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求解]古代战阵有什么用?
性别:男-离线 大风车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29
编号 23664
注册 2004-11-11


发表于 2008-4-1 12:5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日本阵型的战术之——鹤翼之阵

  日本古代的阵型和兵法,都是从中国传来。有名的川中岛会战上杉和武田,进行了一次阵型大对战。这在世界战争历史上都是很少见的。

  
  鹤翼之阵是日本古代作战最常用的阵型之一。别看它是基础,却是一种极为有效、极有战术价值的阵型。鹤的双翼,展开之后十分宽阔。这个阵型就如同鹤翼一般,两翼广阔,使敌人的受敌面扩大,造成普遍的伤害。

  这个阵型的阵势是这样的:
  第一阵,全部安排铁炮部队和弓箭部队,左右散开交错排列。铁炮多在前,弓箭多在后。把远程攻击军团安排在第一阵,明显就是为了集中远程攻击力攻击对手,削弱对方的机动力。铁炮装弹时间长,不像弓箭那样快,但是射程远,攻击力大,所以多放在前;弓箭射速快,但是射程不远,攻击力不大,所以只能作掩护工作。也就是铁炮部队在装弹的时候,弓箭部队要上前攻击,抵挡住对方的反击,等铁炮装弹完毕,弓箭兵再撤回后方,由铁炮再度攻击。而且,在第一阵后方的部队,也要安排铁炮射手,这是一个必要的预备军团。第一阵的最后面,是使用枪矛的短兵器部队。当远程攻击造成杀伤效果后,需要枪兵部队突击以进行最后的剿灭,同时也可以遏制住对方少数杀出血路,已经和铁炮保持近距离的攻势。

  第二阵,这里是突击部队的场所。左右先安排旗手,手持旗帜和马印,表明身份,在第一阵后高高举起,给敌人以威慑感。同时也使身后的第二阵第三阵部队保持高昂的士气。在两行旗手之间,是机动力高、突击能力强的精锐部队。之所以安排在这里是有道理的。假如第一阵歼敌成功,精锐部队的紧接着杀出,对本来实力削弱大半的敌人无论从实际上还是心理上都是致命打击。又假如,如果第一阵失败溃退或歼灭后,即将面对的就是本方最有攻击力、最具实力的军团。这时以逸待劳,无论是掩护撤退,还是寻机反攻,都是很好的保障。第二阵的主阵在旗手和精锐部队的后面,这里才是军团部队的主力。军队成半圆形设置,半圆朝外,这样不但可以随时投入正面作战,也可以向两翼作战。同时保护了第三阵和中军。而且,如果把半圆拉成直线,将是一个更长的攻击面,可以歼灭更多的敌人。

  第三阵将设置成与第二阵相对称的两个半圆。与第二阵对称,这是为了在战术上为第二阵打掩护,做预备。半圆的伸缩,圆面的正反,调整起来迅速而有条理。正面朝外,就是为了进攻,背面朝外,就是为了防守。这个战术安排十分重要,因为第三阵后,是全军的核心部位。在第三阵两片半圆的中间,是钟、鼓部队,这里是全阵型的中心。钟鼓负责向全军传达主将的意图和讯息,所以安排在中心可以保证主将的顺利指挥,同时主将和钟鼓离得很近,便于传达消息,迅速将主帅的意图转给全军。钟鼓队是非战斗部队,安排在全阵型中心,离前线很远,所以不用担心被敌人进攻。

  第三阵之后,才是本阵,也就是中军。这里是总大将和旗本部队的所在地。总大将端坐中央,负责指挥,旗本部队形成两个半弧面,把主将保护起来。而且,这里是全队核心,但是左右防守薄弱,所以安排两个弧面,也是为了预防敌人从侧面两翼进攻。在中军两侧靠后的地方,安排的是游动部队。这是机动力高、随时能投入战斗的部队。作用是假如全军溃退之时,以高机动力钳制对方先发部队的进攻,加以攻击或掩护撤退。这个部队也可以视情况而定参加前线的进攻任务。

  最后面是末阵,这里是全军最后的部队。首先在中军两个游动部队中间,安排一个拖后部队,一个是为了保证后方安全,第二是为了在撤退时殿后。然后在全阵结尾,安排了和第一阵相同的弓箭、铁炮军团,这些远程部队可以抵挡住偷袭后方的敌人,争取时间让中军和后军撤退。并且,前后对称的阵型,需要进行180度转向之时,只要里面的中军掉个头就可以了,迅速而简便。

  总的来说,这个阵型,讲究的是左右对称,攻击面广,使我军可以以多点攻击面来攻击敌人一个点,从而吞食敌人整个部队。二阵、三阵都是左右两个半圆和半弧,组成一个攻击力强、攻击面广的巨大鹤翼,这也是阵名由来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大风车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29
编号 23664
注册 2004-11-11


发表于 2008-4-1 12:55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日本的阵法起源于中国。天平宝字四年(760年)十一月十日,授刀舍人春日部三关,中卫舍人土师宿祢关成等六人与太宰府的大弐吉备真备等将在军中演练"武侯八阵"和孙子的"九地",以后自源平合战始,在实战中普遍地使用。"武侯八阵"经过历次战争的洗礼,结合日本的实际,发展成为鱼鳞,锋矢,鹤翼,偃月,方圆,雁行,长蛇,衡轭,编成这八阵的是日本战国名将武田信玄,因此又称"武田八阵"。下面作简单的介绍:

鱼鳞阵:大将位于阵形中后,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结,分作若干鱼鳞状的小方阵,按梯次配置,前端微凸,属于进攻阵形。战术思想:"中央突破"。 集中兵力对敌阵中央发起猛攻,已方优势时使用,阵形的弱点在于尾侧。

锋矢阵:大将位于阵形中后,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结,前锋张开呈箭头形状,也是属于进攻阵形。战术思想:"中央突破"。 锋矢阵的防御性较鱼鳞阵为好,前锋张开的"箭头"可以抵御来自敌军两翼的压力,但进攻性稍差,阵形的弱点仍在尾侧。

鹤翼阵:大将位于阵形中后,以重兵围护,左右张开如鹤的双翅,是一种攻守兼备的阵形。战术思想:左右包抄。鹤翼阵要求大将应有较高的战术指挥能力,两翼张合自如,既可用于抄袭敌军两侧,又可合力夹击突入阵型中部之敌,大将本阵防卫应严,防止被敌突破;两翼应当机动灵活,密切协同,攻击猛烈,否则就不能达到目的。

偃月阵:全军呈弧形配置,形如弯月,是一种非对称的阵形,大将本阵通常位于月牙内凹的底部。作战时注重攻击侧翼,以厚实的月轮抵挡敌军,月牙内凹处看似薄弱,却包藏凶险,大将本阵应有较强的战力,兵强将勇者适用,也适用于某些不对称的地形。

方圆阵:大将位于阵形中央,外围兵力层层布防,长枪,弓箭在外,机动兵力在内,与优势敌军交战时使用,战术思想:密集防御。方圆阵的队形密集,防御力强,因队形密集限制了机动,缺少变化,敌军败退亦难以追击,攻击性较差。

雁行阵:兵力配置如大雁飞过的斜行,以充分发挥射击兵种的威力。冷兵器时代以白刃战为主,雁行阵较为少用,但也应结合具体的情况。个人认为,"骑铁"很适合使用。

长蛇阵:用于行军或追击的一路纵队,机动力强,战斗力弱。

衡轭阵:与长蛇相似,采用多路纵队并排的形式,战斗力较长蛇阵强。

    "武田八阵"是很有代表性的阵形,另外还介绍一种车悬阵,车悬阵为日本战国名将上杉谦信所创。车悬阵的与方圆阵相似,大将位于阵形中央,外围兵力层层布设,不同之处在于,机动兵力在外,结成若干游阵,临战时向同一方向旋转,轮流攻击敌阵,形如一个转动的车轮。其意义在于:向敌军的一部不断地施加压力,使其因疲惫而崩溃,己方则因为轮流出击而得到补充和休整,恢复战力。不容质疑,这种战术是很优秀的。车悬阵受地形的制约大,要便于机动;要求大将有高超的战术指挥能力,应善于寻找战机和在军队的轮换中避免疏漏;战力持久却不利速决。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5 11:3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811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