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燕京晓林于2004-12-09, 7:42:17发表
原帖由巴西马忠于2004-12-08, 18:34:39发表
[quote]原帖由燕京晓林于2004-12-08, 23:23:00发表
哈哈,是江表传。
但是可不能说没有去夏口,因为去樊口要经过夏口。
因此,三国志记载了刘备到夏口,而江表传则记载了后面的行动。
注意,刘备很可能与诸葛亮一起乘船到樊口,诸葛亮继续向东吴进发,而刘备则停留等待援军到来。
对你真是没语言了,不懂古文就可以装傻充愣啊?!
《诸葛亮传》、《孙权传》、《周瑜传》、《鲁肃传》都说刘备是在驻扎夏口后派诸葛亮出使的,只有《江表传》说刘备在退往樊口后派诸葛亮出使的。
孤证不立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吧?
我真的不明白,你们这些高人,是否不用这些成语(比如装傻充楞、胡说八道),就不能证明自己的水平高人一等呢?
所谓孤证是什么意思?这个证据并不与三国志的相矛盾,这是很清楚的。
我们都知道三国志记载比较简略,那其他相对比较详细的资料难道就不可取?
刘备是到了夏口,并从夏口派出诸葛亮,但是这并不否定刘备与诸葛亮一起顺流而下到达樊口,诸葛亮继续东下,刘备停留等回音。
——江表传曰:备大喜,进住鄂县,即遣诸葛亮随肃诣孙权,结同盟誓。
——江表传曰:备从鲁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诸葛亮诣吴未还,备闻曹公军下,恐惧,日遣逻吏於水次候望权军。
至少江表传有两次提到刘备在鄂县。
不知三国志提到刘备在夏口有几次? [/quote]
同一个人同一使命要"谴"两次?
再怎么说诸葛亮也绝不是江表传上那样进驻鄂县才谴的, 如果按老燕的逻辑, 诸葛亮是在夏口就已经受命出使了, 刘备没必要再到鄂县再"谴"一次. 况且江表传还是说"进住鄂县,即遣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