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8-6-3 09:11 发表
《石匮书》文人笔记野史而已,价值远远不能和《明史》《国榷》之类相提并论。
但读史先读纪事本末,这是好主意。
但读纪事本末,然后读编年,最后读纪传。如此说来,应该是先读《明史纪事本末》,然后 ...
呵呵,鲁迅说过:“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只因为涂饰太厚,废话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细来。正如通过密叶投射在苔藓上面的月光,只看见点点的碎影。但如看野史和杂记,可更容易了然了,因为他们究竟不必太摆史官的架子。”、“野史和杂说自然也免不了有讹传,挟恩怨,但看往事可以较分明,因为它究竟不像正史那样地装腔作势。”(《华盖集·忽然想到》)
野史与正史,究竟谁的价值大恐怕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吧!
[ 本帖最后由 傅岩之后 于 2008-6-7 07:22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