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为督邮叔叔平反, 一点见解
性别:未知-离线 廖化将军

白衣伯爵太中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4
功绩 274
帖子 5299
编号 25294
注册 2004-11-21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6-11-11 00:2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灵帝末,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枊,弃官亡命。

典略曰:其后州郡被诏书,其有军功为长吏者,当沙汰之,备疑在遣中。督邮至县,当遣备,备素知之。闻督邮在传舍,备欲求见督邮,督邮称疾不肯见备,备恨之,因还治,将吏卒更诣传舍,突入门,言“我被府君密教收督邮”。遂就床缚之,将出到界,自解其绶以系督邮颈,缚之著树,鞭杖百馀下,欲杀之。督邮求哀,乃释去之。

历史是这样的,上面是正史,下面的是“典略”。

典略是本什么史书呢?《典略》的作者鱼豢在正史中无传,生平无从考知。刘知几《史通-古今正史篇》中记载:“先是,魏时京兆鱼豢私撰《魏略》,事止明帝。”同书《题目篇》中称鱼豢与姚察著魏、梁史,巨细毕载,俱谤之以《略》。从隋志及两唐志中可知,鱼豢著有《典略》和《魏略》两部书,隋志只写《典略》 89卷,未录《魏略》,而旧唐志则注明:《典略》50卷,《魏略》38卷,新唐志却记为《魏略》50卷,不写《典略》。清代学者侯康认为:魏略、典略本为一书,而同时期的学者章宗源及姚振宗则认为两书是分开的,分别为50卷与38卷,加上目录一卷,正好是89卷,与隋志记载相合。他们还认为,《典略》可能按时代分为周、秦、汉、魏四略。容若在辑录佚文时,发现各正史注中,尤其权威性很高的《三国志》裴注与《水经注》中,凡出现〈魏略〉与〈典略〉时,均分别书之,绝不混同。二注作者生活时代与鱼豢相距最近,可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二书的区分还是很明确的。再比较〈魏略〉与〈典略〉的佚文,发现二者在体例上完全不同,不能视为一书。所以,旧唐志的记载应该是最符合实际的。〈典略〉在很多史书的注及类书的注中均有看到,仅容若目及,即有:〈三国志〉裴注、《水经注》、《史记索隐》、前后《汉书》注、〈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初学记〉,〈北堂书钞〉,〈文选-魏都赋〉注,〈别赋〉注等等。

所以不是楼主所说的反刘的哥哥这么说,是这个本典略的作者鱼豢这么说的。那些哥哥也就是出来炫耀自己比别人多看了点注脚罢了。

至于典略这段记载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比较复杂。

首先我们看正史部分: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

一个县一个令(大县称令,小县不称令称长,我们姑且按令来说吧),下面的武官是县尉刘备。督邮哥来了,跟县令怎么安排工作的,不清楚,没记载,单说督邮拒不见县尉,这事情并不正常。刘备在历史上跟演义不同,是个武勇冲动的汉子,于是冲进去扁了督邮哥。为什么人家不见他就要扁人家,正史没说,我们只能猜,既然是猜的,就只能做参考,不能做正论,正论就是刘备去扁了个职位低,举动奇怪失礼的小官(官小的很,只不过是上级那边派下来的,压人一头)

督邮是个什么官呢?后汉书百官里面说:有功曹史,主选署功劳。有五官掾,署功曹及诸曹事。其监属县,有五部督邮,曹掾一人。正门有亭长一人。主记室史,主录记书,催期会。无令史。合下及诸曹各有书佐,干主文书。

关于这段还有个注脚:汉官曰:诸县有秩三十五人,官属掾史五人,四部督邮*(史)**[吏]*部掾二十六人,案狱仁恕三人,监津漕水掾二十五人,百石卒吏二百五十人,文学守助掾六十人,书佐五十人,*(循)**[修]*行二百三十人,干小史二百三十一人。属官,每县、邑、道,大者置令一人,千石;其次置长,四百石;小者置长,三百石;侯国之相,秩次亦如之。

这百官及其注脚表示的什么意思呢?诸县有秩的,官属的掾史,这是有体例的国家编制吃皇粮的国家干部,其余的是地方上允许自设的地方吏,中央都不鸟你的(只要总量不超标就好,总量超标就象谋逆的样子了。不过这个总量限制看起来很大哦,好象一般都很难超的。督邮有多小,就很明显了。)

刘备所在这个安喜县的上级是哪里呢?是中山郡。刘备不管真假,称的是中山靖王的后人,中山曾是他家祖业啊(所谓铁帽子王是不降的,普通爵位要慢慢降,降到后来就成了平民,关于这个原理,看刘秀的出身就最明显了)。这样的身份,论礼,郡守也该礼敬前王后裔3分哦。小督子居然嚣张。换了我也要揍他。

中山郡守下属的一堆小吏,督邮是里面小的厉害的,来下面县里代表太守视察县长县尉县丞的工作,摆谱,挨了揍,本来是件小事情而已。这里倒是很体现刘备性格。前面我说刘备武勇冲动,武勇也是典略说的:平原刘子平知备有武勇。冲动呢,见于后来法正传:先主与曹公争,势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无敢谏者。

典略在这里有点矛盾:有军功为长吏者,当沙汰之,备疑在遣中。督邮至县,当遣备,备素知之。

刚刚说备疑在遣中,立刻又说,当遣备,备素知之,,,这个,呵呵,实在有点不知所云了。

当然这是我拥刘派的看法,认为有矛盾不可采信。

反刘派当然可以说,虽有矛盾,仍值得参考,嘿嘿。

谁也不拥不反的客观派最好的态度,是把我前面列举的,全都搞清楚了,不做定论,什么可能猜测心里都知道了,这样最好,这才是所谓看问题全面。呵呵。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廖化将军

白衣伯爵太中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4
功绩 274
帖子 5299
编号 25294
注册 2004-11-21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6-11-12 16:5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舍人兄,其实此事关键在于:刘备去传舍求见,则刘备不轨,刘备去官衙,不见,则小督子跟县令有鬼。

正史没说是传舍还是官衙。看行文语法更象是官衙。演义是按官衙算的。所以,演义都不是乱写,老罗的历史还是很有一套的。并非瞎掰。

下面的其他说法,就有传舍之说了,这就是骂刘备了。

到底传舍之说,可不可采信,这个历史学科自有规矩:你以为陈寿是流氓吗?明明陈寿知道是传舍,偏要把他删了来维护刘备?这个猜想可以有,但绝不是正论。质疑陈寿,整个三国正史就废了,我们不用再讨论了。

[ 本帖最后由 廖化将军 于 2006-11-12 16:54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廖化将军

白衣伯爵太中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4
功绩 274
帖子 5299
编号 25294
注册 2004-11-21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6-11-12 16:5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传舍是招待所、宾馆。小督到埠,还未入衙办公,刘备入宾馆私访,那自然是不轨。

如不是传舍,那就完全不同了性质。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廖化将军

白衣伯爵太中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4
功绩 274
帖子 5299
编号 25294
注册 2004-11-21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6-11-12 18:0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没有3国演义,就没张飞什么事情。

没有3国演义,照样有3国志,照样有裴注引典略。

是刘备打了无礼小吏督邮还是贪官刘备贿赂被拒,这个争论没三国演义一样流传。而且一样是刘备占理可能性大的多,督邮正直的说法大致为讹。只是给鱼豢面子,不把这棍子打死而已。

总之张飞跟督邮没关系,扯上关系的是光看演义不看志史的小孩子。

楼主标题悍然要给督邮平反,两个可能:1是所谓不好生读书就爱传讹。拿起半截就开跑 2是明明知道我上面所列各方面记载,偏要断章取义出来达到毁谤名人颠覆常识的哗众效果(学飞天?)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廖化将军

白衣伯爵太中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4
功绩 274
帖子 5299
编号 25294
注册 2004-11-21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6-11-13 02:4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不用客气,没什么对不起的,我并不是死硬的挺刘派。

只是历史书上 三国志正文和注脚旁引,分的清清除楚的列在那里。

客观态度是不能完全排除刘备可能去传舍的,刘备有可能是奸的,但可能不大。

反过来无视三国志正文把旁引辅证当新大陆来发现,找到了对刘备不利的“新”证据就欣喜若狂拿出来吓人,这个难免要遭骂。有诚意讨论此事真伪的话,起码该把正文和注脚一起列出吧?没诚意就爱选半边证据来说事的,那当然立场可疑罗。其实还有第3种,比较无辜可怜,自己并没去看书,而是看的网上不完全攻略帖子,看了就传,以至于错了都还不知道错在哪里,,,这种类型叫人不知道该怎么对待才好,骂重了觉得人家不是故意做坏事有点不忍,骂轻了又觉得以讹传讹不负责任殊为可恶,,,楼主行文前言后语的关系,又说是看了正史(真看了吗?),又说正史里面说了刘备害怕自己被裁掉(看没裴注的光PP版本是看不到这个的),又说听反刘的哥哥说了啥啥啥(看有注版本是不需要听哥哥们说的),,,乱了哈,,,咳咳。。。诶,,,

[ 本帖最后由 廖化将军 于 2006-11-13 02:53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廖化将军

白衣伯爵太中大夫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4
功绩 274
帖子 5299
编号 25294
注册 2004-11-21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6-11-13 23:5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这里是历史版,光看演义不看历史的,如果不是小孩子,吴人夺气,不是小孩子也行,那就是小白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8 10:5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84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