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教育的尴尬, 其实古今中外的教育大致一个样?
性别:男-离线 apm200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25
编号 24807
注册 2004-11-17


发表于 2006-7-8 13:5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教育的尴尬

看林语堂《论趣》一文,里边讲到:
──────────────────────────────────────
    无奈我们这种受考试取分数的机械教育,不容易启发一人的灵机。我曾问志摩:“你在美国念什么书?”他说:“在克拉克(Clark)大学念心理学。就是按钟点,摇铃上课,摇铃下课,念了什么书!后来到剑桥,书才念通了。”这就是导师制的作用。据李考克(Stephen leacock)说,剑桥的教育是这样的。导师一礼拜请你一次到他家谈学问。就是靠一只烟斗,一直向你冒烟,冒到把你的灵魂冒出火来。与君一夕话,胜读十年书,就是这个意思。灵犀一点通,真不容易,禅师有时只敲你的头一下,你深思一下,就顿然妙悟了。现代的机械教育,总不肯学思并重,不肯叫人举一反三,所以永远教不出什么来。
──────────────────────────────────────

    如此说来,古今中外(除了剑桥导师制那些少数特例)的教育大都一样?“想飞”如徐志摩者,当年仍不免在美国过着如今许多中国学子的生活。和现在很多人一样,他读的也是与其后来所从事的工作不大相关的一个专业。这表示教育像《百年孤独》中布恩蒂亚家族那般在打转转,还是恰恰说明现在中国的教育实在落后,情况只等同于近百年前的美国教育?
    我认为学习一道,与武相通,初时自能凭刻苦勤奋进步上升,但达到一定程度后,若非才华高绝或是另有奇遇,再难寸进。可惜目前国内教育背景下的人们不明此理,你明明永远不能成为爱因斯坦那类科学巨人,身周环境非要逼着你去当他,结果只能是似是而非,毫无益处。所到手不过是特定圈子里面用于“自娱娱人”的某某证书而已。


顶部
性别:男-离线 apm200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25
编号 24807
注册 2004-11-17


发表于 2006-7-12 21:5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尹框 于 2006-7-12 12:48 发表
这应该是教育永远的话题:如何把学究变秀才?

我觉得学究、秀才都不是好东西。
    我想真要“变”什么的话,能在亿万人中“变”出几个(注意能变的数量极少极少)老子、孔子、墨子、孙子这样有自己独特思想、独特人格的大师,那就很不错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9-28 03:1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766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