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讨论:赵为什么要上党, 看《战国无双之魂断长平》有感
性别:男-离线 yanbbo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4
帖子 112
编号 25721
注册 2004-11-25


发表于 2005-1-3 15:1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请各位高手帮忙讨论一下:赵为什么虎口夺食置秦国霸权于不顾,强行派兵接收上党。
我的看法:从不认为谁是白痴,赵有他的想法。凡认为赵的行为完全是白痴行为的不必讨论。
平原君赵胜认为不战得上党十七县,控山西形胜之地机不可失,赵应迅速接收上党以防被秦国占先。是一理。
我的站在赵的立场上从战前,战斗,战后三个阶段考虑的。
战前,不战得上党十七县。不战是没埙失,得上党十七县是纯利。但光是这两点的话,我估计赵是不会虎口夺食,要上党十七县的。控山西形胜就能大大减小对秦赵的威胁。就是秦来进攻,也有所屏蔽。(可惜后续工作没做好,接收上党后赵并没有在山西构建物质或兵力屏障)
战斗,秦是远军来袭。廉颇重兵把守(事实上应该说是仓皇迎战,对可能出现的战争预料不足,赵犯了点糊涂),秦是远离本土作战,兵力物质补充不爽,赵以1:2的兵力应该能守住(得积极防御)。在战斗的外围以非精锐部队骚扰秦军,包括秦军粮道。外交上以赵灭列国也将不存来获得支持(以外国人来说最好,向列国指出这点,并建议列国不急出兵,等秦赵疲惫后再出兵,可免其害,又获其利。仿围魏救赵例)。等秦军被骚扰不堪,粮道时断时连,军心散漫之机,联列国出兵,赵自己倾国出兵进攻。以列国及赵锐气之兵击秦之惰归之军。


顶部
性别:男-离线 yanbbo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4
帖子 112
编号 25721
注册 2004-11-25


发表于 2005-1-3 15:2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对比秦赵。廉颇是守将,在守即使不济,爱打败仗(对秦),但守个半年肯定不会败到哪里去;秦擅长野战,运动战,攻坚既不是擅长的,攻城是代价很高的方法。对赵,是内线作战,物质运输,兵员补充,士气民心都不应该是大问题;对秦,是远途奔袭,是外线作战,物质运输,兵员补充,士气民心都应该是大问题。
照此下去,秦肯定疲惫不堪,再用赵括(这倒霉的孩子!兵书在行,可惜不明形势)计。
总之,赵在长平邯郸之战这段时间能获利是可能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yanbbo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4
帖子 112
编号 25721
注册 2004-11-25


发表于 2005-1-4 19:2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帕拉丁于2005-01-03, 22:04:50发表
秦赵战争打了那么多年,赵国居然敢轻敌?  

赵是轻敌了,准确地说是:对当时形势认识不足,考虑不到秦的反映那么大。如果秦仅出一部兵力的话,有廉颇守着,足矣。
顶部
性别:男-离线 yanbbo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4
帖子 112
编号 25721
注册 2004-11-25


发表于 2005-1-5 10:3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帕拉丁于2005-01-04, 21:27:08发表
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
          史记  卷八十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 
(惠文王)二十五年,燕周将,攻昌城﹑④高唐,取之。与魏共击秦。秦将白起破我华阳,得一将军。
孝成王元年,秦伐我,拔三城。赵王新立,太后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孝成王)四年,后三日,韩氏上党守冯亭使者至。见上文引用的赵豹曰

轻敌的资本在哪里?

我说的是,赵造成了轻敌的事实,事实大家可以看到了,就是没积极备战.
另,在长平之战发动之前,赵与秦的实力对比相差不大,确实有点轻敌的资本.
顶部
性别:男-离线 yanbbo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4
帖子 112
编号 25721
注册 2004-11-25


发表于 2005-1-6 17:0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各位大哥,谁有中国历代地图?我保存的中国历代地图被老婆删了,没地图说话巨不爽啊!帮忙给个地址,好不好?
顶部
性别:男-离线 yanbbo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4
帖子 112
编号 25721
注册 2004-11-25


发表于 2005-4-18 18:2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mylovez于2005-04-18, 1:35:12发表
其实赵从当年参与五国灭齐就错误了,当年五国中,燕国韩国最弱,秦国最远,魏国楚国都是落井下石,只有赵国的态度最重要,当年赵国将齐赶出河北,可就是激怒了齐国,齐国复国后,迅速与楚让步,马上北伐赵燕,当时秦楚交战,秦边境空虚,假如不是齐国大举进攻赵话,秦就会非常难受,后来虽然赵国击败齐国,但消耗肯定不小 ,而南方的楚同时也被秦打垮,这时赵国根本无法援助,当时天下,收成最好的土地是秦国占据的关中 ,其次是齐国占据的青州,齐赵交战,虽赵连连获胜,但其国力远不及齐,更别提秦,在于秦抗争中,往往就无法长期相持,名将的作用有限,当年齐国伐秦,手头里也不是没有名将,而秦一方有白起等人,齐不是还打败秦吗,凭借的正是国力,诸葛北伐中原,不是也没成功吗,名将只是善于抓住敌方的弱点,假如敌方是硬碰硬的,用最笨的方法,恐怕名将也的赶瞪眼

有理。看书多为用,才很现实。所以本人不喜岳飞、诸葛亮等人,宁服曹操。不参加排名榜的讨论,不考古。
顶部
性别:男-离线 yanbbo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4
帖子 112
编号 25721
注册 2004-11-25


发表于 2005-4-20 14:5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别人是打不到自己的,只有自己可以打倒自己.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4 16:3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077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