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黑传说 于 2009-5-1 23:45 发表
感觉更像是战略之下的战术争议,而非路线,更非爱不爱国之争。——这是反推出来的。
1、如果是路线之争,那么必然牵涉到大批人物,不会只杀一两个人了事,更不会以“莫须有”入罪,中国人对付路线之争的方式大部分是:捉住对方“确证”的问题,比如贪腐了多少money,但一定要“明确无误”、“证据确凿”的指出,然后一拉网,把支持另一路线的一起搞妥,这样失去对手,路线之争自解。
当然,宋朝的风气比较好,不会杀一批人,但搞倒“一批人”是一定的!但岳飞被干掉时,没见同时有多少有实力人物也被牵连进来(他部下不算,而是和他公共地位接近的,甚至是后台老板之类的)。
而且,莫须有,应付不了一班铁杆粉丝的(历史也同时证明了,“当时”岳飞的粉丝还是太少了,没有影响力,以至于一个莫须有就能干掉他,干掉一个岳飞,竟然都不需要一个役吏,岳飞同志的政治势力也太弱了)
2、如果是爱不爱国之争,那么当时谁下得了刀?这种愤青状态下,皇帝就是手握确凿的对方罪恶证据都会因为爱不爱国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而被抵消,想杀都杀不了,何况是以一个莫须有的方式下手
3、战略目标一致之下,就不会出现路线问题的人海问题,也不会出现爱不爱国的举国愤青状态。当然,这种情况下是会有个别家伙经常违背节度,自夸军功,私养民心,公开说老大的不是,干涉老大的继承人问题的“跳梁小丑”,需要教训下,以达杀鸡儆猴的效果。————日常生活中,老大对付这种情况,一般是对跳得最凶的那个下狠手,可能岳飞同志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莫须有地干掉了
总结一句话,岳飞被杀,不是路线、爱不爱国之争,只是因为他平时跳得太凶了,老大和其他人都很不满,早就想灭了他,于是做了顺水人情,送给金国当和谈礼物了。
没有半点史料依据,只凭自己脑袋想出来的YY,都不配我批