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街亭战役 —— 一场骑兵对步兵的胜利
性别:未知-离线 人中吕,鬼中羽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188
编号 239637
注册 2007-11-15


发表于 2008-11-20 12:2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萨苏也成了“学者”?第一次听说,敢问这位萨苏,有哪些学术成就?有哪些著述?(博客恐怕不能算作著述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人中吕,鬼中羽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188
编号 239637
注册 2007-11-15


发表于 2008-11-20 12:3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楼主的一些想法,还是很有道理的。

臂如,马谡为什么要“违亮节度”?历来没有给出过合理的解释,本人以前发过文,认为马谡在领诸葛亮命令时,可能认为在街亭当街扎寨挡住张郃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但等他到了街亭,张郃很快就到了,情况与他领诸葛亮命令时大不一样,马谡认为按诸葛亮原先的布置,已经没有可能挡得住张郃,才冒险改变战法,舍水上山,希望拖住一段时间,给诸葛亮主力的增援赢得时间。

可惜的是,马谡没有指挥经验,所以,他这个很不错的想法,没有实现。

诸葛亮斩马谡,其实就是要马谡对北伐的失败负责的含义。
马谡领受的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使他不听他人意见,独断改变布署(但没有取得成功)属于一种错误,但这并不是造成失败的原因。
所以,诸葛亮杀掉马谡,并不是因为“违亮节度”,所谓“违亮节度”只是个借口罢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人中吕,鬼中羽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188
编号 239637
注册 2007-11-15


发表于 2008-11-20 12:4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辽辽 于 2008-11-18 00:23 发表
有人挺我太感动啦~不过我还是比较在意马镫,没有马镫,骑兵的战略机动力也要受很大影响的···

马镫这种事,还是不要太突出为好。

毕竟,古人的作战样式究竟是怎么样的,今人已经无法还原。

但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是,三国时代,骑兵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兵种,骑兵的突出作用已经十分重要。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人中吕,鬼中羽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188
编号 239637
注册 2007-11-15


发表于 2008-11-27 12:0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cha 于 2008-11-23 19:56 发表


呵呵,我的帖子不是在讨论萨苏是不是学者的问题,而是赞同萨苏的  马谡和张合将近同时抵达街亭的观点。不止萨苏,童力群的文章同样认为张合和马谡同时到达。童力群算不算学者?和他们两个比起来,阁下又算什么?

你的帖子明明就是把萨苏的散文当作“学术”观点,而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童力群算不算学者,与本人无关。至于我和他们两个比起来如何,不重要,与你错把萨苏的一篇游记当作“学术观点”不相干。

不过,好象你现在已经把原话删掉了,说明你已经认识这个错误,只是嘴巴还想硬一硬,逞一下口舌的便宜罢了。

[ 本帖最后由 人中吕,鬼中羽 于 2008-11-27 12:08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人中吕,鬼中羽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188
编号 239637
注册 2007-11-15


发表于 2008-12-1 23:3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QUOTE:
原帖由 cha 于 2008-12-1 16:47 发表
哦哟,童力群是不是学者与你无关?那你扯萨苏做什么?萨苏是不是学者和你又有何干?
萨童两人观点相同,要么你就两个都否认掉,要么就闭嘴。

你其实也知道童力群是一位学者,也知道自己和他们比起来什么都不是,可是呢就是不想承认,所以呢,弄个所谓的与本人无关、不重要来遮羞,掩盖自己自卑的心里,免得出丑,呵呵,
还有,我什么都没改,即使真改了什么,那也不是针对你而言的,别自作多情。

看你气急败坏的样子,笑翻了。

第一、本人只是笑笑某人把萨苏当学者,拿游记散文当史学论文罢了。

至于童力群的观点正确与否,本人根本没去否定,呵呵。你是哪只瞎眼看见我否定他的观点了呵呵。

也难怪,能把萨苏看成大学者,把一篇抒情散文当作历史论著的人,眼睛如果还在,那也是个睁眼瞎。

第二、重新看了一下,你的帖子还真的没改,闹笑话的那段,原来是在跟帖里发生的,记错了,呵呵。

你自己闹了笑话,被人笑了,却还要拿别人不如童力群来作自我安慰,这种人品,倒是很少见啊,呵呵。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人中吕,鬼中羽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188
编号 239637
注册 2007-11-15


发表于 2009-1-5 16:4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第一、关于“止如山”——
经典战例:亮之在街亭也,前军大破,亮屯去数里,不救。此战诸葛亮大军因为“止如山”,造成马谡全军覆没。
第二、关于“进退如风”——
“进如风”的经典战例:备既死,数岁寂然无声,是以略无备预,诸葛亮大军于是“如风”般地进至陇右,可惜被张郃击得大败而回。
"退如风”的经典战例:帝攻拔其围,亮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诸葛亮本人没什么事,看来虽然被俘斩万计,仍然算得上是“退如风”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人中吕,鬼中羽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188
编号 239637
注册 2007-11-15


发表于 2009-1-5 17:1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止如山
王平不救,可以原谅,他人数少,救不了。
你诸葛亮不去救,这才叫作“止如山”啊,呵呵。
当然,王平也没什么比诸葛亮强的,张大将军禽贼禽王,放了王平而已。

进如风
明帝知道诸葛亮在汉中,所以有攻蜀的意图。明帝因为极端蔑视诸葛亮,认为诸葛亮可能会呆在汉中“止如山”,想不到一个军事低能儿,还会劳民伤财主动惹事。所以,整个西部都略无备预,让诸葛亮捡着便宜“如风”了一把,呵呵。

退如风
呵呵,史书记载不合乎亮粉的品味,那便是“胡说八道”,呵呵,这就省事了。
当然了,说千道万,还是诸葛亮能耐跑得快啊,被人家俘斩了万计,自己居然毫发无损呢。
说到另一件事呢,诸葛亮倒是远远不如司马了。政事“咸决于亮”了那么多年,也没见他能把阿斗怎么样了。这才成全了阿斗能在诸葛亮死了后,不许百姓立庙。而且,人家阿斗的位子坐得牢牢的,诸葛亮及子孙都干瞪眼,临了诸葛亮及子孙还替阿斗卖了命,有个谁谁还让邓艾给砍了头。

[ 本帖最后由 人中吕,鬼中羽 于 2009-1-5 17:31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人中吕,鬼中羽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右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188
编号 239637
注册 2007-11-15


发表于 2009-1-5 18:1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止如山

呵呵,已经说了,王平不救,那是兵少,可以理解。诸葛亮不救,不就成了见死而“止如山”了?装作看不见?
张大将军还真没把王平当回事,人家直接来禽贼禽王,奔诸葛亮来了。

还是诸葛亮“退如风”跑得快啊,后面一次被俘斩了万计,也没搞掉他诸葛亮一根毫毛;这一次呢,前军全军覆没,但看来也没能把他诸葛亮本人怎么地。

进如风

呵呵,资别传记载着“准备充分”?看来,亮粉不仅对那些不合他们胃口的记载骂以“胡说八道”,还会自己编造“史料”来呢。
乘着魏国“略无备预”,诸葛亮倒确实“如风”地“进”到魏国了一把,结果是诸葛亮的前军全军覆没……

退如风
也别给自己脸上抹油了,你们亮粉就算是“祖上阔气”过,也和人家司马光、陈寿等等这些人搞不到一起去。
史料就是明明记载了:帝攻拔其围,亮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亮粉愿意对之胡说八道,我们乐得在一旁看他们笑话,呵呵。

诸葛亮忠于刘备倒有可能,没有哪个说他忠于阿斗的。亮粉连这个也要杜撰,可见“白脸奸贼,屠夫人渣,外带乱伦,儿子抢小妈”这些事,也都可疑啊,呵呵。
诸葛亮都“咸决于亮”了,也没把人家阿斗的位子给动了半分,白忙活了啊,呵呵。这一点,他确实不如司马,也不如阿瞒,呵呵。

[ 本帖最后由 人中吕,鬼中羽 于 2009-1-5 18:15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10 07:3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385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