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知]关于襄樊之战的思考,三国史话,轩辕史话,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标题: [求知]关于襄樊之战的思考, 请各位高手释疑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5 14:31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曹操是“劝”还是“求”?给个证据出来看看?


曹操都谴使过去说明了什么?孙权自己都有求于曹操,为什么就绝对不能“乞”讨关羽?

司马懿和蒋济所提议的曹操所期望的是孙权出兵,关羽退兵,孙权希望的是关羽不退兵,直接做掉他。孙权还能“身价高”?
荒谬。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5 14:3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司马懿和蒋济所提议的曹操所期望的是孙权出兵

曹操是如谁所言?这个且更加说明了时间顺序。

看清楚司马等人的建议再来说这个且字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5 14:5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秋七月,以夫人卞氏为王后。遣于禁助曹仁击关羽。八月,汉水溢,灌禁军,军没,羽获禁,遂围仁。使徐晃救之。

冬十月,军还洛阳。㈠孙权遣使上书,以讨关羽自效。

丞相军司马司马懿、西曹属蒋济言于操曰:“于禁等为水所没,非战攻之失,于国家大计未足有损。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操之。孙权为笺与魏王操,请以讨羽自效,及乞不漏,令羽有备。操问群臣,群臣咸言宜之。董昭曰:“军事尚权,期于合宜。宜应权以密,而内露之。羽闻权上,若还自护,围则速解,便获其利。可使两贼相对衔持,坐待其敝。秘而不露,使权得志,非计之上。又,围中将吏不知有救,计粮怖惧。傥有他意,为难不小。露之为便。且羽为人强梁,自恃二城守固,必不速退。”操曰:“善!”

既然曹操从之,又怎么会没谴使劝孙权呢?实在是厉害啊,曹操一面听从他们的建议,一面不派遣使者等孙权,这么高的理论也只有你能拉得出来。

现在你知道孙权为什么“乞求”讨羽了吧?

这且欲使权云云,正是因为动迁都之时就有这种想法,等到孙权谴使相求,才用“且”。

你引用的这段回复我根本看不到跟我说的且有任何关系。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5 15:1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庞统于2005-01-05, 15:09:21发表
既然曹操从之,又怎么会没谴使劝孙权呢?
-------------------------------------------------------------------------
2的比较,我以为曹操从之是怎么从的呢?是以为然呢 还是 即遣使权了(没有吧,只说了权闻之,怎么闻的没有记载);这里的表述是远远没有“权内惮羽,外欲以为己功,笺与曹公,乞以讨羽自效。”清楚的。

这且欲使权云云,正是因为动迁都之时就有这种想法,等到孙权谴使相求,才用“且”。
---------------------------------------------------------------------------------
部分同意。但我也可以说迁都之前就有啊,迁都只是战事所迫提出来的。
曹操一定是到那时侯才恍然大悟吗?才派使者吗?那你的顺序还是不对啊。
按照你的说法,迁都时经提醒才知道,然后派使,不就有以下推论了:
关羽围樊、襄阳。--------孙权隔岸观火正在窃喜--------曹操开会-----------派人去孙权那---------你说现在孙权身价高不?牛不牛?是曹操打不过我才来求我出兵啊。。谈谈条件吧(事实呢。。"笺与曹公,乞以讨羽自效"。)---结论孙权三岁小孩!

谴使在前,孙权复使在后,两者根本无对立存在。

“在你们眼中这么好糊弄的孙权都知道这个战略的重要性;那么是不是要证明曹操表现更差,连基本常识都没有了。”

再让你看点东西:“及关羽围曹仁於樊,孙权遣使辞以“遣兵西上,欲掩取羽。江陵、公安累重,羽失二城,必自奔走,樊军之围,不救自解。乞密不漏,令羽有备。”太祖诘群臣,群臣咸言宜当密之。”

这里已经不存在司马懿蒋济等不知道的情况了。所以说,孙权的“乞”在迁都之后已经是定论。而根据蒋济传,曹操不是“以为然”而是“如其言”,所以要证明这是曹操早想好的战略,缺的就是一个硬性条件。而曹操如果之前已经制定好吴蜀战略(别再说保密了,孙权来信曹操已经可以在大堂之上讨论是保密还是不保密),那么迁都根本豪无意义是其一,曹操在战略开始实施时已经不可能对内保密这是其二。

你先假设曹操之前就已经制定好了战略,所以有孙权谴使来“乞”,所以是曹操预定好的战略。

这根本就是在用结果证明结果,根据在哪?只在你脑子里罢了。

“关羽围樊、襄阳。--------孙权隔岸观火正在窃喜--------曹操开会-----------派人去孙权那---------你说现在孙权身价高不?牛不牛?是曹操打不过我才来求我出兵啊。。谈谈条件吧(事实呢。。"笺与曹公,乞以讨羽自效"。)---结论孙权三岁小孩! ”

“及关羽围曹仁於樊,孙权遣使辞以“遣兵西上,欲掩取羽。江陵、公安累重,羽失二城,必自奔走,樊军之围,不救自解。乞密不漏,令羽有备。””
孙权身价高还是曹操身价高。你自己看孙权写的信,我也不多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5 15:3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卷十四 魏书 程郭董刘蒋刘传

董昭传。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5 18:3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2、根据这个史料。司马和蒋济的建议采纳说基本上可以一棍子打死了。

一棍子打死?呵,根据什么?

第一你知道孙权来信是在议迁都之前了?证据在哪?如果不在之前,那么不是史料矛盾,而是你创造矛盾而已。
我说了,历史资料特别是同是魏书同存的资料,应该先分析的是他们之间的逻辑,再次是时间,最次才是推断他们有矛盾。你还没分析他们的逻辑,又没确定他们的时间,就立刻飞去“一棍子”打死。
难道魏书是你写的?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抱歉啊,历史不是这样被你玩弄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6 03:10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廖化将军于2005-01-05, 22:24:38发表
司马在当时的出场和表现的确很奇怪,他是太子党,从时间先后上看,太子没有参与9月前的军事会议,当时“九月,讽潜结徒党,与长乐卫尉陈祎谋袭鄴;未及期,祎惧而告之。太子丕诛讽,连坐死者数千人,钟繇坐免官。”当时曹丕挺忙,10月去洛阳赴曹操军中参与10月的襄樊前敌军事会议应该有难度。

楼主所提到的时间,武帝纪的顺序是:
夏五月,引军还长安。
秋七月,以夫人卞氏为王后。遣于禁助曹仁击关羽。
八月,汉水溢,灌禁军,军没, 羽获禁,遂围仁。使徐晃救之。
九月,相国钟繇坐西曹掾魏讽反免。
冬十月,军还洛阳。[一]孙权遣使上书,以讨关羽自效。
王自洛阳南征羽,未至, 晃攻羽,破之,羽走,仁围解。王军摩陂[二]

注[一]曹瞒传曰:王更修治北部尉廨,令过于旧。 注[二]魏略曰:孙权上书称臣,称说天命。王以权书示外曰:“是儿欲踞吾着炉火上邪!”

-_-

太祖崩,嗣位为丞相、魏王。曹丕是曹操挂后才担任丞相一职的。廖兄觉得司马懿身位丞相军司马出现在曹操身边正常些还是出现在世子曹丕身边正常些?

司马懿是太子党也改变不了他当时“丞相军司马”这职位吧?怎么能说是与曹丕善就不在曹操那呢?他在曹操身边建言是很正常的事,取汉中(降张鲁)时曹丕有没有随曹操攻汉中呢?那时候太子党司马懿在哪?
司马懿虽是太子一党,但是并非追随曹丕左右的幕蓼。廖兄可不能将曹丕跟司马懿绑一起了。

孙权早就包藏祸心,行动当然在谴使传书于曹操之前就布置好了,我在说的是孙权在布置好袭击荆州的战略后,谴使上书曹操求其扯住关羽,同时不可使这一封信泄密。并非是说孙权一切动作都在其后。

既然没理由限制司马懿不能参加九月的军事会议,那么时间上还紧迫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6 03:1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廖化将军于2005-01-05, 23:03:05发表
青蓝兄所引的史料:“及关羽围曹仁於樊,孙权遣使辞以“遣兵西上,欲掩取羽。江陵、公安累重,羽失二城,必自奔走,樊军之围,不救自解。乞密不漏,令羽有备。”太祖诘群臣,群臣咸言宜当密之。”

这个的时间可能在8-10月间,当然也可能就是在10月司马懿、西曹属蒋济进言后,不过后者的可能性实在是很小了啊。

如果是在早些时候孙权就有遣使提议袭荆,那么当时曹操还在路上。等他到了洛阳,当然已经心里有数了。司马的进言实在是有没有都不伤大雅。

-_-

廖兄,孙权“乞讨羽”已经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记载是冬十月了,怎么跑到了8月去了?

冬十月,军还洛阳。[一]孙权遣使上书,以讨关羽自效。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6 03:17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曹操本纪里都没说遣使吴啊!
还有,司马的:《晋书。帝纪第一 宣帝》军还,权遣使乞降,上表称臣,陈说天命。魏武帝曰:“此兒欲踞吾著炉炭上邪!”答曰:“汉运垂终,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权之称臣,天人之意也。虞、夏、殷、周不以谦让者,畏天知命也。”
------------------------------------------------------------------------------------------------
而且看了孙权的那封信说:是儿欲踞吾着炉火上邪! 这不是洞若观火吗,曹操心里明白着呢。这能是派了使写的回信吗?这能排除曹操有预谋吗?


-------引资料净是引不全,睁大眼睛看清楚孙权谴使称臣跟“乞讨羽”是一回事吗?

魏武曰:“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言竟不从。既而从讨孙权,破之。军还,权遣使乞降,上表称臣,陈说天命。魏武帝曰:“此兒欲踞吾著炉炭上邪!”答曰:“汉运垂终,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权之称臣,天人之意也。虞、夏、殷、周不以谦让者,畏天知命也。”

好好了解了解曹操讨孙权到曹操军还是哪一年哪一月的事情。


PS:这次能把几年前打得孙权上书陈说天命陷害曹操这事说成是关羽讨樊之时的事情?下次不如把赤壁之战也说成是关羽讨樊时候的事吧。选取资料竟然盲目到这地步去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6 03:2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庞统于2005-01-05, 21:40:42发表
《蒋济传》
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司马宣王及济说太祖曰:“于禁等为水所没,非战攻之失,于国家大计未足有损。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擒。
-----------------------------------------------------------------------

这个结论还有辩下去的必要么?我两个都是本纪啊。司马建议采纳说完了。曹操遣使说也完了。结论出来了啊:曹操没谴使啊,孙权主动上书的。
小结一下:司马和蒋济的建议提了,曹操也听了,可是没有派使者。
如果需要解释可能的原因如下:
不否认司马的雄才,但是司马在曹操在世的时期并不得到重用,和蒋济均不属于非智囊团核心人物;两人当时均未参赞军机。

这回真的看电视去喽,明天再来。

小结一下:司马和蒋济的建议提了,曹操也听了,可是没有派使者。

司马宣王及济说太祖曰:“于禁等为水所没,非战攻之失,於国家大计未足有损。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原也。可遣人劝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帝谏曰:“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于国家大计未有所损,而便迁都,既示敌以弱,又淮沔之人大不安矣。孙权、刘备,外亲内疏,羽之得意,权所不愿也。可喻权所,令掎其后,则樊围自解。”魏武从之。权果遣将吕蒙西袭公安,拔之,羽遂为蒙所获。


居然还得出曹操没谴人去劝?最直接的证据就在“太祖如其言。权闻之”里。没谴人劝说孙权,孙权怎么“闻”的?难道有人将曹操军事会议的记录email给孙权看?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6 12:0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庞统于2005-01-06, 9:52:51发表
冬十月,军还洛阳。[一]孙权遣使上书,以讨关羽自效。王自洛阳南征羽,未至,晃攻羽,破之,羽走,仁围解。王军摩陂。[二]
注[一]曹瞒传曰:王更修治北部尉廨,令过于旧。
注[二]魏略曰:孙权上书称臣,称说天命。王以权书示外曰:“是儿欲踞吾着炉火上邪!”
-----------------------------------------------------------------------------------------------

曹操本纪武帝纪里都没说遣使吴啊!而且明确说是孙权主动上书的。

“权内惮羽,外欲以为己功,笺与曹公,乞以讨羽自效。”
-----------------------------------------------------------------------------------------------
这是吴主传里说的!也是没说遣使吴;明确说孙权主动上书的。

卷十四 魏书 程郭董刘蒋刘传

及关羽围曹仁於樊,孙权遣使辞以“遣兵西上,欲掩取羽。江陵、公安累重,羽失二城,必自奔走,樊军之围,不救自解。乞密不漏,令羽有备。”太祖诘群臣,群臣咸言宜当密之。昭曰:“军事尚权,期於合宜。宜应权以密,而内露之。羽闻权上,若还自护,围则速解,便获其利。可使两贼相对衔持,坐待其弊。秘而不露,使权得志,非计之上。又,围中将吏不知有救,计粮怖惧,傥有他意,为难不小。露之为便。且羽为人强梁,自恃二城守固,必不速退。”太祖曰:“善。”即敕救将徐晃以权书射著围里及羽屯中,围里闻之,志气百倍。羽果犹豫。权军至,得其二城,羽乃破败。
---------------------------------------------------------------------------------------------

这是董昭传里说的!还是没看见说遣使吴;明确说孙权主动上书的,内容都有。

再看你的
司马宣王及济说太祖曰:“于禁等为水所没,非战攻之失,於国家大计未足有损。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原也。可遣人劝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
蒋济传里的。说的是如其言,怎么如的?是“以为然”还是“遣使吴”了,有“遣使吴”的证据吗?孙权闻之,怎么闻的?一定是“遣使吴”吗?孙权如此关注这场战争,没有谍报人员在外地吗?你能排除这种可能说孙权就是在家里呆着等到曹操使者来了才知道曹操需要他的帮助吗?

帝谏曰:“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于国家大计未有所损,而便迁都,既示敌以弱,又淮沔之人大不安矣。孙权、刘备,外亲内疏,羽之得意,权所不愿也。可喻权所,令掎其后,则樊围自解。”魏武从之。权果遣将吕蒙西袭公安,拔之,羽遂为蒙所获。
-----------------------------------------------------------------------------------------------
这个是晋书 司马宣王里的。从之,怎么从的?“遣使吴”了吗?没说吧。

对于一个能把关羽传里的“擒归”说成是没有投降;而又用这个没有投降的理论去否定武帝纪里的“”字的人。  
我有权利怀疑你是个为了自己的观点喜欢强辩的人或者你的动机不是来探讨问题的。因为按照廖化将军提供的依据,我还有一些工作要做;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再浪费时间。
所以,关于是曹操“遣使吴”了孙权上书还是孙权主动上书这个问题上,你可以把上述证据搞个投票,进行论坛公决。 如果你没有新的证据出来,再跟贴讨论这一观点,我将申请对这一观点的投票论坛公决。我输了我去找新的证据;你输了你去找新的证据,OK?

孙权上书请降昭示天命跟上书乞讨关羽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情. 曹操传里只是在注解里引用了, 不是指它发生在那个时间, 你好好看清楚别的的记载就不会弄那么大个笑话.

太祖如其言.权闻之魏武从之

--------你只要告诉我孙权怎么"闻"的? 曹操如谁之言, 从谁之建议? 司马懿跟蒋济怎么说的? 如其言怎么就成了"以为然"? 如其言, 从之. 恐怕两个加起来没"以为然"那么简单了吧?

你还是硬要说没记载谴使就没谴使, OK, 没记载曹操预定计划就是曹操没预定计划. 有明确记载了你找出来遍是.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6 12:3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庞统于2005-01-05, 20:06:10发表
我们就以议迁都这个时间点为界,这封信无非两个可能:要么议迁都前,要么议迁都后。
如果议迁都后:孙权遣使辞以“遣兵西上,欲掩取羽。江陵、公安累重,羽失二城,必自奔走,樊军之围,不救自解。乞密不漏,令羽有备。”太祖诘群臣,群臣咸言宜当密之。
这里两处你看清楚,曹操派使了没有?如果按司马和蒋济的建议派了(司马宣王及济说太祖曰:“于禁等为水所没,非战攻之失,於国家大计未足有损。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原也。可遣人劝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那这就应该是回信了。回信要用这么多理由来说服曹操吗?难道曹操派去的使者是个哑巴?回信又这么回的么?把重要性重说一遍啊
吴主传写的很清楚:是孙权先写的信!
权内惮羽,外欲以为己功,笺与曹公,乞以讨羽自效。曹公且欲使羽与权相持以斗之,驿传权书,使曹仁以弩射示羽。羽犹豫不能去。
结论:曹操没派使,是孙权主动写信的。
看电视去喽,明天再来。

- -

回信中有需要曹操帮助的地方当然要理由. 都已经指出那封信看清楚孙权的意图和需要曹操配合的地方, 就可以明白孙权的回信不是那么简单的一句.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6 14:18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廖兄.

孙权方的行动期望跟曹魏方的行动期望明显不同.
曹操希望关羽回师荆州跟孙权斗, 这是司马懿, 蒋济的进言, 也是董昭随后的建议, 并且徐晃都有所行动(射箭通信), 但是关羽"犹豫"不去, 曹操也不可能在那干等. 所以继续增兵与徐晃救樊解围. 后来等荆州陷落了. 关羽急退, 曹操还亲自留书命曹仁等勿追之. 此处可见, 曹操想的跟孙权不一样啊.


廖兄后面的话, 我容后再说, 不过提示一些事情. 孙权由出兵到夺下荆州共用了多少时间?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6 14:2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曹公从之。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㈠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自)轻己。〔自〕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於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㈡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㈢

请看清楚这"先是". 关羽拒婚是打仗以前的事情了.  廖兄要稍稍注意一些时间词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6 16:1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廖化将军于2005-01-06, 14:38:46发表
赵俨传中的时间是不是可以这样看:

这表示:1、箭飞书与仁到北军亦至、并势大战之间不超过10日。此后关羽就退上汉水舟船了。也就是说,事情发生在关羽败退前的倒数10日内。是很晚的事情了。2、此箭书非彼箭书。3、(权)恐我承其两疲,故顺辞求效。所谓顺辞,可以侧面辅证青蓝兄是对的,曹操先劝孙权,孙权顺势报以乞效之辞。

- -

可我看廖兄上一段解释可是把孙权求婚放在关羽讨樊之后啊..................


其实我是想替廖兄解解这一段话的.
"孙权“乞以讨羽自效”记载是冬十月,司马、蒋济建言也是十月。如果孙权“乞讨羽”在先,司马、蒋济建言就莫名其妙。如果司马、蒋济建言在先,孙权“乞以讨羽自效”就显得晚了,也有些莫名其妙处。"

-------孙权在前,则事情格格不入,但是若孙权在后,这事就不是莫名其妙了, 因为曹操劝孙权出兵, 是合击关羽, 许地与孙权, 孙权则辞此议, 上书希望曹操在前拖着关羽, 自己袭取荆州. 隐兵前行, 希望曹操可以保密.

也就是赵俨传的"顺辞求效".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7 03:0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蜀中方面有别于荆州. 刘备首先不可能派兵直接协助防守. 再者, 刘备自己也领兵打了两年的汉中战役. 各部都刚修养, 也不宜立刻出兵赶赴荆襄, 更不可能出兵汉中. 再者, 关羽攻襄樊, 麽芳守江陵, 从刘备的角度而言, 两个都是他的老部下.  放得下心也不奇怪. 最后, 对孙权这个盟友不放心是肯定的, 但是刘备是万万想不到姓孙的竟然会联合起曹操灭杀关羽. 才导致荆州轻易被破.

另外, 我并不认为关羽全然不顾荆州的防御, 即便再抽兵去讨伐襄樊, 陆逊吕蒙也从八月初一直等到闰十月才发兵. 可按吴书吕蒙陆逊的事前准备早就已经做好了. 却还是等了三个月才正式发兵讨羽. 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那就是等着更有利的时.  结果, 曹操竟主动谴使劝说孙权, 孙权知道机会来了, 立刻联曹讨羽. 便有了关羽的败亡.

关羽败的关键原因, 主要是麽芳傅士仁两人的判投敌.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7 13:0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没气跑,既然回头再论,我也再说一些地方的推导过程吧。

1 徐晃一直在救曹仁,并非等到孙权的信来了徐晃才有动作。徐晃在于禁破败后就已经派遣了,只是期间数度谴援军援助徐晃。在围城之初,徐晃兵力严重不足,虽然赶赴樊城,但是为了避免与关羽主力交战,也是在附近屯驻。这些在徐晃传里有记载。徐晃并没有等孙权的答复,看徐晃传记载就知道了,连破关羽十六屯可不是几天里可以办到的。


2 曹操并非无计可施,而是关羽势大,许都在近,难免弄得人心惶惶,所以要迁都暂避,从这一迁都来看,曹操根本就没想过使孙权出兵迫使关羽退兵。否则这都是不用迁的。

太祖遂自至阳平,引出汉中诸军。复遣晃助曹仁讨关羽,屯宛。会汉水暴隘,于禁等没。羽围仁於樊,又围将军吕常於襄阳。晃所将多新卒,以羽难与争锋,遂前至阳陵陂屯。太祖复还,遣将军徐商、吕建等诣晃,令曰:“须兵马集至,乃俱前。”贼屯偃城。晃到,诡道作都堑,示欲截其后,贼烧屯走。晃得偃城,两面连营,稍前,去贼围三丈所。-------徐晃传

(权)恐我承其两疲,故顺辞求效------赵俨传

从上面可以看出,司马懿跟蒋济的建议不会影响到徐晃的救援工作,曹操也并不是有了孙权的“求效”才令徐晃进攻。用这个理由去判断其前后,成立不了,更应对不上赵俨传的内容。
从另一个侧面说,如果曹操之前就谴使劝孙权,那样迁都更是显得莫名其妙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青蓝

白衣伯爵

Rank: 8Rank: 8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征东将军
功绩 274
帖子 5924
编号 244
注册 2003-9-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1-7 20:0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 -

那么之前谴使在哪呢?

如果关羽在樊打久了, 周围一堆一堆的小地主豪强都已经纷纷响应关羽了. 没孙权帮助, 这种现象对在近的许都是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的. 迁都是因为曹操将襄樊之战定为长期战争了.  没有孙权的帮助, 迁都就不是下下策了.

之后的议迁都好好再看看吧, 不仅是"迁都"问题, 还有曹操听从司马等人的建议的问题, 之前已经派遣过使者了, 孙权到现在还没回应, 那么曹操是该"如其言"还是大骂"老子都派过了, 他没反映啊!"呢?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20 00:5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531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