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不知道刘备军在赤壁之战中起了什么作用?, 衷心求教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11-9 19:0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snleo于2004-11-09, 19:02:03发表
那他参战了没

估计剩的也不会多吧。。。

魏蜀两方的资料上提到的, 是孙刘联力破曹操.   吴方的资料上就没刘备参战, 却偏偏在打的时候无端端又冒了刘备已经带军跟周瑜汇合.

至于怎么帮. 起了什么作用.  没有详细记载. 不知道. 就象张合传的"从破XX"一样, 怎么从破, 没人知道, 起了什么作用, 也没人知道一样.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11-14 10:2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amoschung于2004-11-14, 0:50:10发表

QUOTE:
原帖由天公将军于2004-11-13, 23:57:56发表
不服刘备的:不妨解释一下为什么曹操只承认败给刘备,不承认败给周瑜。

提这个问题实在与君之名讳不符。

  曹操者,世之奸雄,乱世之枭雄。惟恐孙刘联盟,故以此挑拨。

  再者曹操受虚荣心驱使,他宁愿败于“首长”,也不败于“参谋”

  拙见!

那不就是选择性狡辩了吗?

提赤壁之以孙吴资料做准这本身就已经存在一个立场问题, 别人既然不以魏蜀之资否却吴书, 何以用吴书否决蜀魏之记载?

三个立场, 三个说法. 至于江表传, 看看就好了, 当与三国志有冲突的时候, 还是少提点江表传.  斐松之言"吴人专美之词尔"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11-14 11:4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追击哪来的"不利"?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12-4 15:5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老燕不会把蜀国的资料想得是那么齐全吧?特别是前期的东西基本一笔带过那样子。哪会有什么参战的将领。

至于大笔记上一功,蜀魏都替刘备写过了,难道以刘备方大将没记载就否认刘方功劳不成?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12-6 00:1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马忠的意思是刘备不仅仅是在赤壁跟周瑜汇合, 他的陆军也参加了攻打曹操的战役. 刘备都带部队到赤壁那了曹操还跟谁战失利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12-9 13:2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4-12-09, 7:42:17发表

QUOTE:
原帖由巴西马忠于2004-12-08, 18:34:39发表
[quote]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4-12-08, 23:23:00发表
哈哈,是江表传。
但是可不能说没有去夏口,因为去樊口要经过夏口。
因此,三国志记载了刘备到夏口,而江表传则记载了后面的行动。
注意,刘备很可能与诸葛亮一起乘船到樊口,诸葛亮继续向东吴进发,而刘备则停留等待援军到来。

对你真是没语言了,不懂古文就可以装傻充愣啊?!

《诸葛亮传》、《孙权传》、《周瑜传》、《鲁肃传》都说刘备是在驻扎夏口后派诸葛亮出使的,只有《江表传》说刘备在退往樊口后派诸葛亮出使的。

孤证不立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吧?

我真的不明白,你们这些高人,是否不用这些成语(比如装傻充楞、胡说八道),就不能证明自己的水平高人一等呢?

所谓孤证是什么意思?这个证据并不与三国志的相矛盾,这是很清楚的。
我们都知道三国志记载比较简略,那其他相对比较详细的资料难道就不可取?
刘备是到了夏口,并从夏口派出诸葛亮,但是这并不否定刘备与诸葛亮一起顺流而下到达樊口,诸葛亮继续东下,刘备停留等回音。
——江表传曰:备大喜,进住鄂县,即遣诸葛亮随肃诣孙权,结同盟誓。
——江表传曰:备从鲁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诸葛亮诣吴未还,备闻曹公军下,恐惧,日遣逻吏於水次候望权军。
至少江表传有两次提到刘备在鄂县。
不知三国志提到刘备在夏口有几次? [/quote]
同一个人同一使命要"谴"两次?

再怎么说诸葛亮也绝不是江表传上那样进驻鄂县才谴的, 如果按老燕的逻辑, 诸葛亮是在夏口就已经受命出使了, 刘备没必要再到鄂县再"谴"一次. 况且江表传还是说"进住鄂县,即遣诸葛亮".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4-12-9 13:4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我是觉得不太合调子的. 至于看法嘛, 各人都有各人的理解. 不过我是比较不接受谴两次的说法.  有点理解不通的感觉吧.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5 11:5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85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