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李自成,山海关前的叹息(ZT ), 谁是真正的王者?
性别:男-离线 鲁瞪眼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好贴 2
功绩 13
帖子 307
编号 22705
注册 2004-11-6


某始终坚持认为,李自成政治上的坚定性是超出同时代其他农民领袖的,但军事上经不起挫折,一不如意就想打退堂鼓,事实上遇到组织完善的正规军,他也没有办法。
  比如后期定都西安、略定三边之后,大顺军分兵两路进军北京,顺利占领太原。在代州西边的宁武关遇到周遇吉垂死挣扎似的抵抗,付出惨重损失之后终于取得胜利,他却感叹“这样打仗死人太多,到了北京厄们剩不下几个了”,想退回陕西,幸好大同和宣府的明军主动跑来投降,他才大喜,继续进军。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鲁瞪眼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裨将军
好贴 2
功绩 13
帖子 307
编号 22705
注册 2004-11-6




QUOTE:
原帖由herui410于2005-06-16, 17:05:07发表
十多年以前在看姚雪垠的《李自成》的时候,就有过朦胧的想法,李自成在西安登基大顺之后,不是急着攻打北京,而是着力经营陕甘,逐步占领河南、四川,再向两湖、山西、河北挺进。这好像也是李岩提出的战略,记不清了。

试问,如果他是这样一种战略,多大程度上会改写历史呢?依照老兄的判断,一个流寇组成的政府,其经营的业绩会比崇祯皇帝好多少呢?谢谢。

自从孙传庭大军覆灭与潼关之后,明廷在中原的最后一只野战军团已经不复存在,李自成才得以西进陕甘宁,平定西部。这个时候正是“打倒朱由检,解放前中国”的大好时机,自然不应该给敌人喘息的机会了。
  而李自成的暴发是抓住了河南饥荒、流民大量加入,虽然开仓济贫,获得饥民支持,却未获得燕京晓林之类韬略之士加入,老李一辈子就会闹革命,不懂抓生产。
  换了是某,也会亲帅大军发起渡河战役,越过黄河、把大顺军的战旗插到北京的勤政殿上,然后分偏师南下招抚南方。
  不过有一点很奇怪,老李向北京进军的时候,明军将领纷纷投降,不肯投降的,也被部下杀掉、或者裹挟投降,怎么吴三桂手下的部队就没有自动溃散呢?难道是老吴治军有方?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7 19:5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28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