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天涯转贴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 讨论贴http://www.xycq.net/forum/thread-132669-1-1.html
性别:未知-离线 风雷玄感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9
编号 23697
注册 2004-11-11


发表于 2006-9-1 09:44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376]

        胡濙不是吃饱了没事干四处找人聊天的那种官员,他肩负重要使命,且必须完成,当他找到建文帝并与之交谈后,一定会把所有的谈话内容告诉朱棣,因为这正是他任务中的最重要部分。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在那个神秘夜晚胡濙告诉朱棣的,正是建文帝告诉胡濙的。

        现在我们已经清楚,只要知道了胡濙和建文帝的谈话内容,就能了解胡濙和朱棣的谈话内容,那么胡濙和建文帝到底谈了些什么呢?

        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不会谈论天气好坏,物价高低等问题,当年的臣子胡濙除了向建文帝行礼叙旧外,其谈话必然只有一个主题——你的打算。

        陛下,你还活着,那你到底想怎么样呢?

        我们有理由相信,朱允炆给了胡濙一个答案。

        而在那个神秘的夜里,胡濙告诉朱棣的也正是这个答案。

        建文帝的答案到底是什么,这看上去也是我们不可能知道的秘密。

        然而事实上,我们是可以了解这个秘密的,因为这个秘密的答案正是我们的第三个推论。

        解开秘密的钥匙仍然在史料中——“至是疑始释”

        解脱了,彻底解脱了,二十年的疑问、忧虑、期待、愧疚、恐惧,在那个夜晚之后,全部烟消云散。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同时可以推定胡濙与朱棣谈话之时,建文帝应该还活着。

        因为胡濙是一个文臣,之后他还因为在此事上立下大功,被任命为尚书,并成为了后来的明宣宗托孤五大臣之一,在寻访过程中,为了保密,他一直是单人作业,像他这样的一个人,是干不出杀人灭口的事情的。而他深夜探访朱棣,也充分说明了在此之前,他并没有向朱棣通报过建文帝的消息。

        当然,在谈话之后,朱棣会不会派人去斩一下草,除一下根,那也是很难说的。

        不过我愿意相信,朱棣没有这样做,在我看来,他并不是一个灭绝人性的人,他的残忍行为只是为了保证自己的皇位,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他也变成了一个老人,并且得到了那个答案,他也应该罢手了。

        推论3: 答案

        “二十年过去了,我也不想再争了,安心做你的皇帝吧,我只想一个人继续活下去。”

        我相信,这就是最后的答案,因为只有这样的答案才能平息这场二十多年的纷争,才能彻底解脱这两个人的恐惧。

        坐在皇位上的那个,解脱的是精神,藏身民间的那个,解脱的是肉体。

        我不会再和你争了,做一个好皇帝吧。

        我不会再寻找你了,当一个老百姓,平静地活下去吧。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377]

        这场叔侄之争终于划上了句号。为了权力,这对亲人彼此之间从猜忌到仇恨,再到兵刃相见,骨肉互残,最终叔叔打败了侄子,抢得了皇位。

        但事情并未就此结束,登上皇位的人虽然大权在握,却时刻提心吊胆,唯恐自己在某一天夜里醒来,会像上一个失败者那样失去自己刚刚得到的东西。

        因为一无所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得到后再失去。

        被赶下去的那个人更惨,他必须抛弃荣华富贵的生活,藏身民间,从此不问世事,还要躲避当权者的追寻,唯有隐姓埋名,只求继续活下去。

        这种残酷的心灵和肉体上的煎熬整整持续了二十年,六千多个日日夜夜的折磨,足以让任何一个人发疯。

        得到了权力,似乎就得到了一切,但其实很多人并不明白,在权力游戏中,你没有休息的机会,一旦参加进来,就必须一直玩下去,直到你失败或是死亡。

        得到了很多,但失去的更多。

        这就是他们必须付出的代价,无论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

        走上了这条路,就不能再回头。

        死于征途的宿命

        无论如何,朱棣终于得到了解脱,虽然来得迟了一点,但毕竟还是来了,至少他不会将这个疑问带进棺材。

        也算是老天开眼吧,因为如果这个答案来得再晚一两年,朱棣也只能带着遗憾去见他父亲了,不过现在他终于可以心无旁顾的过几天舒服日子了。

        朱棣的精神得到了解放,这之后的日子对他而言应该是放松而愉快的,但这恐怕也是上天对他最后的恩赐了,因为死神已经悄悄逼近了他。

        永乐二十二年(1424)元月,阿鲁台又开始重操旧业,在明朝边界沿路抢劫,侵扰大同等地,此时朱棣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但为了彻底解决问题,他还是十分勉强地骑上了战马,第五次率领大军出征。

        就算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儿子着想,帮他把对头收拾干净,将来才好安心做皇帝,就算留不下多少遗产,也给你留个太平日子吧。

        古往今来的父爱,大抵都是如此。

        朱棣与往常一样,挑选了几个大臣与他一同出发远征,而在他挑选的人中,有一个会在不久之后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这个人就是杨荣。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7 22:0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897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