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tmyy2 于 2008-4-10 23:09 发表
具体资料网上不太好找,要详细了解看一下关于科举制的书吧,介绍的很详细,只说一下唐朝科举能够及第的关键不在考场,考试更多的只是一个形式,更重要的是要在考试前获得权贵人物的推荐(唐朝的科举是不糊名的) ...
又是一个形式上的绝对公平与兼顾特殊性之间的矛盾。就好比前几年国家为了杜绝招研究生的舞弊,研究生全部由国家统一招生,教授几乎完全丧失自由选择权,诚然是更公平了,但如果认为一个人的才能光从一张试卷上就能完全反映出来的,一切都用同一张试卷做标准那才叫绝对合理,才叫公平选拔,这只能是天大的笑话吧。
至于士族,士族诚然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物(我也明白三国时的武将大部分出身士族,谋臣则几乎全部出身士族),为保留华夏文化做出了其它阶层无法替代的贡献,但有一点是无可置疑的,士族依靠学识、门第优势对仕途的垄断,造成社会阶层的封闭性,这在任何一个文明都是衰亡的先兆。他士族阶层再怎么有才华,再怎么主要是依靠文化优势,他亦是用社会上很少一部分人的才智来掩盖其他绝大多数人的才智,孰轻孰重,不言自明。
何况自三国乱世之后,自从九品中正制全面推行之后,士族阶层对仕途的垄断主要靠的是门第血统还是文化优势,历史资料凿凿在目,不需多言。
士族对仕途的垄断,其实就跟今天的经济垄断是同质的现象,反对士族对仕途的垄断跟反对经济垄断也是同一个道理。对于人类社会来说,从一个自由竞争的初始状态出发,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国家干预,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有一个阶层在其中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世代垄断这个领域的所有资源。无论这个阶层有多优秀,这种垄断对民族整体利益的损害,都是绝对的,不可弥补的。在经济上是如此,在政治上是如此,在文化上亦是如此。进步之源在于有秩序的、允许一定程度混乱的自由竞争,凡是丧失了这种有秩序的自由竞争的文明,无一例外在历史的长河中衰亡。
另外再重申一遍,隋唐时代对士族的打击,是依靠和平公正的治平政策来完成的,并没有什么野蛮血腥在里边,请不要再谈什么“靠暴力去打破”,似乎搞得中华民族是像斯大林那样依靠血腥的肉体大清洗来完成对这个优秀阶层的整合一样。
再者,从历史来看,虽然是豪强的并不一定是士族,但士族却几乎都是豪强,士族豪强,相互勾连、同气连枝。士族主要表现在政治、社会地位和文化上的世代垄断,而豪强则表现在对社会财富、地方武装的世代垄断。世代垄断政治、社会地位的士族,同时也垄断着社会财富、地方武装。
在士族这里,文化并不是他们的追求,而只是他们保持自身地位的一个工具,这尤为可恶。纵观中外历史,任何一个阶层对于社会地位的垄断,几乎都是以对知识教育的垄断为基础的,垄断了知识教育,他们就站在社会意识形态的最高端,垄断了话语权。早期文明普遍由祭司阶层所掌控,因为只有他们是识字的(甚至国王都不一定识字)。到了古典时代-中世纪时代,也同样是这样。在欧洲,整个社会由基督教所把持,因为只有他们才看得懂圣经;在中国,则由士族阶层所垄断,因为他们世代相承的文化优势,此后中国社会才平民化,知识教育并不再由某一特定阶层所垄断,才实现了农耕时代罕见的20%的识字率。其它文明的情况也大体如此。
所谓文化,应当是整个民族的公有资产,人人都可享有,但士族阶层却通过对知识教育的垄断而垄断了文化,进而依靠文化优势,垄断了仕途和社会财富的分配。所以今天所有国家的宪法都明确说明:受教育权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总之,社会上很少一部分人的文化优势是以其它绝大多数人的愚昧为代价的,我看不出这从哪一个方面说明了我们应当把士族当作我们民族的救世主来歌颂。
[ 本帖最后由 chuhun989 于 2008-4-11 02:36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