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关于“虎兔相遇大梦归”——元春死因小结
性别:未知-离线 廖化将军

白衣伯爵太中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4
功绩 274
帖子 5299
编号 25294
注册 2004-11-21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6-12-3 05:3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纳尔苏王妃对应元春,不合理。曹雪芹没理由咒自己姑妈或姐姐死那么惨。(姐姐这个按曹顒为作者,雪芹为虚构论,参考,不做正论)

由此,曹家可对应甄家。曹家不可以对应贾府。

曹雪芹如果是曹顒儿子,根本赶不上曹家繁荣时代,曹雪芹的姐姐没有任何机会去做王妃的,他们家在康熙一闭眼雍正一上台就是一棍子打死不能再翻身的了。后来雪芹写书,有小怡亲王这样强硬背景的超级粉丝在后面撑着(据考证者称,抄本为小怡本人亲笔笔迹),仍免不了贫病早夭的悲惨下场。何来闲情雅致跟众美玩浪漫?

曹雪芹即使是曹顒,也还是赶不上,曹顒黄口小儿出任江宁织造,年龄刚可以对上宝玉,但才情不堪匹配,而且一上任就是接待罪负债的烂摊子面临雍正那个狠皇帝,以前我也论过,曹顒执掌曹府那背景,不可能象书中贾府那样出个殡烧个香,门前冠盖如云贺客熙攘,更不能容留先期破落的林薛史王等姑表姻亲。因为曹顒到任之初,迟早满门要被抄,数百婢仆要被拍卖如李家一般的凄惨命运已经明明的注定在那里了。

到乾隆年间再复兴的说法就可笑的更厉害了。那都什么时候了啊。

故事中贾府真是不能跟曹家对号入座,硬伤太多 ,但跟曹雪芹来往密切的人物有3家,小怡亲王,铁帽子王阿济格的后人,小红旗郡王乾隆的伴读小宝。雪芹平生尽往这三家门槛里外走动,写作素材自然取自他们,而不是他自己。3家也都是红楼故事的知音,他们的感触和际遇相雷同。

红书中几王,都不适合与小怡对号。小怡作为此书的抄成者保存者与传世者,与雪芹的关系可想而知。在书中不给个微言大义的表彰是说不过去的。但全书之中好人太少,实在不好对应。所以我看人家作者根本就没打算一一对应。小怡他爹老怡有侠王之名,跟雍正爷有换汗巾子的交情和“感情”,这类事情在书中有,就行了呗,为何一定要把曹家跟贾家绑定在一起?明明说了只对应甄家。贾家根本就是假的。是东家一件花絮,西家一起诽闻,混合而成贾家,大家都是破落贵族,大家的传奇都来大观园集合。

如此而已。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廖化将军

白衣伯爵太中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4
功绩 274
帖子 5299
编号 25294
注册 2004-11-21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6-12-3 06:3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1722年1723年,康熙六十年雍正元年

这个时间段上发生了雍正老婆,年妃,侧室,汉军镶黄旗身份,按规矩只能做侧室,雍正登基立刻违制加封其贵妃,转身就离奇病死,所生子女尽夭,继而年家灭门。年本来无罪,罪名是夕惕朝乾和朝乾夕惕写反了,欺君。

薛宝钗关于杨妃说了句很奇怪的话,我没杨国忠那样的哥哥弟弟。言下之意是宝玉有。但贾家哪个人都不象国忠啊,我为此奇怪了很久直到查到这么条花絮:雍正赐给年羹尧荔枝,为保证鲜美,雍正令驿站6天内从京师送到西安。

又:杨妃之死,史无明载,远走说,吞金说虽荒谬,都有点影子依据。怎么说是弓弦,这个毫无根据的哦。该打,不知道哪里抄来资料未加审核就采信的,还加个感叹号?

杨妃之死诸说如下:

有人说,杨玉环可能死于佛堂。《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禁军将领陈玄礼等杀了杨国忠父子之后,认为“贼本尚在”,请求再杀杨贵妃以免后患。唐玄宗无奈,与贵妃诀别,“遂缢死于佛室”。《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唐玄宗是命太监高力士把杨贵妃带到佛堂缢死的。《唐国史补》记载:高力士把杨贵妃缢死于佛堂的梨树下。陈鸿的《长恨歌传》记载:唐玄宗知道杨贵妃难免一死,但不忍见其死,便使人牵之而去,“仓皇辗转,竟死于尺组之下”。乐史的《杨太真外传》记载:唐玄宗与杨贵妃诀别时,她“乞容礼佛”。高力士遂缢死贵妃于佛堂前的梨树之下。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笺证稿》中指出:“所可注意者,乐史谓妃缢死于梨树之下,恐是受香山(白居易)‘梨花一枝春带雨’句之影响。果尔,则殊可笑矣。”乐史的说法来自《唐国史补》,而李肇的说法恐怕是受《长恨歌》的影响。杨贵妃也可能死于乱军之中。此说主要见于一些唐诗中的描述。杜甫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在安禄山占据的长安,作《哀江头》一首,其中有“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之句,暗示杨贵妃不是被缢死于马嵬驿,因为缢死是不会见血的。李益所作七绝《过马嵬》和七律《过马嵬二首》中有“托君休洗莲花血” 和“太真血染马蹄尽”等诗句,也反映了杨贵妃为乱军所杀,死于兵刃之下的情景。杜牧《华清宫三十韵》的“喧呼马嵬血,零落羽林枪”;张佑《华清宫和社舍人》的“血埋妃子艳”;温庭筠《马嵬驿》的“返魂无验表烟灭,埋血空生碧草愁”等诗句,也都认为杨贵妃血溅马嵬驿,并非被缢而死。 杨贵妃之死也有其它的可能,比如有人说她系吞金而死。这种说法仅见于刘禹锡所用的《马嵬行》一诗。刘氏之诗曾写道:“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行,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军家诛佞幸,天子舍妖姬。群吏伏门屏,贵人牵帝衣,低回转美目,风日为天晖。贵人饮金屑,攸忽?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从这首诗来看,杨贵妃是吞金而死的。陈寅恪先生曾对这种说法颇感稀奇,并在《元白诗笺证稿》中作了考证。陈氏怀疑刘诗“贵人饮金屑”之语,是得自“里儿中”,故而才与众说有异。然而,陈氏并不排除杨贵妃在被缢死之前,也有可能吞过金,所以“里儿中”才传得此说。  还有人认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而是流落于民间。俞平伯先生在《论诗词曲杂著》中对白居易的《长恨歌》和陈鸿的《长恨歌传》作了考证。他认为白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长恨歌传》之本意,盖另有所长。如果以“长恨”为篇名,写至马嵬已足够了,何必还要在后面假设临邛道士和玉妃太真呢?职是之由,俞先生认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当时六军哗变,贵妃被劫,钗钿委地,诗中明言唐玄宗“救不得”,所以正史所载的赐死之诏旨,当时决不会有。陈鸿的《长恨歌传》所言“使人牵之而去”,是说杨贵妃被使者牵去藏匿远地了。白居易《长恨歌》说唐玄宗回銮后要为杨贵妃改葬,结果是“马嵬坡下泥中土,不见玉颜空死处”,连尸骨都找不到,这就更证实贵妃未死于马嵬驿。值得注意的是,陈鸿作《长恨歌传》时,唯恐后人不明,特为点出:“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纪》在。”而 “世所不闻”者,今传有《长恨歌》,这分明暗示杨贵妃并未死。 《高力士外传》认为,杨贵妃的死,是由于“一时连坐”的缘故。换言之,六军将士憎恨杨国忠,也把杨贵妃牵连进去了。这是高力土的观点。因为《外传》是根据他的口述而编写的,从马嵬驿事变的形势来看,杨贵妃是非死不可的。缢杀之后,尸体由佛堂运至驿站,置于庭院。唐玄宗还召陈玄礼等将士进来验看。杨贵妃确实死在马嵬驿,旧、新《唐书》与《通鉴》等史籍记载明确,唐人笔记杂史如《高力士外传》、《唐国史补》、《明皇杂录》、《安禄山事迹》等也是如此。

什么希奇花样都有,看了这段也算开了眼界,惟独没弓。

[ 本帖最后由 廖化将军 于 2006-12-4 02:41 编辑 ]


精华帖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廖化将军

白衣伯爵太中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4
功绩 274
帖子 5299
编号 25294
注册 2004-11-21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6-12-4 02:2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像刘心武说贾母史太君的原型是曹寅的妻子李氏,并且通过李氏有两个兄弟叫李鼎和李鼐,对应红书里的史鼎和史鼐的证据,我认为几乎算是铁证了

这个恰恰是我最坚决认为不通的。

李家雍2家先抄,曹家雍5年12月底抄。李家有个出嫁的姑娘,因出嫁躲过了被抄的那一劫,然后老公死了,寡妇又回到眼看又要被抄的曹家来?合理吗?

我坚持认为,细节描写,是雪芹在生活中随手拈来用,例子从花枝胡同 4月26 到这些名字都有 但微言大义的把他一一对号入座,则必然令贾与曹一一对应,这正是红学主流,也正是纷纭所在的根源。

我觉得这是红学入魔道的体现。理性的看,贾就是假,是多家影子共同汇一起的。这样一切都清楚的很,而且影射意义还提高很多。矛头直指雍正本人,而不是指乾隆朝的那些小CASE。我这样解读,惟独不好的是令许多索隐者没事干了,,,狂热的索隐者为了继续有牛可吹,当然无视我这一派的简单看法了。

比如,元春被勒死是毫无争议的,但雪芹咒自己姑妈姐姐勒死就可恶了。结合时间、结合当代最轰动大事件来看,结合杨妃,国忠,石榴,炮竹,马援,虎兔,山高水远 等一切看,都对应当时最八卦最轰动大事件,即年党案。但贾府其他一切均与年家不合。惟独这一例最合。所以我坚信,“假”是个平台。容纳多家传奇事件汇一起。而细节,以雪芹所知的,随处拈来,比如曲柄伞。

除我此说外,诸家没有一个能把元妃身上诸元素解释好的。

山高水远 炮竹 马援 和国忠 这四处,诸家所解,均感觉强辩生硬。而对应年妃则完美的一丝丝不合都没有。

山高水远是指猎场到城里很远?郊外到城里,很远吗?这样解头皮硬不硬啊。

炮竹,还有说平郡王也参加了西北平叛的,其夫人也可能随军并牺牲,所以炮竹了。我寒我寒我寒寒寒~

[ 本帖最后由 廖化将军 于 2006-12-4 02:48 编辑 ]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5 21:2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73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