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herui410于2005-06-16, 17:05:07发表
十多年以前在看姚雪垠的《李自成》的时候,就有过朦胧的想法,李自成在西安登基大顺之后,不是急着攻打北京,而是着力经营陕甘,逐步占领河南、四川,再向两湖、山西、河北挺进。这好像也是李岩提出的战略,记不清了。
试问,如果他是这样一种战略,多大程度上会改写历史呢?依照老兄的判断,一个流寇组成的政府,其经营的业绩会比崇祯皇帝好多少呢?谢谢。
自从孙传庭大军覆灭与潼关之后,明廷在中原的最后一只野战军团已经不复存在,李自成才得以西进陕甘宁,平定西部。这个时候正是“打倒朱由检,解放前中国”的大好时机,自然不应该给敌人喘息的机会了。
而李自成的暴发是抓住了河南饥荒、流民大量加入,虽然开仓济贫,获得饥民支持,却未获得燕京晓林之类韬略之士加入,老李一辈子就会闹革命,不懂抓生产。
换了是某,也会亲帅大军发起渡河战役,越过黄河、把大顺军的战旗插到北京的勤政殿上,然后分偏师南下招抚南方。
不过有一点很奇怪,老李向北京进军的时候,明军将领纷纷投降,不肯投降的,也被部下杀掉、或者裹挟投降,怎么吴三桂手下的部队就没有自动溃散呢?难道是老吴治军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