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崔琰之死兼论“唯才是举”, 转自殷坤先生所著《解码三国》
性别:未知-离线 关张马黄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牙门将军
功绩 6
帖子 589
编号 257671
注册 2007-12-30


发表于 2013-8-25 16:4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分析一下崔琰被逼自杀的过程,我们会发现这事不是偶然的,而是蓄谋已久的。
杨训的上表根本没有问题。当时曹操进爵魏王,群臣共贺,为曹操歌功颂德的人多了,为什么这些人偏偏议论杨训?而杨训赞颂曹操功德,这些人又怎么敢妄加议论?这里肯定有曹操的授意或引导,曹操只需一个表情一句话,这帮奴才便心领神会。他们知道曹操“醉翁之意不在酒”,于是直接“咬”向崔琰。面对突如其来的一群疯狗,崔琰镇定自若。崔琰是不怕“狗”的,这些“狗”平日都怕崔琰!虽说不怕“狗”咬,但崔琰还是感到奇怪,于是就派人把杨训的表文拿来看看。看过以后,他顿时明白了,于是就写了那几句话:“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此时再细细品味,这句话的意思就又变了:“表文我看了,这件事很好玩啊!等等吧,看来还会有事儿。”结果果然出事了!这封信没送到杨训处,直接被送到曹操那儿去了。于是曹操大怒,便出现了前文逻辑混乱的解读。请读者朋友注意,其实无论崔琰写的是什么,曹操都会发怒的;无论崔琰写的是什么,曹操都能读出对自己的诋毁的!
孙盛曰:魏武於是失政刑矣。易称“明折庶狱”,传有“举直措枉”,庶狱明则国无怨民,枉直当则民无不服,未有徵青蝇之浮声,信浸润之谮诉,可以允釐四海,惟清缉熙者也。
读这一段,感觉孙盛有点天真。这些道理曹操其实都懂,过去他用崔琰、毛玠负责选举,不就是“举直措枉”吗?可现在不同了,“此一时彼一时也”,过去是收民心之时,现在民心已定,无所谓了。更重要的是曹操自己的变化,过去他是以君子形象示人,是周公,现在不是了,他自己把面纱揭了。他“做贼心虚”,在真君子面前,他尤其心虚,这才是他一再杀人的根本原因。

[ 本帖最后由 关张马黄 于 2013-9-19 09:24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5 18:5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78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