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与大话三国辩论交流会,三国史话,轩辕史话,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标题: 轩辕春秋与大话三国辩论交流会, 欢迎踊跃参加讨论~
性别:未知-离线 今宵酒醒何处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2
编号 2639
注册 2003-11-28


发表于 2004-2-25 22:4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看了多日,见大家讨论的如此火热,真是欲罢不能啊!听说今天是最后一天了,忍不住也说上两句吧!

    所谓战略,有大有小,不同阶段有不同阶段的战略。如曹操在解决了袁绍后,摆在他面前前的是三个战略选择,即荆洲刘表、汉中张鲁、西凉韩马。而曹操选择了荆洲!那么进入这一阶段后,战略方面的考虑又变成了如何完成对荆州的占领上,当然在战争过程中,随着战局情况的变化,战略方针也是需要进行调整和变化的!我们的辩题就是关于曹操的荆洲战略在实施过程中的调整!

1、辩题的提出
    通过秋雨兄对辩题由来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出,此辩题就是指曹操的荆洲战略在实施过程中的调整,应该说这个辩题即给大家以充分的展开空间,又相对限定了所论战略的内容和时间段,个人认为辩题还是不错的。

附秋雨兄对辩题由来的解释:“《贾诩传》“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士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

这个题目就是因此而发,战略错误指的是曹操应听从贾诩之言,不急于攻吴,养兵蓄锐,谋而后举;而战术错误说的是曹操此时攻吴正是时机,只是在战役战术布置不当,导致被周瑜所趁而败北
。”

2、辩题所涉的战略分解

    我的理解:战略是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策略;而战术则是指进行战斗的原则和具体方法。
      那么当曹操并不怎么干净地拿下荆洲后(指没有消灭刘备),开始进行战略调整,这时可选择的战略有很多,这里我们只涉及和辩题有关的战略。那么问题就简单多了,就两点,取还是不取江东!这不取江东就没什么可辩的了,也应该排除在辩题外;则该战略就集中在如何取江东上了。在如何取江东这个问题上,从战略上讲可以归纳为两类:
    一类是:稳定荆湘,发展民生,待机而动,和平解决。这基本上就是贾诩提出的战略。(这还应该包括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武力解决战略)。
    另一类是:乘势而下,一鼓作气,一次性解决江南问题的武力解决战略。这是曹操实际实施的战略。

二类战略的利弊比较及分析:
有利因素:
第一类:1、可以避免在实际战争中遇到的诸如北军不习水战、大疫等问题。
        2、孙刘两家可能会因为各自的利益而内斗。虽然在曹操拿下荆州之初,出于“事急矣”的考虑,孙刘两家结成了抗曹同盟。但是当他们发现曹操并无南下之意后,还能不能团结的象铁板一块呢?从赤壁战后双方的勾心斗角和孙权在刘备坐大后所表现出的懊恼情绪看,孙权将刘备‘扼杀在摇篮中’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3、长期陈兵边界给对方造成的威慑力和压迫感是极容易令对方崩溃的。
第二类:1、乘势而下,胜利之师给对方造成的威慑力是强大的,这可以从江东主降派的表现得到证明。
        2、孙刘两家的兵员无法快速解决,可以以较大的优势兵力展开战斗。(实际亦是如此)

不利因素:
第一类:1、关西韩马和汉中张鲁有可能趁机进犯中原!但通过分析,可以得出这种可能性是非常低的,张鲁自不足论,他除了敢向更懦弱的刘璋耍横外,是不敢出汉中的;马超、韩遂又会如何呢?从历史上看,当曹操大战江东,甚至在赤壁大败时马超、韩遂都没有进犯中原,而是直到赤壁大败三年后才因为怀疑锺繇有讨伐他们的企图才不得不起兵叛乱的。所以在第一类情况下关西韩马进犯中原的可能性也是极小的。
        2、袁绍旧部可能会扰乱河北。但从曹操拿下河北后采取的措施和百姓的反应看,人民是不会支持动乱的。见三国志“九月,令曰:“河北罹袁氏之难,其令无出今年赋!”重豪强兼并之法,百姓喜悦。
        3、刘备集团也有可能得以喘息,进而坐大。这可能是最不利的因素,但有两点是可以确定的。一、以双方的地盘大小和资源量分析,刘备的发展绝对不会比曹操的发展快;二、由于还有孙权集团这一不确定因素,刘备集团的前景并不明朗(分析见有利因素)
第二类:1、北军不习水战。
        2、连续作战后的疲劳将影响战斗力。
        3、北军水土不服的负作用不可估量。(产生大疫)

由上可知,从这两类战略的综合来看,乘势而下,一鼓作气,一次性解决江南问题的武力解决战略。比第一类稳定荆湘,发展民生,待机而动战略的负面作用和不可预知性更多。

上面是对两类战略的比较,虽然曹操选择了个相对不好的战略,但是这还不能说明赤壁之败是战略的错误还是战术的错误。下面继续分析赤壁之败的主要原因:
   抛开三国演义不论,从三国志的记载看,曹操的赤壁之败主要是败在了两个方面:
1、是对孙刘方的火攻准备不足,这从意识上就存在问题。
2、是北军大疫、不习水战等问题影响了战斗力,令曹操不得不退。

   那么为什么曹操会对孙刘方的火攻从意识上都准备不足呢?许多朋友将其归纳为曹操在战术上犯了错误。对此我不能同意。由于曹操采取了第二套战略,那么双方的交战时间只能在十二月,由于冬季多西北风而少东南风这一气候特征不能不说是曹操方缺乏火攻防范意识的原因,试想如果是在春夏季节,颇知兵法的曹操及众谋士能不对火攻有所防范吗?纠其由,还是由于战略选择的影响。

  对于北军大疫、不习水战等问题影响了战斗力,在交战之初就表现出来了,见三国志《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正是由于北军大疫、不习水战等问题影响了战斗力,才造成初战不利,引次江北的局面,为孙刘方的火攻创造了条件。而这些,同样也是由于战略选择所造成的。和战术无关。

综上所述,我认为曹操赤壁之败是战略的错误

一时心痒所言,怀疑拍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今宵酒醒何处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2
编号 2639
注册 2003-11-28


发表于 2004-2-26 18:2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yr12345于2004-02-25, 23:20:11发表
今宵兄.你举的例子和我所举的差不多,不过你比我描述的更详细.
你说保守战略比进取战更有优势.
从你举的例子来看,"第一类:1、关西韩马和汉中张鲁有可能趁机进犯中原!但通过分析,可以得出这种可能性是非常低的,张鲁自不足论,他除了敢向更懦弱的刘璋耍横外,是不敢出汉中的;马超、韩遂又会如何呢?从历史上看,当曹操大战江东,甚至在赤壁大败时马超、韩遂都没有进犯中原,而是直到赤壁大败三年后才因为怀疑锺繇有讨伐他们的企图才不得不起兵叛乱的。所以在第一类情况下关西韩马进犯中原的可能性也是极小的。
2、袁绍旧部可能会扰乱河北。但从曹操拿下河北后采取的措施和百姓的反应看,人民是不会支持动乱的。见三国志“九月,令曰:“河北罹袁氏之难,其令无出今年赋!”重豪强兼并之法,百姓喜悦。”
3、刘备集团也有可能得以喘息,进而坐大。这可能是最不利的因素,但有两点是可以确定的。一、以双方的地盘大小和资源量分析,刘备的发展绝对不会比曹操的发展快;二、由于还有孙权集团这一不确定因素,刘备集团的前景并不明朗(分析见有利因素)"

前两例招招都是致命的,无论发生哪一条都是十分危险的,宁可不取江东也要保证自己的后方呀,这样我认为选进取型的战略似乎更加明智.

答Y君:

首先不能同意你所说的‘保守战略与进取战略’的分法,我所分类并不在于哪个保守哪个进取!

其次,同意你所言,我所说前两条,条条发生并形成规模,都会给曹操以重大打击,但是曹操如果因为有这些隐患就裹足不前,猫在老巢不动的话,他也就不会成为历史上的曹操了  。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但最终只剩下了曹、刘、孙三家,这决不是偶然的。孙权承父兄之基业,且先不提。曹刘却是和其他诸侯一起在中原逐鹿的。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曹操在这一过程中,多次置强大的对手(袁绍等)于不顾,却千方百计地要消灭当时并不强大(甚至可以说很弱小)的刘备;而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当曹操攻打刘备或别的势力时,那些貌似强大的势力们(二袁、韩马、张鲁、刘表等)往往是持观望态度的,眼看着曹操一步步地坐大。相反,道是实力弱小的刘备,却能在这种情况下,如曹战袁时,采取袭取许昌的行动。这些现象说明,在汉末群雄中,只有曹刘是真正的英雄,只有他们才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决断力!他们的成功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曹操才置那些所谓的四世三公、江淮英杰等大诸侯势力于不顾,千方百计要除掉刘备,因为他知道,只有刘备才是他的真正对手,其他势力,给他们机会,也不会很好把握的!刘备之苦,是在于实力的不济,实力是不对等,是他屡战屡败的关键。当刘备拿下西川,在汉中终于可以和曹操基本上在同一水平线上较量时,曹操突然发现,他对刘备战无不胜的时代过去了!

说了这么多提外话的目的就是要说明,韩马、张鲁之流的洞察力和决断力是不足以令他们在曹操进攻江东时,能下决心进犯中原的。

至于第二条,袁绍旧部可能会扰乱河北的问题。我虽然只举了曹操的一例措施,但曹操并不只采取了这一例措施(可参看三国志)。这些措施产生的效果就是:当地百姓喜悦、袁绍部将的纷纷来降、袁子的身无立锥之地,逃命辽东、最终落个辽东授首、千里头行的下场。一方面,袁绍部将中有点能力的人都降了曹操,另一方面,当地的人民支持曹操,您说,在这样的条件下,袁绍旧部能有多大的作为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今宵酒醒何处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2
编号 2639
注册 2003-11-28


发表于 2004-2-26 20:5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旖旎从风于2004-02-26, 18:21:55发表
至于首战失利,说实话,这样一个前锋遭遇战的失败,不是战术的原因是什么?

三国志中已经告诉您原因了 “ 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不知这导致曹军有疾病的因素是战术造成的还是战略造成的?

其实要弄清楚战略和战术对失败的影响孰大孰小,只要找到造成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再反推产生这些原因的导火索是战略方面的还是战术方面。结果也就一目了然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19 08:0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93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