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青蓝于2004-06-21, 0:34:47发表
原帖由陆逊少年时于2004-06-20, 23:53:54发表
诸葛亮毕竟和司马懿等魏国大臣不同,他在品德上还是有着高尚的一面,没有夷李平三族。但是,你不能因为这种高尚的一面,就否定他在激烈的权力斗争中所透露出来的阴暗心理,你可以以迫不得已原谅他,但是不能否定有过这种心理的存在。
这种心理,并非是我空穴来风的猜想,而是有着明文为据。至于见仁见智之辩,相信非我所能屈折,无需强求,成一家之言,足矣。
我不能否去你心里对诸葛亮所造出的阴暗面幻想.
我只说出我自己的观点.
既然与吴同盟前, 李严是不能离开永安的, 那么这段时间里诸葛亮没有与他共掌事是一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事情. 因为他任务是防吴. 但是为什么与吴同盟后, 李严却不愿意回成都. 而是转屯江州并且要索封州刺史呢? 最后还要表其子督江州, 并署以府事他才肯回成都.
最后, 李严却平常冀亮当自补复, 从此中可以看出. 到底是李严自己利欲晕心, 还是诸葛亮在边缘化李严了呢??
我一直都没反对李严跟诸葛亮发生政治斗争, 发生在两个顾命之臣之间, 这不过是正常的事情. 但是在李严跟诸葛亮谁在耍手段方面, 我不敢苟同.
根据史实,正是要探究为何李严不能回成都,你一下就咬定是“不愿”,这就把自己的猜想当成论据来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