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求解惑,关于长平之战,关于赵括。
性别:未知-离线 鹰派分子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好贴 1
功绩 42
帖子 2166
编号 23675
注册 2004-11-11


发表于 2010-5-10 21:1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打持久战,秦国也耗不起。因为补给线秦国也很长。双方都耗着,对秦不利。

廉颇正是看重了这点,所以避而不战。跟司马懿一样。诸葛亮他耗不起。

而赵括基本上这等同于安禄山的潼关之战的另一方哥舒翰,被玄宗逼着被迫出关迎战,结果15万大军全军覆没。

如有雷同,没有巧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鹰派分子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好贴 1
功绩 42
帖子 2166
编号 23675
注册 2004-11-11


发表于 2010-5-11 10:0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赵国之所以输,是因为他本身补给线也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主动进攻打歼灭战是不可取的。

应该断秦军补给线。就是应该和官渡之战一样。打奇袭战。夺下乌巢才能获胜。

否则以赵疲敝之师主动与秦军对攻,无异于自杀。

对攻之时,却有破绽,被秦军识破又是个很大失误。

[ 本帖最后由 鹰派分子 于 2010-5-11 10:10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鹰派分子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好贴 1
功绩 42
帖子 2166
编号 23675
注册 2004-11-11


发表于 2010-5-11 10:5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有人还为赵括平反,说赵括重创白起。

实际上白起对这场歼灭战看得非常重。他认为要不惜一切代价歼灭。否则按孙子兵法所云十围五攻。白起与赵括的兵力接近1:1。就算两军素质有差,也不至于差到10:1的地步。

白起大胆的采用歼灭战,就说明他不在乎任何损失。务必全歼敌军。军事上的胜利不是用敌我双方的数字可以形容的。全歼赵军极其主帅的作用直接会导致赵国的全面崩溃。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鹰派分子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好贴 1
功绩 42
帖子 2166
编号 23675
注册 2004-11-11


发表于 2010-5-11 11:4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在史记中说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我觉得是符合孙子兵法的

因为孙子兵法认为兵力相当的情况下是不能够打仗的。就算两军将领素质不同,军队素质不同。在冷兵器的时代几十万人对几十万人。打起来一定是相当惨烈的。

而且白起还进行了包围歼灭战。1:1的包围和歼灭战,那基本上是要秦军要扩散的很开才行。

白起死得人多,不是说赵括有水平。而是白起他不在乎过程,只在乎结果。

[ 本帖最后由 鹰派分子 于 2010-5-11 11:43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鹰派分子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好贴 1
功绩 42
帖子 2166
编号 23675
注册 2004-11-11


发表于 2010-5-12 12:4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史记白起列传中有记述”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鹰派分子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好贴 1
功绩 42
帖子 2166
编号 23675
注册 2004-11-11


发表于 2010-5-12 12:4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秦国这种战争机器,进行持久战,对秦国是不利的。因为他们是农战结合。参加士兵越多,种田的就越少。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鹰派分子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好贴 1
功绩 42
帖子 2166
编号 23675
注册 2004-11-11


发表于 2010-5-12 18:4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这个仅仅是推理而已。

[ 本帖最后由 鹰派分子 于 2010-5-13 08:53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鹰派分子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好贴 1
功绩 42
帖子 2166
编号 23675
注册 2004-11-11


发表于 2010-5-12 19:2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40万赵军俘虏已经被解除武装,肯定会被分开关押,分批的拉出去屠杀,战俘没有武器又没有指挥,在秦军的箭弩大盾和长矛下,只能是一批一批的被杀。

恩,可能的情况是这样。

[ 本帖最后由 鹰派分子 于 2010-5-13 08:54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鹰派分子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好贴 1
功绩 42
帖子 2166
编号 23675
注册 2004-11-11


发表于 2010-5-12 20:3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上面已经说过,十余处尸骨埋藏地,只能说明古代此处发生过战斗,有多人被杀,


的确是不能判断

[ 本帖最后由 鹰派分子 于 2010-5-13 08:55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鹰派分子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好贴 1
功绩 42
帖子 2166
编号 23675
注册 2004-11-11


发表于 2010-5-12 20:3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算我说错了

[ 本帖最后由 鹰派分子 于 2010-5-13 08:53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鹰派分子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好贴 1
功绩 42
帖子 2166
编号 23675
注册 2004-11-11


发表于 2010-5-12 20:5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各支投降部队,分地点时间的投降,而后被就地处决,分批投降,分批被杀,才是事实。的确这是有可能是真的

[ 本帖最后由 鹰派分子 于 2010-5-13 08:54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鹰派分子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好贴 1
功绩 42
帖子 2166
编号 23675
注册 2004-11-11


发表于 2010-5-12 21:4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这不是我的言论,是我摘述别人的观点。对于这个观点我有自己的论点。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鹰派分子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好贴 1
功绩 42
帖子 2166
编号 23675
注册 2004-11-11


发表于 2010-5-12 22:0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遗址群只能证明这里有多人战斗而死,既不能证明是赵军士兵,更不能说明是被俘后反抗屠杀被杀。大家都认为这是一致的意见

[ 本帖最后由 鹰派分子 于 2010-5-13 08:55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鹰派分子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好贴 1
功绩 42
帖子 2166
编号 23675
注册 2004-11-11


发表于 2010-5-12 22:1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其实对于楼上的说法,大家都认为是对的

[ 本帖最后由 鹰派分子 于 2010-5-13 08:56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鹰派分子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好贴 1
功绩 42
帖子 2166
编号 23675
注册 2004-11-11


发表于 2010-5-12 22:2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其实对于被俘的情况,当时不甚清楚。但是大家的推断有一定道理

[ 本帖最后由 鹰派分子 于 2010-5-13 08:56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鹰派分子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好贴 1
功绩 42
帖子 2166
编号 23675
注册 2004-11-11


发表于 2010-5-12 22:2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长平死者大半也有可能是不准确的

[ 本帖最后由 鹰派分子 于 2010-5-13 08:57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鹰派分子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好贴 1
功绩 42
帖子 2166
编号 23675
注册 2004-11-11


发表于 2010-5-12 22:3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其实被俘杀害也是一种可能

[ 本帖最后由 鹰派分子 于 2010-5-13 08:57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鹰派分子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好贴 1
功绩 42
帖子 2166
编号 23675
注册 2004-11-11


发表于 2010-5-12 22:4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赵军不知道秦军要杀他,所以不会反抗。


恩,推断的有道理

[ 本帖最后由 鹰派分子 于 2010-5-13 08:58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鹰派分子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好贴 1
功绩 42
帖子 2166
编号 23675
注册 2004-11-11


发表于 2010-5-12 22:5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史书中的记载并不清晰,所以推测出这种可能性

[ 本帖最后由 鹰派分子 于 2010-5-13 08:59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鹰派分子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好贴 1
功绩 42
帖子 2166
编号 23675
注册 2004-11-11


发表于 2010-5-12 22:5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少数服从多数,我觉得可以下这个定论了

[ 本帖最后由 鹰派分子 于 2010-5-13 08:59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鹰派分子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好贴 1
功绩 42
帖子 2166
编号 23675
注册 2004-11-11


发表于 2010-5-13 08:3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有分歧时,少数服从多数。辩论的意义就在于说服对手,如果没有人赞同我的意见,我可以放弃我的意见,服从大家的意见。

[ 本帖最后由 鹰派分子 于 2010-5-13 09:00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鹰派分子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好贴 1
功绩 42
帖子 2166
编号 23675
注册 2004-11-11


发表于 2010-5-13 08:5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我承认辩论失败,大家不认可我的言论,以避免对大家出现误导,我删除我的言论。我对我不负责任的误导行为道歉。我的结论如nawida所说是属于臆断,没有证据可以证明秦军杀赵国俘虏死亡20万人证据。

[ 本帖最后由 鹰派分子 于 2010-5-13 09:18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鹰派分子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好贴 1
功绩 42
帖子 2166
编号 23675
注册 2004-11-11


发表于 2010-5-13 09:2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辩论的意义就在于说服别人,如果不能说服别人。大家不能我的认可的观点,就是错误的。少数服从多数是对待争议最佳的解决方法。因为不同的观点带来的是错误的理解。

就像武士一样,失败就要剖腹。虽然是有些激动,但是这也是作为一个辩士的尊严的存在。辩论失败的人就不应当保留错误的言论。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 本帖最后由 鹰派分子 于 2010-5-13 09:32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鹰派分子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好贴 1
功绩 42
帖子 2166
编号 23675
注册 2004-11-11


发表于 2010-5-13 11:4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以戈止武,以辩止辩。武力是解决争斗的方式。辩论也是解决争斗的方式。

不是为了树立自己的观点而辩论,而是要消灭辩论。

无止境的辩论,是没有意义的。每一次辩论,我都会据理力争。不是消灭对手让对手闭嘴。就是我自己闭嘴。而如何决定胜负,就是少数服从多数。

失败的一方必须服从多数人的意志。

[ 本帖最后由 鹰派分子 于 2010-5-13 11:49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鹰派分子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好贴 1
功绩 42
帖子 2166
编号 23675
注册 2004-11-11


发表于 2010-5-13 15:2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不是有说中国人是窝里斗么。
辩论输了的必须服从多数人的意志,这样就能够解决问题。

现在关于长平之战的讨论不就是结束了么。已经统一答案了。

争论就是为了统一思想。就避免有争论。因为多数人认可的东西就不应当有争论,这违背多数人的利益。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2 05:3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442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