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探讨孙权第一次攻合肥的若干问题
性别:未知-离线 凌云茶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8
帖子 831
编号 25896
注册 2004-11-26


发表于 2005-3-1 19:2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燕京兄言:《郭嘉传》的记载:“后太祖征荆州还,於巴丘遇疾疫”(这里应翻译为:后来太祖征讨荆州回来,对于在巴丘遭遇疾疫,这里“於”是对于之意,不是“在”的意思).此论颇与韵公先生:凡三顾,乃见,为三次都见之意合.
燕京兄所言:武帝纪在记载中还明确了孙权攻打合肥的目的:为备攻合肥。如果按孙盛所言,孙权在赤壁战后,有什么理由要为刘备去攻打合肥?而在赤壁之前,就很清楚,是为了分散曹操与周瑜对敌的兵力,也就是为了救援刘备,所谓攻其必救就是这个道理。虽然只分了曹操很少的兵,但是道理很清楚。
呜呼,以弱敌强而自分其兵,按燕京兄估计为周瑜赤壁3万,孙权合肥3万,操在赤壁,主力自然不会离开赤壁.难道孙权还会蠢到以一半兵力去分曹操小部分兵力不成.若果曹操在赤壁战前就因疾病只能分出千骑,兵力之弱真是可叹了.当时合肥对曹操是必救吗.曹操优势兵力吞没周瑜军团,而孙权攻占合肥.谁得谁失.
三国时期优势兵力攻击弱势兵力,多是几路进攻分弱敌而吞,使敌人首尾不能相顾,弱战强则要缩短战线重点防守..如魏灭蜀,晋灭吴.都是几路进军.袁绍官渡之战顶牛阵是反面教材.
假设曹军20万,吴军6万.孙权认为6:20难胜,要搞出两个3比10或者1个3:1一个3:19等等浮动变量更有利?甚至是吴军分6路,调动曹军还不更好么.
对于一些存在争议的记载,燕京兄加上一些不合逻辑的分析,就得出了一个颠覆传统观点的结论.文风依然,除了不合情理.不通逻辑之外,绝对好文.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凌云茶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8
帖子 831
编号 25896
注册 2004-11-26


发表于 2005-3-2 12:5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按照燕京兄的论点,周瑜是故意夸大曹操的兵力,以加强担心曹操强大的孙权的抵抗决心咯,果然古人高明.
曹操手下主要大将不见啦?OK,司令在赤壁与敌人相持,主要大将个个去后面凉快啦不成?肯定是主要兵力将领都和司令在一起,难道还要记载总司令曹操率XX,XX,XX...........等大将(将领排名不分先后)如何如何.
史书中没有份量的人和事情,就根本不会记载,赤壁一战少见其他大将名字,原因简单,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功绩,反而全军败退,毕竟是大家的污点.史家简笔,曹操本纪不会详尽纪录其他没有突出联系的人,那些大将的传也不会随便记载他们的败仗.
诸葛亮身攻祁山,如果不是为了突出他违众拔谡,恐怕不会有史书描写道时有宿将高详吴懿参加北伐.他第五次北伐,燕京兄提过不少史书从敌人魏国角度称是兴兵10万.可又有几个大将名字出现呢.我是否可以以此认定诸葛亮就带了少数几支部队出动呢.
张翼传记说自从他提出不同意见,姜维很不高兴,但出征还是常带张翼一起去.如不是张翼本传为了突出他的优点说到了他常与姜维一起出军,我们是否可以说他从未参加过姜维北伐呢.
不是小弟刻薄尖酸,是燕京兄的爱好总是以一个被人置疑的观点,来解释另一个被置疑的观点.须知历史不是燕京兄的小姑娘.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凌云茶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8
帖子 831
编号 25896
注册 2004-11-26


发表于 2005-3-2 18:5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冯金平在《古战场赤壁论文集·蒲圻三国赤壁考》中说:“巴丘是今岳阳,曹操进退军都经过了巴陵湖中”,“古代巴陵湖,又作巴丘湖、云梦泽,即今之洞庭湖。一千多年前的洞庭湖广八百余里,与长江连成一片。”《括地志》载:“巴丘湖中有曹由州,曹公为孙权所败烧船处。”冯引用《春秋·释例》文:“南郡华容县东南有巴丘湖。”
曹操自己也说,过云梦泽中,遇大雾,便失道.还有郭嘉传云曹操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息说郭嘉不死,不至于此等语.正好说明曹操败退时候也是经过巴丘的.燕京兄如何替曹操改了行程.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凌云茶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8
帖子 831
编号 25896
注册 2004-11-26


发表于 2005-3-4 00:3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3-03, 14:47:35发表
子越兄:言之有理。
关于孙权攻合肥实际兵力,都是推测而已。一家之言。
但是有一点,合肥一带都是平川,比较容易侦查,而不利于孙权伪装,因此,合肥侦察兵很可能就已经得知了孙权的实际兵力。何况不象赵云疑兵出箕谷,是故意大张旗鼓,虚张声势,孙权这次没有这种记载。
至于,孙权实际带兵多少,真的无法说准确的。存疑如何?

燕京兄高论,襄阳江陵这个平原地区大概比合肥要到处山岭,曹操把部队都藏了起来虚张声势,所以周瑜误把5万曹军当成20多万了.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凌云茶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8
帖子 831
编号 25896
注册 2004-11-26


发表于 2005-3-4 00:5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燕京兄还是那么搞笑的看法,没说到某大将在赤壁,他就不在赤壁.这些大将有记载赤壁时期他们在那吗,是不是等于这些大将当时去外星球采访啦.置了史官,就等于某些等级以上官员的行动要全部记录吗.许褚传记载了他跟曹操征张绣,攻河北,战渭水.但这个曹操的警卫队长就没有参加攻打荆州战役的记录.是不是他不在曹操身边啊.不过是这一次他没有立下多少功劳而已.同样,曹操的重要将领带领的曹军主力不在曹操身边还能从地球上消失了不成.
燕京兄喜欢说蜀国没史官,蜀汉例子不能算数,只怕有了史官又如何.234年孙权攻魏,史书说他本队10万人,也没有什么大将名称出现,是否要理解为孙权只带啦警卫部队呢.
三国志是史书,不是三国演义.说中后期人物记录史料记载不如前期详尽精确那是笑坏人的事情.
不把史书记载习惯和具体可能性结合分析.搞出些除了不合情理之外非常精彩的观点.佩服啊.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凌云茶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8
帖子 831
编号 25896
注册 2004-11-26


发表于 2005-3-5 00:41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天下只有燕京兄读书不会理解错误的.这点佩服.
那些大将如果在后方,曹操难道不会调他们去?构成曹操主力的大将不在主帅身边,不在汝南要地,都在那里.难道曹操不派他们,就等于他们不在军中?就算派了张辽,那于禁就不在军中啦.派了于禁,曹仁就不在啦.一句话,不派去合肥的大将都不在曹操身边,都在后方休息,太好笑啦.曹操主力已经开始有疾病,我们的观点是赤壁败后损失惨重,加上瘟疫,一时拿不出兵将很正常.假设是战前.有了瘟疫,剩下的部队又多要跟随曹操一路.也毫不奇怪.燕京兄买了房子就没钱买车了.房子是优先保障的,但我能说燕京兄买不起车,是穷弹么.哪知燕京兄是因为要买房子才没余钱的也.
至于曹操的兵力,原文曰:瑜请见曰:“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军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
OK,这里哪点看得出周瑜是在说曹操前后方总动员的全政权部队哪.
首先,周瑜是要分析战役的情势,不估算敌人投入的兵力,而去说,敌人把后方算上也不过15-16万人,怎么就省掉一句--扣除后方兵力,现在可用的不过多少多少呢.他是在分析如何打好当前的一战,不是在说两个政权的总体实力对比.他是在鼓孙权的胆,不分析敌人前线兵力,却去翻敌人比前线更多的家底做什么.真成了演义的诸葛亮了.
其次,周瑜的分析是针对曹操说今治水军80万众,与孙权会猎于吴一信的.曹操的话吹牛,意思就是说我现在带了80万人来收拾你.周瑜的分析从逻辑上承接就是,曹操带的没80万,其实就带了多少多少万.
第三.曹操的15-16万人,照燕京兄的说法,至少有相当部分在后方驻守.按燕京兄分析,南征10万,则留守5-6万,后方留守和前线作战,休养和疲乏显然易见,周瑜竟然说什么曹操后方驻守的5-6万人和在前线作战几个月的10万人都已经疲惫.真是好笑.
第四,周瑜是说曹操所将中国人,意思是指曹操带来进行荆州战役的那支部队.军事行动中所说的将--指挥当然是指此次行动中多带领的部队.不是在计算别人总共可以动员多少的所谓倾国之兵,计某国战士,不过15-16万呢.
第五,荆州军队投降的7-8万.周瑜的分析就是曹操用在荆州战区的疲惫之卒,驾御监视在同一地区的狐疑的降兵.很明显就是15-16万比7-8万.后方兵再多,不驻扎在前线还说什么弹压.如果我后方百万大军,前线就用一万弹压8万,按燕京兄的翻译,也是用百万大军弹压8万的啦?或者翻译成曹操用后方和前方的合计15-16万总兵力驾御前方的8万降兵...........我非常佩服燕京兄的语法功底.而且我也非常佩服燕京兄的分析能力,周瑜在分析军情的时候,都只能分析得出曹操原有的总兵力15-16万,先估算一下前线兵力都做不到.燕京兄却做到了.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凌云茶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8
帖子 831
编号 25896
注册 2004-11-26


发表于 2005-3-7 13:2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3-07, 8:41:40发表
凌兄:

1、兄还是有偏见。我说这些大将不在曹操身边,是因为他们集结在了汉水一带的邓塞,但是却没有参加江陵一路曹操的进军,显然,他们不是在休闲,而是曹操两路夹击夏口作战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是这两路夹击的部队,由于周瑜的前迎作战,而没有会合。因此在赤壁交战时,这一路曹军没有能够参战。

2、曹操兵力。
我也再引用一次:原文曰:瑜请见曰:“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军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
请注意:前面有“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后面则说“今以实校之”,这里实在很明确,周瑜是在对操书内容进行解释。那么操书到底怎么写的,江表传载曹公与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於吴。”
这里用的是“今治水军八十万众。”也就是训练了80万大军,请问谁规定,训练的军队就一定是都要带到荆州?自然要有留守北方8州的兵力。

3、请自己看看历史,前面不说,从200年官渡大战之后,直到208年赤壁,曹操大军哪年不征战?就在前一年,还带领大军远征乌桓,想必兄不会不知道吧?这就是军已久疲的来历呀。

4、可惜兄的解释没有根据,因为前面说过,周瑜那是在解释曹操的恐吓信,除非训练的部队一定都要带到荆州,才如你所说。可这实在不现实。

5、所以,目前流行论点(即曹操在赤壁23万大军)的两大错误就是:
——第一,把周瑜分析的北军总兵力误认为北军来到荆州的兵力;
——第二,把在荆州的曹军兵力,误认为在赤壁的兵力。

曹操的另一批主力大将与所部精兵在赤壁与合肥之间的位置,曹操身边调不出多少兵,所以也就不会去调那些大将所带的一路兵吧.IQ20的曹操,可怜啊
曹操说: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於吴.
这话很简单啊,前半句说我带兵南下,刘琮投降,后半截当然是接下来的啊,现在我这支大军如何如何.要与孙权会猎的,就是曹操这"80万水军".水军留守北方做什么.
刘后主还下诏说对诸葛亮付之以专命之权,统领步骑二十万众,董督元戎,龚行天罚,除患宁乱,克复旧都.去克服旧都的不是这诸葛亮统领的20万人,还是什么.虽然20万是夸大.但分析起来可以说后主和诸葛亮吹牛,总不能说诸葛亮带进军前线和留守后方的XX万军队去克服旧都吧.周瑜更不可能说曹操用后方的部队和前方的部队去弹压前方的荆州军.
所以周瑜是在计算曹操经过一次动员,已经带入荆州战区,可以用于和吴国交战的总兵力.当然不是集中在赤壁一地,在荆州北部有其一定的战役终深.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凌云茶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8
帖子 831
编号 25896
注册 2004-11-26


发表于 2005-3-8 00:3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燕京兄还是伟论.
因为周瑜打胜了赤壁一仗,所以事前孙权就敢于去犯所有的军事错误和风险,只为了周瑜在历史上是胜了,所以孙权可以在敌众我寡战略守势的情况下分出无法呼应的两支兵,无需接应,无需考虑周瑜输了怎么办.高明高明.
燕京兄的优点还在能正确的把历史没有的东西根据自己的观点加以细化.
因为需要孙权把很少的兵力分去东线是合理的,所以燕京兄把他们定性为陆军,我是更加的佩服了.三国的水军和现在的海军是一样含义的吗.那时候吴军的水军不过是一支装备了船只,兵员懂得水性,适应在水网地区作战的陆军罢了.在东线作战一样需要船只渡江和控制江面,吴军的作战模式是上岸击敌,冼足入船.何来陆军水军之分,要不要再加一支空军呢.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凌云茶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8
帖子 831
编号 25896
注册 2004-11-26


发表于 2005-3-8 00:4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3-07, 23:26:12发表

QUOTE:
原帖由凌云茶于2005-03-07, 5:26:00发表
曹操的另一批主力大将与所部精兵在赤壁与合肥之间的位置,曹操身边调不出多少兵,所以也就不会去调那些大将所带的一路兵吧.IQ20的曹操,可怜啊
曹操说: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於吴.
这话很简单啊,前半句说我带兵南下,刘琮投降,后半截当然是接下来的啊,现在我这支大军如何如何.要与孙权会猎的,就是曹操这"80万水军".水军留守北方做什么.
刘后主还下诏说对诸葛亮付之以专命之权,统领步骑二十万众,董督元戎,龚行天罚,除患宁乱,克复旧都.去克服旧都的不是这诸葛亮统领的20万人,还是什么.虽然20万是夸大.但分析起来可以说后主和诸葛亮吹牛,总不能说诸葛亮带进军前线和留守后方的XX万军队去克服旧都吧.周瑜更不可能说曹操用后方的部队和前方的部队去弹压前方的荆州军.
所以周瑜是在计算曹操经过一次动员,已经带入荆州战区,可以用于和吴国交战的总兵力.当然不是集中在赤壁一地,在荆州北部有其一定的战役终深.

凌兄:
1、根本解释不通呀!既然兄认为这一路位于赤壁与合肥之间,那就是说不会在赤壁吧?这样出现几个问题:
——既然曹操有如此主力兵团未参加赤壁,何以得出23万大军都在赤壁之结论?
——既然这一路不参加赤壁,而此时又没有其他战役,他们在睡觉?
——既然位于赤壁与合肥之间,又没有作战任务,为何不用其增援合肥,既方便兵力又足?
因此,这个解释不能成立,唯一的可能是要参加赤壁会战,但是于曹操不在一路。

2、当时全国人口稀少,大体各地有多少人口,想必各位军阀也是明白的。曹操的陆军乃主要力量,这个大家也都清楚,如果吹牛水军都有80万,那陆军该有多少?总兵力又是多少?有人相信吗?——因此这里说的训练了水军80万,自然是指总兵力。

3、刘后主的诏书,我也说是与孙权的话一样,并不是说与曹操的恐吓信相同。请注意,后主用的是“统领步骑二十万众,董督元戎,龚行天罚,除患宁乱,克复旧都,在此行也。”而曹操说的是今治水军80万,请教治的意思?
因此,不仅荆州各地曹操要留守兵力,还有赵俨7军也在另一路,即使这样计算,赤壁也不会有如现在所吹嘘的23万兵力。

1.我所指的就是曹操在荆州战区的战役兵力,早说了其具有一定战役纵深.新收地区需要一定的守备,这就是要御狐疑之众的含义之一.但荆州战区的部队已经是可以逐步投入战斗,而无需再从后方征发壮丁新兵了.所以黄盖才担忧敌众我寡.
2.天下混战,政权混乱,燕京兄可以从现在去推断分析以前有多少多少人多少多少兵,可惜在当时,没有这么详细的情报也.谁都知道敌人的话就带有恐吓性质,但对方的领土有多少男子,多少人口,不是缺乏情报的当时人所能掌握.即使你有间谍,也只能大概侦察到战区的一些情况,不得到燕京兄指导,怕是不能知道对方的总人口也.
3.曹操说训练的水军,当然不是指总兵力,80万这个无疑是吓人的措施.曹操要强调的就是现在我带了这么多的水军来收拾你.还有把水军留在北方守山头的么.
4.燕京兄教导诸葛亮统领步骑20万的"统领"这个词的意思,在下浅薄,理解是和曹操所"将"15-16万中国人的"将"是一个意思,不知道燕京兄可否查查字典词典,再加指导呢.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凌云茶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8
帖子 831
编号 25896
注册 2004-11-26


发表于 2005-3-8 01:2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5-03-08, 1:07:24发表
凌兄:
你以为当时士兵都是乘坐大轮船在江面作战吗?告诉你,当时大多数水战,还是用小船,这些小船,在风浪很大的长江上,是摇摆很厉害的。
看过水浒传吧?知道浪里白条与李逵比武的事情吗?李逵陆战功夫了得,可惜一到船上,就虾米了。
没有受过训练,在摇摆不定的船上,是无法射箭,格斗的。水军可以上岸作战,因为人在陆地的能力是天生的,而陆军下水作战,则要先经过水战训练。

孙权并没有去犯什么所有的军事错误和风险,对于制江权的争夺,有周瑜3万水军并不危险。当年初,孙权刚刚大胜刘表水军,其对战胜这个对手,信心十足并没有什么错误。

而曹操竟然把23万大军拥挤在一个地方,这样的情况,却没有人以为错误,不可思议?怎么理解呢?

军事常识还真不劳燕京兄多说.燕京兄所说水军陆军区别,正是打了燕京兄前面所言孙权带去合肥的是2万陆军这一高论一句耳光的也.当然燕京兄忘记提醒孙权了,既然对3万人抗击曹军那么有信心,原来实在不必要那么害怕跟曹操交战,犹豫不决的.
曹操一战不利,还可以收拢人马,相持再斗.因为他兵多,有防御纵深,不是伤筋动骨的打击根本不能让他放弃战役目标.孙权手里牌少,前锋一旦不利,没有后援,防线破了就补不起来.
燕京兄在以后来结果论证事前决策的简单化时候,大概依据一点,输了是砍孙权全家,与燕京兄无涉也.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凌云茶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8
帖子 831
编号 25896
注册 2004-11-26


发表于 2005-3-8 13:4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按照燕京兄前面的分析,周瑜战前分析都是放屁.曹操没有遇到疾疫,西凉不作为威胁,战马又有草吃,北方士卒不疲惫,南方水军用命........................甚至曹操搬来了原子弹.周瑜还是会胜的.因为史料上他是胜了,而且燕京兄需要他必胜来证明孙权早已经非常合情理的分兵走人,而且满怀胜利信心不得不胜.
军无常势,燕京兄则必定以结果来证明事前就已经肯定必胜.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凌云茶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8
帖子 831
编号 25896
注册 2004-11-26


发表于 2005-3-8 21:1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燕京兄教导诸葛亮统领步骑20万的"统领"这个词的意思,在下浅薄,理解是和曹操所"将"15-16万中国人的"将"是一个意思,不知道燕京兄可否查查字典词典,再加指导呢.
这个问题昨天已经请教,可燕京兄还是吝于一答啊.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凌云茶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8
帖子 831
编号 25896
注册 2004-11-26


发表于 2005-3-9 00:4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前面早就问过了这样的问题了,234年诸葛亮率10万人出祁山,燕京兄早在其他帖子已经以此去研讨过诸葛兵多于仲达了.我也请示为何诸葛亮手下没几个大将参加,是否诸葛亮只带了很少兵马吹成10万.大概这个问题不合燕京兄的意,也就不好做答了.
我想按照燕京兄的逻辑,应该是曹操率领XX,XX,XX,XX等大将(排名不分先后),才能说明这些大将的存在.好在当时曹操虽然兵多将广,也不比今天主席团多人.否则三国志有一半篇幅都在说人名了.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凌云茶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8
帖子 831
编号 25896
注册 2004-11-26


发表于 2005-3-15 13:37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睡觉之前,先说说燕京兄给周瑜扣的帽子.西凉马腾(燕京兄想马超提早出场也不用抹杀人家老爹吧)不动武,就说明他没有动武的可能性,不是曹操的威胁.马没饿死就断定没有饿瘦,也不是问题.就是典型的"事前"诸葛了,高论.
二战期间,日本始终没有协同德国从东方进攻苏联.这个是历史事实.有意思的可以去否定这点.
然后根据燕京兄的逻辑,再加上苏联并没有放松在东方的防备,部署有大量军力这一情况.我们就可以得出一大结论,苏联愚蠢的决策拖延了对德胜利的时间.因为他们分析日本从东方威胁到苏联安全的论断是大错特错的.导致在苏德战线吃紧时,他们竟没有把全部兵力拉去对付德国,而是把不少人马防范那个根本就被历史证明没发生的苏德战争期间日本在东方会进攻苏联的错误论断,一句话.日本在苏德战争期间根本不构成对苏联后背的威胁.
推荐贴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凌云茶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8
帖子 831
编号 25896
注册 2004-11-26


发表于 2005-3-18 02:33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马超也好,孙权也好,刘备也好,名义上都是汉臣,不是曹臣.
只要是自己不能控制的独立派性军队,就会具有威胁.不管是名义部下还是依存的盟友.威胁就是威胁,这是曹操的忧虑所在.
推荐贴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2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0 17:1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548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