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谈谈诸葛亮和刘备, 纯属个人意见!!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5-19 01:4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清水咬雪于2005-05-18, 21:57:32发表
曹操不大看得起诸葛亮,对庞统到是礼遇有嘉。

曹操压根看不起庞统,倒是非常瞧得起诸葛亮。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5-21 01:2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一马当先于2005-05-19, 12:29:29发表
我觉得诸葛亮不投魏是他有自知之明,以诸葛亮的才干,在魏国他不会当什么大官,因为魏国人才济济。但在蜀国,他任丞相、武乡侯,地位显赫,这是他在魏国所不能比的

想想司马懿怎么熬出头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5-21 13:2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一马当先于2005-05-21, 11:37:48发表
因为司马懿在将略上远胜诸葛亮啊  

哦? 根据在哪?

两人的直接交锋里谁吃了谁便宜了?

我还说司马懿远逊诸葛亮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5-21 13:5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一马当先于2005-05-21, 13:57:51发表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5-05-21, 13:20:15发表
哦? 根据在哪?

两人的直接交锋里谁吃了谁便宜了?

我还说司马懿远逊诸葛亮呢.

否则的话,诸葛亮5次攻魏都劳而无功,司马懿正是用自己的智谋挡住了诸葛亮的进攻

直接把曹真张合郭淮的功劳全送给司马懿了. 强啊~~   


另外问你一句, 曹操四次侵吴都寸功不得还被人百骑袭营, 孙权军事上是不是远胜曹操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5-21 14:3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一马当先于2005-05-21, 14:03:05发表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5-05-21, 13:59:50发表
[quote]原帖由一马当先于2005-05-21, 13:57:51发表
[quote]原帖由青蓝于2005-05-21, 13:20:15发表
哦? 根据在哪?

两人的直接交锋里谁吃了谁便宜了?

我还说司马懿远逊诸葛亮呢.

否则的话,诸葛亮5次攻魏都劳而无功,司马懿正是用自己的智谋挡住了诸葛亮的进攻

直接把曹真张合郭淮的功劳全送给司马懿了. 强啊~~   


另外问你一句, 曹操四次侵吴都寸功不得还被人百骑袭营, 孙权军事上是不是远胜曹操了?   [/quote]
东吴有长江天险,不同。  曹真张郃郭淮是有功劳,但是挡住诸葛亮的第5次北伐,司马懿的功劳最大 [/quote]
否则的话,诸葛亮5次攻魏劳而无功,司马懿正是用自己的智谋挡住了诸葛亮的进攻


挡住诸葛亮的第5次北伐,司马懿的功劳最大



强啊强啊, 强到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东吴有长江之险, 你以为魏国就无险山坚关之埈么? 告诉你, 曹操打孙权可不是次次在江里打, 而是在案边打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5-23 18:5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原来荀文若叫做得不到重用, 受教啦~~`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5-24 01:3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仇雠于2005-05-23, 22:02:39发表
文若在曹操那里不过是充当智囊的作用,并无任何大权,顶多管管粮草方面的事,曹操不象刘备,他自己有能力判断,刘备没有诸葛亮就像没头苍蝇了,诸葛亮是个一心要成就大业的人,从当时他与四友的对话中可知,试问一个有如此雄心的人,如何肯屈居人下?文若属于王佐类型的,孔明即使不是霸权型的,也应该比王佐更具野心吧。  

文若的地位?  真不好意思, 他不是个随军智囊团, 他在最后反对曹操当魏公以前,  一直都是在曹操离开许都后负责许都的大小事务.  其地位与诸葛亮在法正张飞等死前于蜀国的地位一样.   

可不仅仅是管管粮草那么简单的工作.
诸葛亮如果有野心还在新野呆到曹操都一统北方才出仕是什么原因呢?   难道曹操一统北方对诸葛亮投靠刘备有莫大好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5-24 11:4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蒹葭苍苍于2005-05-24, 8:18:02发表
葛亮如果有野心还在新野呆到曹操都一统北方才出仕是什么原因呢? 
骚兰终于犯常识性错误了。孔明遇到刘备时才27岁,曹操在北方征战时他才多大啊。哈哈哈。

孔明才多大无所谓, 最重要的的是他在刘备带荆州那段时间里就已经跟朋友们花天酒地, 刘奇器重, 曹操求其出山辅助了.   
那么, 孔明闲置了多少年都干啥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5-24 15:3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楼上的看了三国志里的记载再来说话. 我实在懒的回答这么伟大的观点.

荀文若就一参谋?曹阿瞒第一个不放过你.

没闲空普及义务教育.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5-25 10:0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仇雠于2005-05-24, 19:17:47发表
文若的地位?  真不好意思, 他不是个随军智囊团, 他在最后反对曹操当魏公以前,  一直都是在曹操离开许都后负责许都的大小事务.  其地位与诸葛亮在法正张飞等死前于蜀国的地位一样. 这话是不错,对于文若来说,他只是一个曹操处处理政务的官员而已,而诸葛亮的目标决不仅仅停留在此,他是为复兴汉室而出山的,必然在曹操处会受制于他人,不能真正发挥自己军事才能,在刘备处则不同,刘备过惯了漂泊的生活,四处受到牵制,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诸葛亮的出山,决定了他的前途的走向,势必将诸葛亮推心至腹,如此诸葛亮才算有自己的一片天。
至于出山时机,因为曹操当时统一了北方,孙权也继承了父兄之业,统一了江东,大大小小的军阀无序混乱之战已经接近结束,但领土尚未瓜分完毕,而经过多年观察可以看出大势所趋。早出山,空耗精力,不如充实自己;晚出来,有无用武之地。这就和那些有经验的拳师一样,没必要和二三流的空费体力,要斗六和高手斗,打倒一个就可以称霸一方。明朝的刘伯温说过:天道后举者胜。就是将这个道理。

晕, 智囊团又变成政务团了?

又不好意思了, 以谋略方面的贡献而言, 文若仅仅是比不上荀攸而已. 在战略上曹操常与之咨询. 文若不仅是个后放政务官, 是曹操出战后的基本事物都交由文若处理, 也就说说, 曹操离开后, 文若就是代理曹操在时要干的事情. 这是个"政务"官? 显然还不理解股肱之意.

至于说诸葛亮出山为复兴汉室, 8好意思, 诸葛亮我只看出他为知己者死, 没见他复兴汉室的决心. 汉被魏代时, 第一个支持刘备称帝的就是诸葛亮.

至于所谓大势, 鲁肃需要呆家里才看出势头? 甘宁乃至周瑜都是呆家里才能看天下大势的? 周瑜,甘宁的二分天下, 鲁肃的联刘抗曹都是出仕之后研究出来的. 以此为诸葛亮不早出山的理由, 显然完全不符合实际.

而刘备未访诸葛亮之前, 曹操就曾访诸葛亮, 求其出山辅助. 那个时候曹操还没一统北方呢. 此时早出劝刘备于荆州建立基业, 东联孙权以观北事岂不在复兴上更哟把握?

而诸葛亮在隆种常以管乐自比, 时徐庶, 催等孔明之友仍在, 可见诸葛亮是在较年轻时就已经非常自负, 而又令徐庶等人信服, 可见其见识亦非短浅之辈,  又何以不到曹操完全统一, 就瞧不出天下之势呢? 而从徐庶和司马德操向刘备推荐孔明上看, 孔明早以具备出山水平, 就是不出山, 何也?

非为复汉, 非为地位,  如孔明自己所说: 躬耕隆中, 不求闻达于诸侯也.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5-27 04:0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仇雠于2005-05-26, 21:29:36发表
而刘备未访诸葛亮之前, 曹操就曾访诸葛亮, 求其出山辅助. 那个时候曹操还没一统北方呢. 此时早出劝刘备于荆州建立基业, 东联孙权以观北事岂不在复兴上更哟把握?
此言差矣,曹操访诸葛亮是在曹仁败给徐庶之后,此时北方只有残余势力如公孙康他们,不足畏惧,而东吴与刘表一战也将地盘画得比较清了。
至于说诸葛亮出山为复兴汉室, 8好意思, 诸葛亮我只看出他为知己者死, 没见他复兴汉室的决心. 汉被魏代时, 第一个支持刘备称帝的就是诸葛亮.
因为诸葛亮的教育底蕴就是儒家思想,属于支持原有政府的类型,献帝被废,刘备是汉室末裔,继承帝位名正言顺,也是在为汉室的重新崛起而努力啊。
而从徐庶和司马德操向刘备推荐孔明上看, 孔明早以具备出山水平, 就是不出山, 何也?
这就是诸葛亮为了考验刘备是否与自己的政治抱负相同,士为知己者死,道不同,不相为谋,文若就是因为后期与曹操在政治方面见解有出入,才死的,当时此事虽未发生,以诸葛亮的智慧应该懂得的。这也正是他不投靠曹操的另一个原因。
另外,北方没有平定之时,刘表和孙坚的战斗也没结束,群雄割据没有结束,谁都不知道结果,正如袁本初被曹操所灭。而此时诸葛亮也趁此时完善一下自己的学识,以备出山之用。

曹仁败给徐庶?   

曹仁什么时候败给徐庶啦? 我只记得夏侯敦哪年哪月打过刘备, 被刘备伏兵所破, 倒真不知道曹人有哪处被徐庶所败. 望赐出处.

曹操访诸葛亮的时候跟诸葛亮具备出山条件有相通之处吗? 难道规定了曹操不访诸葛亮, 诸葛亮就没本事出山了?   

诸葛亮所受教育是儒家底蕴,但是所行政法却似于法家手段. 何也? -----结论, 诸葛亮非儒非法, 其行似闲云, 未出山是饮酒论道, 自在逍遥. 还是那句, 早出山点醒刘备, 比等曹操完全稳定北方才出投刘备更能实现人生理想, 诸葛亮莫非是向难度挑战?

另外,北方没有平定之时,刘表和孙坚的战斗也没结束,群雄割据没有结束,谁都不知道结果,正如袁本初被曹操所灭。而此时诸葛亮也趁此时完善一下自己的学识,以备出山之用。

首先, 和刘表斗的有两股力量, 一, 孙权, 二, 曹操.只不过刘表跟曹操, 孙权都没有进行过什么主力大决战. 袁绍死后, 袁曹乱斗, 此时为刘备确定下战略目标, 对以后的壮大将更有好处. 刘备自袁曹大战之始便已投刘表, 诸葛亮当时不投, 明智, 但是要了解一个人的政治理年, 诸葛亮却完全没有去跟刘备交流, 怎么了解?

在袁曹乱斗时, 江东, 荆州, 西凉, 益州, 关中局势已定, 唯剩中原. 无论谁胜, 树负, 对于天下格局的影响都不大, 还需要呆家里观察些什么? 趁这个时机在家里完善一下自己的学识, 谁的学识是会在家里完善好才出来干的? 难道出山之后诸葛亮就不能完善自己的学识? 出山之后诸葛亮就习识, 不观世, 不看书, 不思考??为什么非要呆家里"努力"? 正式北方仍乱, 而基局已定的时候, 才应该出来, 反而到了北方大局已定, 天下二中其一尽归曹氏时才不该出山助刘.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5-29 01:2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仇雠于2005-05-28, 21:32:41发表
曹仁败给徐庶? 

曹仁什么时候败给徐庶啦? 我只记得夏侯敦哪年哪月打过刘备, 被刘备伏兵所破, 倒真不知道曹人有哪处被徐庶所败. 望赐出处.
关于这个问题,不好意思,是我受演义影响,后经查实,是没有此事的,抱歉。但曹操访诸葛亮的确是在徐庶投曹操前无疑。
曹操访诸葛亮的时候跟诸葛亮具备出山条件有相通之处吗? 难道规定了曹操不访诸葛亮, 诸葛亮就没本事出山了? 
曹操当时也是听程昱说有贤才,才派人去请。与诸葛亮是否出山无关。
此外,诸葛亮正是为了刘备才筹划了“三分天下”的计划。因为刘备在新野一住就是八年,曹操正和袁绍争北方之地,如果诸葛亮现在出山,无非是帮刘备练练军队而已,因为仅凭新野的兵马是不可能有任何作为的,刘表有不肯出兵攻打许昌,所以这近八年的时间,用来充实自己正合适。
刘备自袁曹大战之始便已投刘表, 诸葛亮当时不投, 明智, 但是要了解一个人的政治理年, 诸葛亮却完全没有去跟刘备交流, 怎么了解?
怎么会呢?虽然当时刘备屡败屡战,实力的确不怎么样,但受衣带诏讨贼,以及刘备在更早以前,黄巾的事应该是有所了解的,即使没有正面的交流,也多少知道一点。此外,在刘备请诸葛亮出山时,诸葛亮也有意试探刘备,这就是正面的了解。

诸葛亮提早出山就不会是帮刘备练练军队那么简单了.

刘备虽然懂得收买人心, 但是也仅仅懂得收卖人心, 不明荆州局势, 不明自己的目标与战略, 早点出来相助, 可以帮刘备明确战略目的. 而且也可以及早摸清刘备所处的环境和对自己制定的战略进行修改和补充, 这些都是自各在家里所比拟不了的. 甚至密使向吴早通信使皆可. 比起后来的冲忙应战, 重新花了N多时间获取半个荆州还欠下借南郡的一屁股被动债要好得多.

而且, 最为重要的一点, 就是诸葛亮既然想了解刘备, 怎么会让刘备去访问他的时候才做正面了解, 而前几年就跟不认识刘备一样一点都不去了解了解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5-29 21:0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东海兄说得有道理,不过我想说明的就是一点, 诸葛亮并非想做一隐士, 而是未具体考虑到出仕这个方面.

也就是说, 诸葛亮是自比管乐了, 可他有没有自主去做堪比管乐的事情呢?~ 好象在遇刘备之前. 诸葛亮不曾主动做过些什么.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6-19 19:5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仇雠于2005-05-30, 19:33:45发表
是否一定要出山才能做些什么?
西周姜尚为何要年近八旬才出山助文王一统天下,为何不早出山?
另外,诸葛亮在对刘备完全了解之前怎么能轻易出山?如果刘备与自己的政治抱负不同,或为人不是如传闻所言的话,出山的结果可想而知。否则他可能真的会象庞山民一样隐居,终生不仕。留给子孙安宁,而不是官场的尔谀我诈也没什么不好。就因为刘备在新野八年,有机会听取百姓对刘备的评价,从而决定是否出山,这对刘备也是一种考验。

姜尚八旬出山是他的事,他既然要以直勾钓鱼来卖弄自己的身份,活该的到八旬才出山。

且----纣王乱朝纲不过是十多年的事情,姜尚早出来干啥?未卜先知天下大乱?


诸葛亮根本不去了解刘备能“完全”了解刘备么?我没说过让诸葛亮一出去就立刻归刘备吧?可诸葛亮在刘备来访前跟没听过刘备似的,这叫他早想好了出仕的时机?

诸葛亮本琅琊人,刘备曾任徐州牧,过往的事迹诸葛亮要真要考验刘备早就听闻了,还用找个刚好“八年”来考验刘备?

荀文若叔侄考验了曹操多久?郭嘉考验了曹操多久?诸葛亮要考验刘备八年?这种玩笑也开得出。

1年就完全可以大体上掌握此君的政治主张,待民之道等等措施了,还等8年。而且还是干等。看来诸葛亮是对自己信心十足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6-20 20:5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偷个乐,蜀道易守难攻,那么诸葛亮的军营呢?咋司马懿对诸葛亮军营也跟对着蜀道天险一般的却步不战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6-20 22:1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一马当先于2005-06-20, 21:58:19发表
我说了,司马懿是采用保守战术,拖垮诸葛亮

这不正好说明了司马懿对出战没有那个决心和计策么。

司马懿将略上远胜诸葛亮?他的“将略”原来是建立在国力的基础上的。那叫将略?想远胜,拿出公孙渊和孟达两战的表现出来,那才叫远胜。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6-22 18:1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一马当先于2005-06-22, 14:15:20发表

QUOTE:
原帖由青蓝于2005-06-20, 22:18:09发表
这不正好说明了司马懿对出战没有那个决心和计策么。

司马懿将略上远胜诸葛亮?他的“将略”原来是建立在国力的基础上的。那叫将略?想远胜,拿出公孙渊和孟达两战的表现出来,那才叫远胜。

这只能说明司马懿比较保守,根本不代表司马的将略

那啥代表司马懿将略了? 为什么司马懿此刻会保守起来了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7-6 21:4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㈠魏略曰:夏侯楙为安西将军,镇长安,亮於南郑与群下计议,延曰:“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亮以为此县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

看清楚,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这就是子午谷之计的全貌,成功了,只是据长安而对魏军,至于咸阳以西可定,是在于一举,是哪一举?自然是在长安击退了魏国东来之军后了。哪有成功了可定长安以西全境那么好的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7-6 22:2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偶只能拜服,子午谷成功了,剩下的就是一举定长安以西。也就是------在长安与魏军决战,这就是子午谷的作用。至于奇袭有什么作用呢?就是逼迫魏军进行决战。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4-30 14:1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778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