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佛, 交流贴
性别:未知-离线 無極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34
编号 24402
注册 2004-11-14


发表于 2006-7-24 18:42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看来楼主修的是净土法门了,不知道楼主说自己不是高僧大德是不是自谦之词。如果不是,我认为还是老实念佛的好,交流过程中难免会谈到自己的一些观点。如果还在凡夫位,自己还处在迷中,何以渡众生?一旦曲解或误解经文,断人慧命的果报很大,虽然你是出于好心。如果是不自觉的想表达,那要小心了,楞严经上五十阴魔里就有此类描述,“无端说法”,要小心是狂慧。所以还是老实念佛,一心念佛,先把自己的问题处理好了再来渡众生。
当然,如果楼主已经证得果位,那请恕在下唐突,以上所言当我没说过。
最后希望楼主早日证得菩提,南无阿弥陀佛。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無極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34
编号 24402
注册 2004-11-14


发表于 2006-7-25 00:08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老不看三国 于 2006-7-24 21:02 发表

我说得或许不全对,但绝对不是狂慧。如果我是入魔,那么将来受苦的是我自己。
老实念佛是必须的,但只自利不利他是“自了汉”,是“焦芽败种”。
我不敢说证位,前言说了,我只是想种些善因,才来发贴,所以不 ...

问题恰恰就在这里啊,如果还是凡夫位,还未觉悟,怎么能肯定回答他人的话是对还是错呢?有个野狐禅的公案我想老兄应该知道,“不落因果”与“不昧因果”只差一个字,因为错答就堕野孤身的果报,假使现在有人发心学佛来问我们,我们万一答错了,不是断人慧命吗?所以我们在凡夫位的,还是一心念佛吧,好像看到有人溺水,自己尚未学会游泳何以救人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無極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34
编号 24402
注册 2004-11-14


发表于 2006-7-25 10:3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老不看三国 于 2006-7-25 06:46 发表


呵呵,您误会了,我不是什么都能回答的。因为有的我回答不了。

世上本无对错善恶。
其实我只是希望人们“信”,并能知道基本的修学方法。这些东西我想说是答不错的。
可惜到目前为止,所问的都为“佛法是 ...

老兄,我觉得起信是有一个过程的,因缘成熟了自然会生信。老兄发愿结缘是因,大家看到能不能起信还要看缘。就我个人来说,我曾经坚信唯物主义,过去三十多年都不信佛,直到最近才突然有所感悟生信,回想过去所为后悔得痛哭,看来是自己业障太深,惭愧啊。
最后借贴祈愿世界和平,一切众生早日离苦得乐,南无阿弥陀佛。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無極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34
编号 24402
注册 2004-11-14


发表于 2006-7-27 15:4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我不是居士,我也还在事法界。
各人根器不同、因缘不同,能当下就彻悟的人毕竟只在少数,不可能人人和龙女一样。
佛教我们,未法时期念佛法门是最好的,老实念佛,能往生西方就必定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無極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34
编号 24402
注册 2004-11-14


发表于 2006-8-13 12:19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信不信由人自便,不必强劝他人同意自己的观点。
另外说一下,既然说到科学,就应该知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说佛教如何如何,首先自己要对佛教有一定的了解和实证再来说是与非,明显的连佛教最基本的概念和理论都没有搞清楚,一点实证都没有修过,只是凭着自己想当然就来说如何如何,不是科学应有的态度。科学和佛教,本身并不矛盾。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無極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34
编号 24402
注册 2004-11-14


发表于 2006-8-13 12:4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笑天下 于 2006-8-13 12:23 发表
我非任何教徒,本打算作为哲学探讨,看来来错地方,这个帖子只有信不信佛一条判断对错的标准。

真打算探讨就应该先了解才有探讨的资格,连佛教最基本的东西都没弄清,你凭什么探讨?而且你根本不是来探讨的,你的回贴中,只有一棒子打杀所有一切宗教的概念,说穿了,你无非是想驳倒别人来证明你有多高明,说人是非前,还是先反省一下自己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無極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34
编号 24402
注册 2004-11-14


发表于 2006-8-18 15:3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说一下个人浅见,不一定对。真正的佛法用语言是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佛说我说法四十九年其实一句佛法都没有说,文字语言都是方便之说,真正的佛法是超越逻辑的,禅宗在这方面破得特别厉害。所以想从科学的角度去解释佛法其实就是落了下乘,佛法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一定要用科学去解释,就不是究竟。科学本身是在不断完善,不断立---破这个过程,现在我们认为是对的理论,过一百年二百年以后也许就变成错误的。科学本身就是以有限的感观去感知无限的宇宙,只能是无限接近于真相,但不能达到最后的真相。
再说一加一等于二,在我们这个时空和世界也许是正确的,换了另一个时空和维次,它就不一定对。而且1+1=2到底对不对?它的论证过程有几个人能够写出来的?我们有现在的思想,很大的程度是和受到的教育有关,老师告诉你1+1=2,你相信就可以了,并不需要你去证实,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至于它到底对不对你不用去想。怀疑一切才是真正的科学精神,而不是照本宣科的教条主义。
另外,在佛教里不能随便乱称一个人为大师。佛教中大师就是天人师表,几千年来佛教里真能称上大师的并不多,貌似此论坛里还没有大师。
最后,我还是那句话,对一样事情一点都不了解就妄加评论不是科学的精神。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無極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34
编号 24402
注册 2004-11-14


发表于 2006-8-18 22:4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貌似RHETT兄误解了我的说法。说科学不是究竟是因根据四依法来说的,佛学是了义,科学是不了义。学佛过程虽然也是渐进的过程,但有个最终成就--成佛。科学则不然,永远达不到最后。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無極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34
编号 24402
注册 2004-11-14


发表于 2006-8-20 07:56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很多时候我们的判断好像跟事实没有多大的关系,而是取决于一个人原先的见解和喜好,这些见解和喜好基本上来自这个人所处的环境(文化、教育背景)。假设你遇到的每个人都说桉树叶很好吃,那你有一天也会很肯定地跟别人说桉树叶很好吃,即使你从来没吃过。类似的事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相当普遍的,因为我们的逻辑是:公认的就是对的。我们喜欢方便地被动地接受,而不喜欢主动去尝试,因为那样既冒险又费事。尽管事实上我们时刻准备着接受别人的意见,但是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很有主见,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从未深入过佛教教义,却对佛教有着根深蒂固的看法。很少有人能自觉地摆脱成见的束缚,但放下成见是正确了解的必要前提。
其实连很多“佛教爱好者”也不了解佛教,他们所谓的“信”和所“信”的对象跟佛教一点关系都没有。有些人爱好佛教的包装——文化,比如佛教的音乐、美术、建筑、礼仪等等,这些东西确实很美,很容易感动人,但是它们只是佛教的广告,如果你爱上了广告却不使用产品,未免有点本末倒置。还有些人喜欢劝别人信佛,其实是要别人来赞成他,然后陪他一起玩,他们非常害怕寂寞,把佛教当作丰富生活的手段。更多的人进入寺院只是沿袭一种风俗,他们最关心的是自己拿香的姿势有没有搞对、佛菩萨会不会生气之类的问题,因为他们隐隐约约觉得佛是有能力左右其命运的神祇,就算不十分肯定,也还是小心为妙。另外还有一些喜欢哲学的人在佛经里面找到了思辨的乐趣,乃至以研究“佛学”为自己的事业。在佛教的门面上最常见的就是这几种人,当他们把假的佛教重复宣扬了一千遍,那么真的佛教就不见了。不客气地讲,在一百个佛教徒里面,能够分辨真假佛教的恐怕不会超过五个。
什么是信?如果真的有所谓“完全相信”,那就是“知道”。你相信我会游泳吗?你如何回答?你没有见过我游泳,这样就有信不信的问题,但是当你看到我正在游泳,你相信我会游泳吗?这时如果你说“我相信你会游泳”就会显得很蠢,因为你是“知道”我会游泳,相信或不相信的问题已经不存在了。所以,当你不知道我会不会游泳的时候,你最好让我游给你看看,表明自己相信或不相信都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同样,佛教并不是让你来信的,而是让你来看的,当你知道佛教在讲什么,问题就不在于信不信了,而在于是否要实践它。
也许有人会问,佛教不是以“信”为入门吗?不错,佛教当然很讲究信,但是要建立真正的信必须先对佛教有起码的了解,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在四圣谛之后才来谈论信。真正的信、佛教所讲的信不是“相(belive)”,而是“信任(belive in)”,相信是出于无知,信任则是出于了解。举例来说,你信任你母亲,但是有时候你并不相信她,你明白这个区别吗?佛教是允许怀疑、鼓励怀疑的,没有怀疑也就没有求知的动机,没有求知的动机也就没有灵感和创造力,没有灵感和创造力也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信任。怀疑是不相信,但在对象经得起怀疑的情况下,却可以增加原有的信任,因此建立信心的过程中还带有冒险的意味。
节选自阿枫的开启佛门,不知各位是否能认真的看完.事实上我们大多数人一生中做的只有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無極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34
编号 24402
注册 2004-11-14


发表于 2006-8-29 16:2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行善当然有所图,图的是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早离苦海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無極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34
编号 24402
注册 2004-11-14


发表于 2006-8-29 16:45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推荐大安法师主讲的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
http://www.donglin.org/Get/lyxz/20060519755.htm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8 01:3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7505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