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当阳侯杜元凯于2005-04-29, 17:31:22发表
先看看<<三国志>>的记载.<<明帝纪>>,
五年春正月,帝耕于籍田。三月,大司马曹真薨。诸葛亮寇天水,诏大将军司马宣王拒之。......秋七月丙子,以亮退走,封爵增位各有差。
诸葛亮屡次攻魏,战后魏国"封爵增位各有差"的只有这次和街亭.看来魏国朝廷尽管损失了张合这样的名将,对此战整体还是相当满意的.为什么呢?简直要成"俘斩万计"的旁证了.
另外拿曹睿死后吴国四路攻魏,司马懿出手"摆平"樊城朱然一战对比.按照<<晋书>>记载,"吴军夜遁走,追至三州口,斩获万余人,收其舟船军资而还。"裴松之也有类似注解.但是<<三国志>>本文对此记载仍然极为简略,<<三少帝纪>>中记载,
夏五月,吴将朱然等围襄阳之樊城,太傅司马宣王率觽拒之。六月辛丑,退。
<<吴主传>>(孙权)中对此记载全文为,
夏四月,遣卫将军全琮略淮南。决芍陂,烧安城邸阁,收其人民。威北将军诸葛恪攻六安。琮与魏将王淩战于芍陂,中即将秦晃等十余人战死。车骑将军朱然围樊,大将军诸葛瑾取柤中。五月,太子登卒。是月,魏太傅司马宣王救樊。六月,军还。
<<朱然传>>无相应记载,看来不算功劳.
几处对比,按照<<三国志>>一贯的简略风格也就是记载到这个地步.至于因为他是晋宣帝就认定陈寿不应该(敢?)遗漏他的战功,简直是说陈寿是"马屁".
楼上的见识甚为短浅
四次北伐后,魏国封赏就是“俘斩万计”的旁证?
真好笑
首先要清楚各自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是获得土地(蜀国)和守住土地(魏国)
魏国的战略目标已经实现了,当然要封赏了
损失一员大将就要责罚主帅?没听说过,难道你不知道“将军难免阵上亡”的道理?
要按照你的逻辑,
有一点失败就要惩罚,
张合在巴蜀被张飞杀得大败,曹操就应该斩之了,也没看到张合受什么惩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