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谁应承担蜀国灭亡的主要军事责任?
性别:未知-离线 贫瘠阳光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
编号 230265
注册 2007-10-23


发表于 2007-10-23 17:00 资料 短消息 看全部作者
1. 姜维的部署,重兵除了在汉、乐二城,便是“阳安关”,而不是“阳平关”,“阳安关”,在阳平关南方。

2. 按姜维的坚壁清野战术,汉中盆地成了一个巨型的口袋,人民早已撤离,“野无散谷”,魏国军队再多,又能如何?军队愈多,需要的粮草愈多,则后方运粮人员就更多了,运粮人员也要吃饭,所以销耗的粮草就更多了。

而且透过险恶的山谷栈道运粮是件困难的事,如果以为魏国可以把粮草运到汉中囤积
,打持久战那就错了,如果可能,当初曹操在汉中争夺战中就不会败给刘备。

事实证明,魏国诸路大军于西元263年8月集结完成,开始伐蜀;到同年10~11月间
,钟会因补给线过长,粮秣逐渐短缺而开始有退兵之意。从8月~10、11月,不过3、4个月的时间便无法支撑下去,而且随着冬天的来临,情况只会更糟。可见姜维的战略是可行的。当初邓艾反对伐蜀,就是考虑到这问题。


3.  你说姜维明知魏国大军将来犯,还停留沓中,不做任何准备。
那是当然的,当年诸葛亮军政大权一把抓,要北伐把军队调到汉中作准备,还得呈出师表请刘禅裁示,刘禅批准才能出兵。更何况是姜维?
在专制时代,一个采中央集权的政府,在没得皇帝同意就擅自调动军马是不被允许的
,那会被解读成:“有谋反的意图”,朝中将谣言四起。姜维既已得罪黄皓,本身已疑惧不安,既然上书请刘禅派廖化、张翼,刘禅都不肯;他自己要调兵,刘禅又会肯?如果因为发现不对,就一边上书一边调动军队,那朝中的谯周一党,一定会振振有辞的大加挞伐,再加上黄皓在一旁蛊惑,姜维有可能会跟魏延一样,被诬以谋反而被诛杀。所以姜维不敢动,也不能动。

4. 〈邓艾自阴平小到攻成都〉

首先,邓艾欲自阴平(今甘肃省文县)到达江油,中间必须穿过“摩天岭”群山,以及其南方海拔达3000余公尺的‘进军山’(高度为抗战期间地理学者李旭旦先生量测)
那进军山,因邓艾成功行军翻越此山而得名。《资治通鉴》有记载:“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路,造作桥阁十二处”又“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者,以至江油”,可见这条路是邓艾开通的;
《资治通鉴》又记载:“......粮食不继,大军随时都会覆没,情势十分危险。”
当时已是隆冬10月,在几乎未开发的山地间行军,又缺少物资粮食,有多么的艰难,用想像的也知道。邓艾这次袭蜀,冒着极大的危险,是一场豪赌。试问姜维又怎能事先防范?又怎能未卜先知派军队去增援江油?


又‘华阳国志’有载:“自景谷(再江油北面)有步道经江油,左担出涪,邓艾入蜀所经也。”

‘左担出涪’意味只能用左肩挑东西不能换右肩的山路直通涪县,可见过了江油,以至涪县仍有一段险恶的山路。

当邓艾仍在山中时,诸葛瞻已得到消息率军至涪县,这时黄权的儿子黄崇就建议他抢先封锁山路,扼守险要,而诸葛瞻竟不能接受,以至邓艾军顺利进入平地,拿下涪县。如果诸葛瞻采纳黄崇之言,邓艾的下场会十分凄惨,进无路,后退又没粮食,岂不完蛋大吉?
邓艾这场豪赌,赌的正是:1.阴平山路可以开通 2.蜀国在成都没有人才
结果幸运的,被他猜中了,所以蜀国灭亡。姜维又怎能料到这种结果?
之后诸葛瞻败死,刘禅信谯周之言,不战而降,这都不是姜维的错。还有蒋舒的叛变以至阳安关失陷,也不是姜维能掌控的因素。


精华帖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2 07:2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796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