类仍然是通过“失败程度+回合数“确定,但是要么其中的失败程度是不够严密的主观认定;要么回合数是不够严密的主观认定;相对第一类是不够严密的。
第三类、……
(还是等我的武评文章发布了再来讨论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2-10 16:0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颖颖 于 2009-12-10 13:17 发表
那个公式的 input 是武力,output 是赔率或概率(反正赔率=1/概率,两者知一即可)。

1、看见这个终于有点明白了,许多年前,将攻击力、防御力输入煮酒大师的公式(虽然未公布,但本人研究过类似公式),就可以得到战胜所需的回合数范围。

天宫公主兄何不将output改为回合数,这样可以更直观的检验input的准确性。

2、不同的一套武力数据,加上一些不同的战例认定,完全有可能得出一样准确的结果,所以这个公式并不能消除武评的分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2-10 18:3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天宫公主 于 2009-12-10 17:43 发表
) 目前我只能说,从技术角度来说,回合数没有赔率/胜率容易计算。
ii) 我想做的并不是给武将排序定下结论(因为三国武将里面,我一个粉丝都没有),而是提供一个更直观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计算方法。这样,以后谁再争论这个无效,那个无效的时候,这台机器可以马上告诉你,你这样做对总排名的影响会如何。
iii) 很感兴趣你说的那个煮酒大师公式,是个软件么?该公式有什么根据么?

1、我不是笔误,我很惊奇,难道真的有MM对武评感兴趣?版主能帮我确定一下吗?

2、如果公主不能转化为回合数,我问一个问题:输入一组武力值,吕布对关张10%的胜率和5%的胜率哪个更准确?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输入的是武力,输出的是胜率,就算我改变某个战例的认定,那么只会看到输出的胜率出现了变化(究竟是变的更准确还是更不准确,等待公主回答问题2),输入的武力总排名又怎么会变化。

4、在公正的单挑中,关张联手对吕布的胜率应该是100%,只是需要多少回合数的问题。除非出意外,否则吕布不可能胜。

5、煮酒大师的公式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计算公式,不是软件,只是并未公开,只是公布了一些结果,例如:攻击力190对防御力170,公式计算后需要30合可胜(数据是胡乱列举,记不清楚了)。以公主的才智必然能够猜到是一类什么样的公式。公式没有根据,煮酒大师当年只是追求计算结果的合理(与原文回合数吻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2-10 20:0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颖颖 于 2009-12-10 19:13 发表
2. 举个例子,下面对同样的战例,有两组武力表:
A - 100, B - 99。。。送进公式发现,A 杀 B 的率为 1%。结果 A 果然杀了 B (正规单挑),那么这局单挑给这组武力带来的“惩罚”就是 -log(0.01) = 4.60.
A - 100, B - 30。。。送进公式发现,A 杀 B 的概率为 99%。结果 A 果然杀了 B (正规单挑),那么这局单挑给这组武力带来的“惩罚”就是 -log(0.99) = 0.01
对比一下,由于上组数据受到的惩罚比下组要大,所以说 B 武力为 30 比 99 更为合理。

将数据换的普通一些,而不是对比的这么极端。
(1)A - 100, B - 80。。。
(2)A - 100, B - 70。。。

如果给第1组的A“100合”的机会,只给第2组的A“1合”的机会,现在再来谈:
哪一组A杀B的几率更大?
如果A果然杀了B,80和70哪个更准确?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2-10 20:2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南帝孟获 于 2009-12-10 20:12 发表

代入公主给的公式自己计算一下不就可以了么

我看不懂公式,兄愿意的话也可以帮我试试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2-10 20:3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颖颖 于 2009-12-10 20:25 发表
具体带回合数的计算目前还搞不了,不过我认为单纯按数据,1合的机会大。因为所有1合结束的单挑中,几乎全都是被杀的。反之,超过十合以上的,被杀的就不多了,超过51 合的,貌似就没有了。这你怪不着我没有 c ...

那就换一下:书中华雄不三合斩杀俞涉。
第一组:华雄88-俞涉70;给华雄3合的机会;
第二组:华雄88-俞涉60;只给华雄1合的机会;
哪一组的华雄斩杀俞涉的几率较大?
哪一组的俞涉武力值更准确?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2-11 10:4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河北颜良 于 2009-12-11 10:38 发表
仅仅败了一个徐晃,曹操就忙着去请关羽,不太合逻辑

不是“败”字这样简单,应该强调是“20合败”,然后再来看许褚等曹营诸将不用再上是否合乎逻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2-11 11:2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河北颜良 于 2009-12-11 11:16 发表


震慑力也太大了点,对阵马超、吕布都没恐惧到这个地步。

那么嘉靖本的“诸将栗然”后,为何又有“连日诸将败者及多”;不会是某一天已经吓得“栗然”,到了明日却又主动要求出战吧。

[ 本帖最后由 甲乙丙jyb 于 2009-12-11 11:30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2-11 12:2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我知道自然有人可以将嘉靖本的貌视违反正常逻辑的细节解释的合理;正如同样有人可以将毛本中的一些貌视违反正常逻辑的细节解释的合理一样。呵呵。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甲乙丙jyb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后将军
功绩 24
帖子 1409
编号 277862
注册 2008-5-9


发表于 2009-12-11 15:3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南帝孟获 于 2009-12-11 14:38 发表

由此引发了武评的N多分歧.....
关羽黄忠对刀不分胜负,那么比箭呢?那么比箭的结果是否也要结算在武力当中?

所以,先要明确武力定义。
算是算的结果,不算是不算的结果。

[ 本帖最后由 甲乙丙jyb 于 2009-12-11 15:31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7 10:2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510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